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宋元明清時期,四川人口銳減。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宋元明清時期,四川人口銳減。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今天,四川被認為是壹個宜居的地方。在古代,它也被稱為天府之國,它是壹個危險的地方。但四川歷史上有兩次人口銳減,都是經過很長時間才恢復過來的。這兩個時代分別是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

宋元時期四川人口的死亡

四川位於巫山-武陵山脈以西,秦嶺以南,廣西省界以北,面積大約相當於四川省的盆地面積,貴州省的大部分,陜西省秦嶺以南的地區,湖北省的恩施地區。北宋屬秦豐路的成都府、子洲、利州、夔州、、鳳凰、岷,的天水縣和京西南路的金州區。南宋屬五路,即成都府、銅川府、利州東、利州西、夔州。元屬四川省,興元路、冀州、成州、西州、徽州屬陜西省。

1,宋代鼎盛時期四川的人口

五代時期,四川遠離中原戰亂,未被戰火摧毀。它在經濟發展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成就,並以其人口眾多和經濟文化高度發展而聞名。宋太祖先取四川,再逐壹統壹各國的方略,是基於利用四川經濟實力的考慮。然而,北宋軍隊在乾德三年(962年)攻陷四川後,引發了北宋將領敲詐勒索、手段殘忍導致的蜀軍兵變,大規模波及邛崍(今邛崍市)、蜀(今崇州市)等州。

兵變平定後,甘四年(963)和甘五年(964)分別廢賈、子、蒲、榮、榮、建、巴、達、公等約二十郡。由於缺乏記載,無法得知這次大規模撤縣的原因是由於前蜀和後蜀過多設縣,還是北宋初期的戰亂導致當地人口下降。但我們可以推測,這場持續了壹兩年,波及四川主要地區的戰爭,必然會導致壹定數量的人口下降。

盡管如此,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四川仍有654.38+0.2萬多戶,在全國各地區中排名第壹,比排名第二的江南多48萬戶。

元豐元年(1078),四川有近212萬戶,崇寧元年(1102)有近224萬戶,居全國各地區第二位。太平興國五年(980)至元豐元年(1078),戶數年均增長率為6.5。元豐元年(1078)到崇寧元年(1102)是2.3?,在全國各地區分別排名第十三和第十。所以在北宋中後期,四川的總戶數從各地區的第壹位下降到第二位,是其人口發展比其他地區慢的結果。社會動蕩是前期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之壹,人口密集與土地狹小的矛盾日益尖銳可能導致後期人口增長放緩。

文同

北宋初年太宗時期,人們已經對四川產生了興趣。地狹人厚,修養不足?印象中。中後期,張、文通、等人都提到了四川人密集而狹窄的現象。他們說:?兩川地區窄齒眾多,沒有大小開土。;?劍南西川,遠野燕窩,自保繁華?;?蜀不足為地,贛不足為民?。上述討論的頻繁出現表明,由於人口的增加,耕地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壹般來說,當壹個地區的人口達到飽和,人地矛盾尖銳時,其人口增長速度必然趨於緩慢。因此,四川人口增長放緩是人地矛盾日益尖銳的產物。

宋朝時,東南路遭受戰亂,位於大巴山南麓的成都、子洲、夔州三路和利州路南諸州卻繼續享有和平與安寧。不僅8金軍未能進入,北方難民武裝也被封鎖在大巴山以北,只有邊防軍允許的移民才能進入。所以這個地區基本保持了壹個和平安寧的局面,人口沒有減少,反而能夠在北宋的基礎上繼續增長。

北宋崇寧元年(1102)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四川戶數年均增長率為2.9%,居南方地區之首。就四川本身而言,這個增速也超過了元豐元年(1078)到崇寧元年(2.3?)。總戶數266萬余戶,雖仍居南方地區第二,但與第壹名江南的差距已明顯縮小。北宋後期,四川戶數為86戶。7%,紹興為89。7%.人口密度相應增加到每平方公裏9.2戶。

2.宋元時期人口急劇下降。

李宗保慶三年(1227),蒙古軍攻陷西夏,攻陷川外諸州。少定四年(1231年)和少定五年(1232年)期間,如無人區般席卷入川。端平二年(1235),蒙古軍隊大舉入川,橫掃四川,成都府也被攻陷,不久就走了。嘉熙元年(1237),蒙古軍隊開始了旨在攻占四川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四川人民堅持與蒙(元)軍作戰達半個世紀之久,直至攻占南宋全境。蒙古軍隊入川後,大肆屠殺平民,僅成都的遺骨就達654.38+0.4萬,還不算城外。

元代士大夫於吉在《南宋末年四川戰事》中這樣評價:蜀人損失慘重,死傷殆盡,幾千人也沒救了壹二。?這些記錄可能有些誇張,死因也不全是屠殺。戰爭之後的饑餓和瘟疫也會導致大量的死亡,但是毫無疑問蒙古軍隊大量屠殺了四川人民。此外,蒙古軍隊還在北方掠奪四川人充當奴隸。齊、雍人有蜀囚?可見有很多人被迫搬出去當奴隸。

劉克莊

幸存者為了躲避這場四川歷史上罕見的災難,紛紛逃入邊境偏遠山區,如大寧澗(今巫溪縣)。更多的遺民,尤其是士紳,順著長江逃到了長江中下遊和東南。劉克莊是這樣描述這種情況的:蜀國自有其難,士大夫避之於國土之東南,而將國留於外。?由此可見,東移的世家大族並不少。南宋後期,除了相對偏遠的兩廣和戰亂不斷的江淮,廣大的東南地區都有壹定數量的四川移民。

由於以上原因,南宋末年四川人口跌至歷史最低點。元朝人對節度的論述,簡要說明了人口下降的嚴重程度。但從蜀初到宋末,民心鞏固,所以國家用兵幾十年,這是確定的。原住民姓氏十死七八死,五方習俗更是重要。?

3.元初的人口統計

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省管九路三府,但元史上?僅成都、廣元、順慶、重慶、邵青、夔州有98538戶,615772。如果加上大量缺失的戶籍戶口,估計宋代澧州道(元代以興元道為主)以北的四川省及漢水流域各州約有40-50萬戶。這個數據只相當於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同壹地域259萬戶的15%到19%。按此估算,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平均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裏1.4至1.7戶左右,戶數最多的也不過成都路2戶多壹點。

因為元氏這種東西?地理”說?土著姓氏十死七八?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戶並非都是本地土著,也有壹部分是外地移民。最早進入四川的主要是因為打仗和鎮守而留下來的各族軍人。

四川地域遼闊。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成都、銅川、利州、夔州等地共有259萬余戶。但到了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只剩下98538戶。如果加上那些沒有數據的單位可能的戶口,最多也就20萬戶左右。

由於元代陜西漢水流域在宋代屬於澧州道,南宋四川四道的地理範圍自然大於元代四川省。但如果扣除這部分戶籍,南宋還有240萬戶左右。差不多12倍元至元二十七年戶數(1290)。

元朝滅南宋戰略示意圖

毫無疑問,宋蒙長期戰亂是元代四川戶口銳減的主要原因。另壹個因素是戶口的遺漏,尤其是大量從外地遷入四川的移民未能及時得到登記。在這方面,奎路和重慶瀘州提供了範例。在魁魯,地理誌上的戶籍人口只有當地實際人口的四分之壹,瀘州的戶籍人口還不到未戶籍人口的壹半。

再比如袁石?邵熙等未載入地理誌的軍政宣傳部門。南宋時在四川榮縣、威遠、自貢等地設邵熙府,元初因人口少而廢。元末漢水流域江淮陜西人?在遼闊的疆域中見他?,已經搬進了填海區。舜帝至元四年(1338)。20多萬戶的墾荒業在哪裏?。為維持地方秩序,同年又設立了邵熙等軍民宣傳部,並設置了理子、蒲昌、龍隆四縣和磐石、內江、安嶽、長垣、桂平五縣。

夔州、瀘州和邵熙傅玄分部是元代四川的壹個縮影。由於上述三個地區的人口以移民為主,其他地區也不例外。“元史?地理誌上登記在冊的四川戶口只有10多萬,但邵熙地區聚集的移民卻達到20多萬,可見四川登記在冊的戶口有20多萬。

瀘州土井誌說元朝?魯的四面八方人流量是版的兩倍嗎?,很好的說明了這壹點。考慮到像邵熙府這樣有大量移民的州,在元朝歷史上?地理記錄從來沒有體現在戶口和縣的建立上,四川還有遠多的戶口沒有納入戶籍?是該版本內容的兩倍?。因此,估計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省戶數應為40萬至50萬戶。

明清之際的人口滅絕

1,明末人口統計

萬歷“川宗誌?賬戶”記錄?國儲?賬號215719,賬號1466770。這個數據其實是《後湖誌》記載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的戶口數量。弘治中學,四川戶數增至253813戶,戶數增至2598460戶,洪武以來年均增長5.5%。洪武到弘治中期的壹個世紀,外地人口向四川的大規模遷徙已經停止,所以這個增長率大概可以看作是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萬歷四川宗誌記載,萬歷六年(1578)軍民戶262694戶,人口3102073人。從洪武二十四年(1391)開始,年均增長率為4.0%。

這些數據可能表明,對於壹個洪武移民重建的省份來說,政府對戶籍調查的重視程度要比其他地區高得多。

2.明末清初人口銳減。

明末清初四川地方遺址的記載可以用壹句話概括,就是?張屠叔?。很多研究者不相信這種說法。他們收集了大量資料,證明張主要是被地主階級殺害的,而屠殺蜀的人也是由政府軍或其他地方武裝起來的。是否是?張屠叔?或者是別人屠戮了舒。明末戰亂之後,四川真的破了。

關於張殺蜀的記載很多。張不僅屠殺重慶、成都,還派兵搜山屠殺老百姓。關於這件事,流氓編年史上有記載:?等城裏的人都殺光了,就命令他的部隊搜山,每次屠戮都報某壹天某個部隊殺過的人數。第二天山上有煙,意思是山不能搜,賊兵都砍了。頭重不行,右手斷了也不行。每次搜山,賊去山中,對人哭。我跟妳沒有仇,所以我才來這裏!妳斷手之後,不要喝涼水,喝了會死的。灑在臉上,幫助傷口,建立肌肉,或者得到壹生。?成都,重慶,魔女,奎,蘇州,相隔千裏。?

在川東,大量記載是這樣的:廣元郡?十分之壹的人失去了生命?,比如西充縣,土著人,十個到六七個?等壹下。據估計,四川的人口可能減少了90%。明代四川人口年均增長率約為5?。根據安徽鳳陽、廬州、安慶的情況,這個估計可能偏低。對於壹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來說,合理的年均增長率應該達到5?。

直到萬歷二十六年(1598)?蜀國各縣市瘟疫?,?死了很多人?。人口增長的勢頭停止了。萬歷三十七年(1609),四川發生全省性旱災。在《中國近500年旱澇分布圖集》中,四川有6個觀測點,分別是廣元、萬縣、成都、康定、重慶、西昌。萬歷三十七年(1609),萬縣、康定、西昌不在。次年,除廣元被記錄為5級幹旱外,其他觀測點均負荷不足。可見,萬歷三十七年(1609)和萬歷三十八年(1610)確實是四川大旱的時期。

比如明初至崇禎三年(1630)四川人口年均增長率定為6?。崇禎三年(1630),四川總人口(包括亳州、四川杭都司等。)達735萬左右,同年因省鼠疫流行而減少。崇禎十壹年(1638)以後,全省範圍的大旱使人口進壹步減少。災後和平的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從崇禎初年開始,四川省就陷入了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崇禎時期的人口

崇禎七年(1634)初,張的部隊先從湖北經三峽入侵四川,隨即撤退。崇禎九年(1636),李自成從漢中入川,征討38州縣,陳冰在成都郊外。崇禎十二年(1638)和崇禎十三年(1639),張在陜、鄂、川交界地區與明軍糾纏,拿下川東數縣,在川北廣元、趙華、瀘州、南溪等地打遊擊戰,後出巫山攻湖廣襄陽。崇禎十七年(1644),張率三十萬大軍入川。拿下巫山、夔州後,直入四川腹地,攻占重慶、成都。

除了李自成和張在四川的活動,那叫什麽?抖黃?地方武裝也在川東頻繁活動。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是怎麽說的?張屠叔?,它還包括?抖黃?地方勢力的蹂躪。

清兵入關後,南明軍立足川中南部,堅持抗清。南明的軍隊對當地造成的傷害不亞於張的軍隊?抖黃?魔法部對人民的屠殺。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張屠叔?可以理解為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非正常死亡。

明末四川人口約500萬,清初剩余人口約50萬。康熙初年,四川只有80多個縣,每個縣平均實際人口約6000人。七年了?舊金山叛亂?打斷了四川人口遷移的進程,也打斷了四川人口和經濟恢復的進程。戰爭中的人口損失足以抵消戰前的人口遷移。因此,順治十年(1653)至康熙二十年(1681)這壹時期成為清初四川人口的最低點,康熙二十年(1681)以後開始四川人口的全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