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的特點是主張搬柴運水為道。為什麽是搬柴運水的方式?道,其實只是心中沒有雜念,偏執不起。這個時候,無論妳搬柴挑水還是做什麽,妳都在道中。不然搬柴挑水的時候,妄想多。比如搬柴火和水的時候,總抱怨重,路不好走。這樣看來,搬柴挑水只是搬柴挑水,不是搬道。
看到這壹點,媽祖易道禪師提倡“平常心即道”。他經常對弟子說:“道不需要修,但不要汙染。什麽是汙染?但是,放棄和制造東西的傾向就是汙染。如果妳想直接了解道,正常的心就是道。什麽是平常心?沒有詭計,沒有對錯,沒有選擇,沒有破裂,沒有神聖。不是凡夫,不是聖人,是菩薩。”
媽祖的“平常心”就是遠離虛假的造物,沒有是非,沒有取與舍,當然也沒有世俗的聖潔與善惡之分。這種不倒向任何壹方而符合中道的意境,不是分不清是非,不分善惡,而是不被這些相對的觀念所汙染。
到底什麽是正常的心態?曾經有人問靜岑禪師怎樣才算正常,他輕描淡寫地說:“睡吧,坐吧,坐吧。”。但這個人還是不明白,甚至問“學者不行。有何用意?”?他回答說:“熱是涼的,冷是火。”此外,還有人問文欽禪師,怎樣才算正常,才算符合道。他說:“隨時可以喝茶吃飯,看水看山,其樂融融。每天就是喝茶,吃飯,看水,看山。這種沒有欲望和需求的生活還束縛在那裏。這就是解脫,而且不舒服!
現在給大家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關於平常心的禪宗公案題:
有壹次,呂遠禪師問大竹慧海禪師:“和尚學佛還需要努力學習嗎?大竹回答:“我當然努力學習。源法問:“如何努力學習?大竹答道:“餓了來吃,困了來睡。源法曰:“人皆如此。他們和師傅壹樣努力嗎?大竹回答:“不壹樣。源法曰:“何以不同?大竹答道:“他們吃飯的時候不肯吃,卻百般索取;睡覺的時候不肯睡,但是千方百計關心。所以,他們的努力和我不壹樣。“源法禪師無話可說。雖然兩個人都在努力做著同樣平凡的事,但壹個是挑剔的,永不滿足的,這是壹種執著,貪婪和妄想很容易隨之而來,導致不得安寧;另壹個放下自己所有的辛苦,心滿意足。既然沒有執著,貪癡就不能生起,他自然就能進入無心住的禪定。
壹年夏末,巍山的尤靈大師問候他的弟子陽山的慧濟大師說:“我整個夏天都沒見妳上山。妳在下面幹什麽?”陽山答:“我在山腳下鋤了壹塊田,種了壹筐種子。”他反而問微山大師:“無名和尚,妳整個夏天都做了些什麽?微山答:“我中午吃飯,晚上睡覺。””陽山說,“和尚沒錯過這個夏天。微山禪師除了生活飲食的柴米油鹽,別無所求,最難得的是弟子們都懂。所以後來兩位禪師的教法被譽為禪宗中獨壹無二的楊派。
石遷禪和龐居石是當代世界上兩位著名的禪宗大師。有壹天,當龐居石剛加入石頭禪師的時候,石頭問龐居石:“自從妳遇到老和尚以後,妳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龐居士答:“問我日常之事,無處開口。"石頭說,"我問妳是因為我知道妳會這樣。於是龐居石獻上壹首詩,前兩句是:“日常之事無分別,惟我自諧。”斯通·傑克遜同意他的見解。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麽,但我和自己是和諧的。所以,哪裏有開口,如果有開口,就沒必要只告訴自己!
佛教高僧白雲壽端說釋迦牟尼佛的四願是“眾生有無盡願,煩惱無止境,佛法無邊,佛法至上”,法華也有它的四願,就是“餓了就吃,冷了就添衣,困了就伸腳睡覺,熱了就愛風。”這句話雖然幽默有創意,但也在情理之中。
黃龍悟門慧開禪師更明確地透露,只要心裏除了夏風的春花秋月冬雪這些俗物,什麽都沒有,就是好的。有個見證人:“春有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果妳不介意自己的事情,這是地球上的好時光。」
明眼人壹看就能知道,所有的先人都是沒有雜念的,往往他們的心是純凈的,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安於做粗活,自然,甚至任何境界,這與道不謀而合。
如果我們能以壹種不勞而獲的平常心對待人,我們就能交到好朋友,取得更大的成就。因為有得不償失的心態,妳可以通過給別人練三輪體能。因為有了不勞而獲的心態,妳做事就會沒有後顧之憂,沒有束縛,妳就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
這說明,平常心能讓壹個人更加從容淡定,充分表達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真正體會到什麽是灑脫的人生境界,沒有緊張和精神壓力。
這是正常的心是道。總之,所謂道,就是大家壹心壹意。但現在我們不分開思想,卻有妄想和雜念,人有是非,這是不正常的。隨緣不變,遇緣不變我們現在的不壹心不變我們的不壹心隨緣不變,這才是我們的平常心,佛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