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這碗普通的玉米粥是怎麽進入皇家食譜的呢?
德齡《清宮筆記》中記載了這樣壹個傳說。
有壹天,康熙皇帝帶著侍從去灤平長山峪打獵。第二年,太陽即將落山,康熙皇帝正要騎馬回來,突然發現了壹只梅花鹿。他急忙拉弓搭箭,跟在後面。追了壹會兒,天快黑了,侍從們不知去向。康熙累得氣喘籲籲,肚子也餓得不行,只好騎馬回去。
走了壹會兒,康熙看到前面有壹家農家樂,裏面有壹位白發老人和他的兒子們正準備吃飯。餐桌上有熱氣騰騰、焦黃的玉米幹糧和香噴噴的玉米粥,還有兔肉燉蘑菇、燒金針和壹大盤涼菜。康熙這時候覺得更餓了。他下了馬,走進農舍,說:“我路過,因為很晚了,我餓了。我要借飯吃,必須多付銀子。”山民非常直爽好客,立馬讓座。
康熙餓極了,三兩下就飽了,問:“誰做的這麽好吃?壹定是個聰明的妻子?”老人笑著說:“不,我家沒有女人。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去山裏打獵,二兒子去砍柴,三兒子在家種菜做飯。這頓飯是三兒子做的。”康熙非常驚訝,上下打量著三兒。正在這時,皇帝的侍從在外面看到了皇帝的禦馬,發現了它。家人這才知道來人竟然是皇帝,嚇得趕緊磕頭。康熙笑著說:“看到妳們壹家人幸福地享受和平,我很高興!”他點了壹百兩銀子才騎馬回宮。
過了幾天,康熙想起玉米粥的美味,派人找到老人的三兒子,讓他在禦廚房專做玉米粥。從此,玉米粥被寫進了禦廚的菜譜。
除了這個傳說,據說慈禧太後也很喜歡玉米粥。
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和鹹豐帝逃到承德。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後又要出逃,壹路向西,十分尷尬。
西去的前幾天,慈禧因為趕時間,沒帶多少食物,連續幾天沒吃飯。
壹天,慈禧太後壹行到達天鎮縣慈雲寺。這時候菜還沒做好,慈禧餓了。看到這些和尚吃的玉米糊很香,她趕緊盛了壹碗,吃得很香。吃了之後,她還贊了壹句。
慈禧太後回京後,經常想念玉米糊,讓廚師做,卻做不出味道。後來,慈禧還題寫了“仙人之靈”和“山川之靈”兩塊匾額,贈給慈雲寺,感謝其貢獻。
(編輯: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為原創稿件。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