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五年(1648),三十壹裏合並為十九裏,十壹年(1654)合並為十八裏,十四年(1657)合並為十七裏。康熙三十二年(1693),平順縣轄四鄉十七裏八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平順縣未廢前,平順縣轄23裏。
民國元年(1912),重新設立平順縣,山西省實行聯村制。平順縣分為95個村,每個村管轄其鄰(5鄰5戶)。
民國七年(1918),山西省實行區村制,平順縣轄三個區,96個主村,423個聯合村,733個村,3212個鄰。
民國26年(1937),平順縣轄3區36村。
民國二十九年(1940)三月,平順縣抗日民主政府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村建制。平順縣轄7個區,96個行政村。6月,平順(南)郡、平北郡分家。平順(南)縣轄4個區(平順縣壹、二、五、六區)和63個行政村,平北縣轄3個區(平順縣三、四、七區)和33個行政村。
民國三十年(1941)三月,屏北縣上五井、中五井、張靜、略峪四村劃歸平順(南)縣,轄五區96個行政村。鹿城縣的灤頭、安樂、石慧、王曲、西坡屬平北縣,轄4個區、52個行政村。
民國三十壹年(1942)六月,平順(南)縣、平北縣合並為平順縣,兩縣原有九區調整為六區,新劃分92個行政村。
民國三十二年(1943)九月,平順縣在東南邊緣地區增設第七區,區公所設在玉霞關,後遷至興城。平順縣轄7個區,183個行政村。
1949至65438+2月,平順縣行政區劃調整為7個區,177個行政村。
1953年8月,第七區高家臺、尉遲坳劃歸河南省臨縣。同時,全縣178個行政村新劃分為101個鄉鎮,分屬7個區。
1954年9月,撤銷壹、二、四、五區,三、六、七區改為三個農村基礎工作區。平順縣直屬3個基本點,58個鄉鎮。
1956年3月,平順縣分為1鎮和51鄉。
1958年2月,原52個鄉鎮合並為9個集鎮和20個壹般鄉鎮。
1958年8月,撤銷29個鄉鎮。人民公社24個:城關(紅旗)、西溝(金星)、龍鎮(曙光)、羊尾(躍進)、興城(合作)、漁下關(燎原)、寺頭(戰鬥)、楊老堰(幸福)、石窯灘(孫)、中五井(超美)、大曲。在公社之下,全縣有242個行政區。
1958 165438+10月5日,平順縣、壺關縣合並為壺關縣,縣機關進駐平順城關。同時,將鹿城縣的黃池、黃牛蹄、黃霞納入,將平順縣原行政區域合並為10個公社,即城關(紅旗)公社、西溝(金星)公社、李莊(鷹巢)公社、石城(前進)公社、北擔車(燈塔)公社、北社(潮美)公社。
1959年7月,恢復平順縣建制,轄10人民公社;9月,包括苗壯在內的六個行政區從洋涇堆人民公社中分離出來,成立了苗壯人民公社。平順縣轄11人民公社。
1961年9月,黃池、黃牛蹄、黃霞村調回潞城縣;平順縣重新定義為15個人民公社(城關、西溝、興城、寺頭、紅梯關、米蘭巖、中五井、石慧、北擔車、石城、陽高、北社、苗壯、冬青北、洋涇堆)和190個行政區。
1962年5月,分析石城人民公社部分地區,建立王家莊人民公社。分析興城人民公社部分地區,建設漁下關人民公社;分析寺頭人民公社的部分地區,建設石窯灘人民公社和楊老堰人民公社。同時撤銷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平順縣轄19個人民公社,228個生產大隊。
1971年6月,西溝人民公社的壹部分進行了分析,成立了龍鎮人民公社。西溝人民公社機關從龍鎮遷到西溝。
1980年,平順縣生產大隊增加到259個。
1983年3月,平順縣寺頭人民公社因與陽城縣寺頭人民公社重名,更名為東寺頭人民公社。全縣轄261個生產大隊。
1984年3月,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撤銷,改為鄉(鎮)、村建制。平順縣轄4個鎮,16個鄉,263個行政村。其中,城關鎮轄26個行政村,龍鎮鎮轄23個行政村,苗壯鎮轄12個行政村,石城鎮轄21個行政村,西溝鄉轄14個行政村,興盛鎮轄17個行政村,漁下關鄉轄8個行政村,東寺頭鄉轄65438+。紅梯關鄉轄9個行政村,米蘭巖鄉轄10個行政村,王家莊鄉轄9個行政村,陽高鄉轄21個行政村,北擔車鄉轄10個行政村,石慧鄉轄9個行政村,中五井鄉轄15個行政村,董卿。
5438年6月+2000年2月,撤銷城關鎮、楊井堆鄉,合並青陽鎮。龍鎮鎮更名為龍溪鎮;撤銷杏城鄉、漁下關鄉,合並組建杏鄉鎮;撤銷東寺頭鄉、楊老巖鄉、石窯灘鄉,合並組建新的東寺頭鄉;撤銷紅提關鄉和米蘭延鄉,合並組建新的紅提關鄉;撤銷北擔車鄉和石慧鄉,合並組建新的北擔車鄉;撤銷石城鎮和王家莊鄉,合並組成新的石城鎮;撤銷北社鄉和董卿北鄉,合並組建新的北社鄉。平順縣轄5鎮7鄉263個行政村。
截至2014,平順縣轄5鎮7鄉3社區262個行政村。縣政府設在青陽鎮。下轄鄉鎮的村有彩鳳社區、青陽社區、紫東社區、城關村、沖巖村、北流灘村、於小冬村、劉村村、山南底村、張靜村、回元角村、葛峪村、曹莊溝村、老馬嶺村、王莊村、劉墨村、西嶺村、俞曄村、井峪村、陸家口村。南張村龍鎮村、南腦村、北坡村、白家莊村、大門道村、劉家溝村、新城村、莊河村、張曉東村、地河村、楊圩村、南瓦村、來上村、佛堂嶺村、上井村、南小溝村、董嬌村、東米村、南坡村、東河村。崔家莊村、青草窪村、老神腳村、大坪村、嶽家寨村、岫巖村、上崗村、棗林村、劉集村、黃花村、水板石村、馨子村、王家莊村、渭水村、白羊坡村、於哲村、公水村、牛嶺村、馬尚村、馬踏村、何裕村。北甘泉村興城村、趙城村、黑湖村,西洛川村、獅子河村、大石河村、Xi庵村、甘化村、溫泉村、普水村、黃崖村、牛石窯村,東洛川村、占道村、蘆溝村、西山村、侯伶村、漁下關村、大坨村、北泉村、花園村。韓佳村、青杏頭村、沈家坪村、龍家村、鄭村、下井村、趙店村、寺頭村、胡窯村、西灣村、安嘴村、安洋村、李唐村、角底村、長托村、長裕村、門樓村、侯伶村、後莊村、前莊村、西灣村。西樵溝村、海棠水村、桑家河村、紅梯關村、臭水城郊村、北邱坊村、碾瓦村、紅古角村、克老角村、城郊村、蘆芽村、花圪道村、梯後村、北灘村、村、槐樹坪村、米村。任家莊村、東坪村、唐二莊村、榔樹塬村、崗圪道村、孔孔村、德和村、橫塘村、石堡口村、腰坡村、周家鈺村、石泉溝村、侯家灘村、北擔車村、南擔車村、舒冬村、赤壁村、鹽坨村。留侯村、劉村、西塞村、下五井村、排排村、後排村、中五井村、北頭村、上五井村、後南頭村、天驕村、小賽村、龍魚溝村、後莊村、二龍窪村、北社村、西社村、高安村、河北村、常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