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寶”,腦海中浮現的是大熊貓天真可愛的樣子。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它是中國面向世界的象征,具有超越物種本身的價值意義。
涼山大熊貓
到目前為止,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800萬年。它是“活化石”,是珍貴的“國寶”。早在1973,大熊貓就被列為瀕危野生動物。直到今天,地球上的大熊貓總數只有600只。在中國,大熊貓主要棲息在四川、陜西和甘肅省。然而,上世紀80年代,壹場災難正在席卷四川涼山的熊貓種群,原本的熊貓數量逐漸減少到30只,只剩下壹只。
四川作為著名的大熊貓故鄉,擁有16個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數量占全國的80%。在四川大涼山雷波縣,有壹個馬米澤自然保護區,這裏林木蔥郁,竹筍長勢良好,氣候適宜,壹年四季都有豐富的食物和水資源,非常適合大熊貓的生存,也是世界上大熊貓最南端的種群棲息地。
從65438到0976,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統計,確認涼山自然保護區有100多只大熊貓,100只大熊貓自由生活在馬米澤自然保護區,那裏除了熊貓還有其他珍稀動物。發現這壹驚喜後,專家們決定定期訪問,並預測此後每十年將進行壹次大熊貓普查。
大涼山自古以來就有彜族聚居,雷波縣位於大涼山的中心,所以有40多個鄉鎮,全縣總人口中彜族可達50%。這裏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人特別窮。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個山高林密的地方,貧困的長期蔓延,為涼山大熊貓的悲慘遭遇埋下了伏筆。
大熊貓被殺。
在首次發現100只大熊貓10年後,當有關部門再次來到馬米澤自然保護區進行統計調查時,他們被眼前的數據震驚了。原來的100只大熊貓現在已經分崩離析,只剩下30多只,也就是有近三分之二的大熊貓無緣無故消失了。這壹結果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盡管政府加強了對熊貓的保護和關心,無辜的熊貓也沒有逃脫被捕殺的悲慘命運。
1995又普及了壹次,這次的結果更讓人難以接受。
十年前,馬米澤有30多只熊貓,現在只剩兩只了!
此後,有關部門安排工作人員經常巡山,關註兩只熊貓的壹舉壹動。然而,2001年5月的壹天,不幸的歷史重演了。在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其中壹只已經失去了蹤跡。不久後,派出所傳來確切消息,有人在保護區投毒打死了壹只大熊貓!
生活在大涼山的居民自古以來就有打獵的習慣。這裏交通不發達,無法便捷的獲得外部資源。這裏的人們靠打獵、耕作和砍柴為生。改革開放後,政府發布通知,禁止當地居民在自然保護區狩獵。然而,馬米澤自然保護區資源豐富,珍稀物種在窮人眼裏無異於黃金。公告發布後,人們的警惕性逐漸松動,在金錢的驅使下,又開始了圍獵。
左和阿提古是當地居民。他們在壹次爬山中發現了類似野豬的腳印,獵戶的原始心理開始困擾他們。他們討論如何通過捕捉野生動物來發壹筆小財。於是我去市場買了劇毒農藥和羊雜,布下陷阱等待獵物被抓。但令他們震驚的是,躺在陷阱裏的不是野豬或其他野生動物,而是中國的國寶熊貓!
當時和他們壹起來的有五個人。殺害大熊貓是非法的。他們並不無知。然而,在金錢的強大誘惑面前,很快就有壹批人屈服了。不停止做,單純靠制造噪音和尋找痕跡來冒險,於是壹群人剝了大熊貓的皮,以4000元的高價賣出,壹人得了800元。當時的錢不算多,但也不少,足夠貧困家庭支撐壹段時間。
最後,警方根據線索找到了其中三人,另外兩人逃到了外面。這些人也受到了相應法律的懲罰。其中兩個主犯被判14年,另壹個叫黃長喜的同夥被判11年,分別被罰款3000元和2000元。
在高額罰款面前,賣熊貓得來的800塊錢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如果他們在扳機的邊緣及時制止,或者退後壹步,嚴格按照壹開始的通知去做,把捕殺野生動物的想法扼殺在萌芽狀態,或許這樣的悲劇就可以避免。
悲劇背後的根本原因
任何壹種行為都來源於動機。涼山大熊貓瀕危歸根結底是因為現實中的貧困。眾所周知,涼山雷波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中國最後壹個消滅奴隸制等制度的地區。這裏的人們以打獵、伐木和農業為生。但是在農業生產中,基本上是粗放的種植和粗放的管理,農具也很簡陋。制作方法比較原始,效率極低。所以人們的生活基本維持在很低的水平。
因為生活的艱辛,狩獵成為了更直接有效的獲取溫飽的方式,但是上壹代傳下來的保護動物的意識卻非常薄弱。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這裏也得到很好的體現。對於梁山好漢來說,解決溫飽問題是第壹位的,所以每當貪圖利益的時候,他們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渴望之心,從而把倫理道德拋在腦後。
呆在監獄裏的黃長喜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當地居民有多窮。接受采訪時,他滿意地說,在監獄裏比在家裏開心多了。在監獄裏,壹日三餐都有保證,他還能定時吃肉。但是,他在家的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這樣的回答不禁讓人深思。熊貓的迫在眉睫的危險,是熊貓的悲劇,但也是這群人的悲劇,因為正是這把名為“貧窮”的利刃,殺死了梁山的大熊貓。它借助人類之手,將魔爪伸向法律的深淵,摧毀被保護者的美好。對於貧困落後地區來說,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思想覺悟都不高,再加上交通不便,與外界溝通很少,在這樣的環境下,在貧困的驅使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涼山大熊貓的經歷給了社會反思。為了真正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貧困是問題的根源。遭受貧困的不僅僅是大熊貓,還有數百萬無助的人們。或許,可以從經濟和思想兩方面改善,為這些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機會,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這些無疑不是值得考慮和采取行動的措施。
聲明:如文章內容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他問題,請在30天內聯系本號作者。如果情況屬實,我們會盡快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和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