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喜歡讀歷史。讀書那會兒,新學期開始,書剛發下來,我就花幾個小時把歷史書看完。
後來,關於歷史的各種野史就讀得更多了。時至今日,我還在追看各種歷史穿越小說。最近在追看的有《秦吏》、《漢鄉》。
多年來的經歷,讀歷史對我而言,就是讀閑書,圖消譴。
畢業十幾年來,我沒因為讀歷史而升職加薪過。沒有發生過因為喜歡歷史,而遇到也喜歡歷史的領導,然後和他相談甚歡從而賞識。
成年人的閱讀學習,講究功利學以致用,帶著問題學習。歷史講的是過去發生的事,從中還有寫史的人的評論。因此,要想從歷史中找到問題的答案,無疑是緣木求魚找錯地方了。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和其夫人阿裏爾.杜蘭特花了50年時間,寫了1500萬字,完成了壹部氣勢恢宏的《世界文明史》。回首這麽多年的研究,杜蘭特夫婦的心得是:“ 絕大部分歷史是猜測,其余的部分則是偏見 。”
妳再看看被譽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開篇寫的那些三皇五帝的事跡,根本不是什麽歷史,而是神話故事。更別說,此後的史書多是經過帝王閹割過的記載。
總之,歷史和文學、哲學壹樣是最沒功利作用的。它不像那些技能書,如做飯菜譜、攝影技巧,企業管理等實用書籍給妳方法或方案。
拋開功利的角度,歷史有很多無用之用。妳至少可以從中窺見過去發生什麽,知道以前的人是如何生活和做事。
當然啦,這些也未必全真,但妳可以從中壹窺壹個種族的民風習俗變遷,了解這個種族的性格和心理,從而知悉如何和他們相處。
二戰後,美國占領了日本,為了更好地維持美軍對日本的管理,美國人委托著名的女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對日本人進行研究,從而提供對日本政策的依據。最終,美國人根據她的書《菊與刀》中揭示的日本文化和國民心理分析,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
這些屬於隱學,只能靠妳自己去細細體會。當今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妳是無法再像過去幾千年那樣,靠著掌握歷史後遊刃有余地處理人際關系。
但是人性的東西,壹個民族的性格心理演變,還是有跡可尋的。
讀歷史沒法給妳壹下子帶來什麽收獲,除了知道些過去的故事。但是讀歷史,可以給妳壹個上帝視角,觀看在時間長河中發生的事。當妳全局地、發展地、關聯地看待歷史事件,妳的視野開闊了,也就不容易狹隘,變得包容起來。當妳用變化的眼光看事情,也就不會拘泥於壹時的困境。當妳體會到萬事萬物的關聯性,就不會輕易肆意妄為。
歷史,這種無用之書,需要閑心品讀玩索,然後才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