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董敏王建宏(陜西省廣靈縣將官莊希望小學,037500)

關鍵詞策略;環境;管理;改革;發展

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大面積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是當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首要任務。針對造成農村教育現狀的主要因素,我們分析如下幾點:①從政策方面。農村教師嚴重短缺,農村各種教學設備、辦學條件、硬件設施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②環境方面。由於農村經濟基礎和社會氛圍較差,意識觀念相對落後,對學生學習的氛圍不夠重視,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相對較差;③在管理方面。農村學校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只隨便提教育教學質量,沒有規章制度,農村學校的績效評價也相對保守;(4)從教師方面。農村教師穩定性不足,教師質量不穩定,提高速度不快,從而形成農村教育教學質量低下;⑤從父母方面。農村家長的輔導能力、知識水平、對學習的重視程度都不夠,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和管理孩子,或者想管理,但又力所不及。

我們可以找到農村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的幾個主要原因,然後對癥下藥,尋求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快速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有效縮小農村與城市語文教學質量的差距,促進城鄉教育的協調發展。主要有以下建議:

1.加大國家投入,傾斜教育政策。

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校教學設施。如加強圖書館的藏書,保證開放時間;添加教學掛圖、課文閱讀磁帶和錄音機。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傾斜政策。期刊文章分類查詢在於期刊庫,如鼓勵有誌青年到農村支教任教;專家多為鄉村學校送精品課程,進行教改培訓,從而幫助鄉村教師及時確定哪些課程是精品課程,哪些內容是課堂的基本點;來自城市的優秀教師到農村交流教學,提高了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農村教師也通過交流獲得了學習機會。

2.優化教學環境,營造學習氛圍。

凈化、美化、綠化--硬環境建設。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教育人。校園環境可以影響和陶冶學生,達到深層次的德育效果,幫助學生將外在的強制要求內化為自覺的自我要求;校風、學風、教風-軟環境創造。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學生優秀的精神面貌、道德風尚、行為習慣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表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3.加強科學管理,凝聚團隊力量。

對鄉村學校實行民主科學管理,重視教材討論,更新教學方法,積極做好備課、聽課、作業批改、考試、輔導和教研工作,精心組織團隊活動,營造和諧氛圍,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綜合素質。農村學校也要為教師學習創造條件,如組織教師開展課件制作培訓,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

4.提高教師素質深化教學改革。

農村教師要增加課外閱讀,積累好詞好句,提升個人教育教學質量,以身作則;帶著身邊的同學,從生活中學習;要重視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特別是心理輔導工作。鄉村教師也要多反思,多進行教學改革,找到農村學生容易接受的正確教學方法。

5.加強家長培訓,促進學生發展。

學校應該呼籲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培養家長,減少留守兒童。作為父母或老師,我們應該尊重和欣賞學生。學校和家庭要加強對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監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要多和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多學習,讓家長關心和重視孩子的學習,更好的輔導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