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爆炒豬腸

爆炒豬腸

怎麽把豬大腸炒的又脆又好吃?

青椒炒豬腸是家常便飯。如果烹飪得當,壹定會很好吃!

(1)姜、蒜、蔥洗凈切碎;幹辣椒斷;

(2)青椒去蒂去籽,洗凈,切塊;

(3)切斷加工好的肥腸(肥腸用鹽、白醋、淘米水反復搓揉,將肥腸內的絲撕掉,然後在水龍頭下反復沖洗,再用八角、姜、蔥白、花椒焯水,然後取出切斷);

(4)將鍋置火上,加熱,然後倒入適量植物油加熱;

⑤油鍋加熱後,轉小火,將姜絲、蒜絲、蔥絲、幹辣椒絲放入鍋中炒。

6.翻炒至香,再放入肥腸翻炒;

⑦倒入適量料酒翻炒均勻;

⑧加入青椒,大火翻炒;

⑨調入醬油、鹽、雞精;

⑩翻炒均勻,關火,起鍋,撒上小米辣(小米辣可省略)。

怎麽把豬的大腸炒到嫩?

豬腸用於運輸和消化食物。它們的韌性很強,沒有豬肚那麽厚,脂肪也適量。按豬腸的功能可分為大腸、小腸和腸頭,它們的脂肪含量不同。小腸最細,腸頭最胖。

營養分析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

相關的人普通人都能吃。

1.適用於痔瘡、便血、脫肛等結直腸疾病患者;適合尿頻的人;

2.感冒期間避免進食;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亦為忌口。

豬大腸適合烤、燉、鹵、炸,如“倒大腸段”、“鹵制五香大腸”、“炸肥腸”、“九轉肥腸”、“炸點手指”。

食療豬大腸性寒,味甘;具有潤腸、去下焦風熱、利水的作用。

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具有潤腸、治燥、調血痢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便血或血痢。如《仁齋知止方》、《齊效良方》中的豬藏丸,《本草蜢油》中的連克丸等。都是治療直腸疾病的名方,其中使用了豬大腸。

其他相關

“前進。食治”:豬的腸道有壹個洞,主洞出血很多。唐?口:主虛渴。尿液敷布。

本草:治大腸、小腸風熱。本草綱目:潤腸治燥。《生活情趣飲食譜》:外感不明、脾虛泄瀉者,均為禁忌。

爆炒肥腸

粵菜中的客家菜。

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客家菜來源於炒肥腸。“炒肥腸”是蘇東坡另壹個最愛吃的客家菜。據說蘇東坡在江西贛州(均為客家地區)初嘗時就被其獨特風味迷住了。待在惠州之後,我忘不了這道菜的獨特魅力。每次喝的時候都會用酒炒大腸。人們見它如此如癡如醉,常以炒大腸來換取它的墨寶,有的幹脆稱之為“炒東坡”

特點這道菜色澤鮮艷,麻辣可口。

原料

材料:豬大腸500克,青紅椒* * * 150克,水發木耳50克。調料:蔥1根、姜1根、蒜瓣3個、料酒和生抽0.5湯匙、精鹽3湯匙、味精和香油1茶匙、澱粉3茶匙、花生油1湯匙。

1.先將豬大腸洗凈煮熟至八成熟,切成三角塊,用料酒和姜腌制。木耳、青椒改三角片,姜切片,蔥切段,蒜剁成茸。2.鍋中加入底油,放入蔥、蒜,放入青紅椒、木耳、精鹽、味精翻炒出鍋。3.鍋中加入底油,炒香豬大腸,加鹽、醬油、料酒,加入炒好的青紅椒,翻炒木耳,加入香油勾芡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