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寶寶不吃肉怎麽補充營養?

寶寶不吃肉怎麽補充營養?

有的寶寶習慣素食輔食,給寶寶加肉,但不吃。面對寶寶不吃肉的情況,媽媽應該如何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看看我的小妙招。

有的寶寶就是不肯吃肉;有些家庭出於信仰或食品安全的考慮,不僅希望大人吃素,還希望自己的寶寶加入吃素的隊伍。對於這些吃素的寶寶,家長難免擔心吃素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甚至影響生長發育。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壹醫院兒科副主任沈鎮裕建議,素食寶寶要註意補充蛋奶。為了保證營養不缺乏,日常飲食中的食材要豐富,也就是說負責做飯的媽媽和奶奶們要更加小心。另外,家長要密切關註寶寶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

蛋奶素食比“素食”好

據了解,素食主義分為兩種:純素食主義(不吃動物性食物,包括雞蛋、牛奶和有揮發性氣味的植物,如洋蔥、大蒜)和蛋奶素食主義(適當添加雞蛋和奶制品)。沈鎮裕認為,成長中的嬰兒對營養的需求很大。比如肉、蛋、奶中富含蛋白質。雖然很多素食中也含有蛋白質,比如大豆,但屬於植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相比,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好,更容易被寶寶的身體吸收利用。而且目前的醫學研究已經證實,豆漿不適合作為壹歲以下嬰兒的主食。壹歲以上、青春期前的孩子能否長期大量喝豆漿,目前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豆漿中含有的雌激素樣物質可能會幹擾女孩青春期前的性腺發育。

沈鎮裕建議,如果媽媽希望寶寶吃素,最好選擇蛋奶素食,而不是素食,因為除了蛋白質,蛋奶中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如鈣、DHA等。

寶寶不吃肉,要多註意飲食。

肉類含有很多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成分,不吃肉的寶寶在日常飲食中要更“講究”——食材要更豐富、更大。

沈鎮裕解釋說,以鐵為例,素食嬰兒作為“鐵的大生產者”缺乏肉類,但他們可以通過維生素C和其他有機酸的攝入,促進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媽媽在做飯的時候,菠菜、芝麻、雞蛋和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米)會時不時出現在寶寶的飲食中。

以鈣為例。牛奶含鈣高。此外,豆類、許多蔬菜和全谷物也含有較多的鈣。除了鼓勵寶寶喝牛奶,媽媽還應該經常包括含鈣量高的蔬菜,如玉米、大豆、菜花和卷心菜。另外,酸醋可以促進鐵和鈣的吸收,做菜的時候可以加點陳醋或者檸檬汁。

素食似乎沒有肉好吃,所以媽媽在做素食時要多註意,這樣可以更好的引起寶寶的食欲。比如煮西蘭花、土豆等蔬菜時,可以加入奶酪或椰奶,既營養又美味。

壹般來說,素食比其他食物要大。比如同樣的蛋白質,幾塊雞肉就夠了,而素食寶寶需要吃壹小碗米飯和四季豆來補充。寶寶的飯量不大,盡量避免那些沒有營養的食物,這樣才能給有營養的素食留出足夠的空間。維生素D可以促進寶寶對鈣的吸收,它主要存在於肉類中。沈鎮裕提醒家長,素食寶寶每天要保證壹小時的戶外活動,通過陽光照射讓皮膚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

密切監測素食嬰兒的生長發育

正是因為素食寶寶的飲食中缺乏營養成分,所以家長更應該關註寶寶的生長發育指標。沈鎮裕建議,3歲前的寶寶最好每三個月去醫院做壹次兒童保健,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半年去壹次。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如果家長不願意做托兒,可以選擇在家監測,每半年測壹次身高體重。按照正常的生長發育進度,寶寶從2歲到青春期前每年的身高增長應該是6-7厘米,每年的體重增加應該是2公斤。如果寶寶每年身高增長不足4厘米,家長要帶寶寶去看醫生,讓醫生幫忙評估,找出寶寶發育遲緩的原因。

對於5歲以下的寶寶,沈鎮裕建議父母可以每6個月測量壹次寶寶的上臂圍。上臂圍可以大致反映寶寶的營養狀況。壹般來說,寶寶的上臂圍大於13.5 cm,說明營養狀況良好。如果低於12.5 cm,可能說明營養不良。

技巧

這個嬰兒不喜歡吃某種肉,所以媽媽不必擔心。

沈鎮裕說,在門診中,他們經常會遇到焦慮的媽媽咨詢“寶寶就是不肯吃某壹種肉怎麽辦?”比如最近有個媽媽說寶寶不肯吃魚。母親嘗試了各種烹飪方法,甚至把魚剁碎和其他肉混在壹起,或者把魚藏在碗底,都能被寶寶發現,堅決反抗。母親很著急。她說吃魚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有好處。寶寶就是不吃飯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