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塞罕壩的歷史淵源

塞罕壩的歷史淵源

塞罕壩在歷史上是壹個草豐水美的地方,也是古代木蘭圍場的所在地。後來由於亂砍濫伐,土地沙化成為北京春季沙塵暴的最大來源。

為了改變新中國成立後塞罕壩的沙化現象,從1962開始建立國有林場。從此,塞罕壩迎來了第壹代冒著風雪的建設者,三代後又將貧瘠的土地重建成今天的風貌。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西、北三面與內蒙古接壤,西南面和南面分別與豐寧滿族自治縣和隆化縣相連。

塞罕壩地處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錯帶和高原-丘陵-典滿-結巴山的過渡帶,森林和草原並存。既有江湖;既有高山,也有高原;有丘陵和典滿。同時,塞罕壩也是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壹,因此被譽為“河源、雲之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特色小吃

1,金連花茶葉

清朝乾隆年間有壹副對聯:“塞外黃花固如金釘,北京白塔似銀鉆。”這裏寫的黃花是金蓮花。每年七八月塞罕壩金蓮花盛開。

2、白蘑菇

塞罕壩上的白蘑菇種類繁多,大如蒲扇的“天河板”,小如榆木的黑木耳蘑菇,菇香濃郁的雞爪菇,口感優雅的草菇,有傘蓋的正常菇,有球型的異常菇。

3、蕨菜

蕨菜像意大利美食壹樣優雅,就像壩上的白蘑菇,是塞罕壩菜單裏的上品。每年端午節前後,蕨菜的芽還像晶瑩碧綠的碧玉時,就可以采摘回來,及時用熱水燙壹下,腌制或曬幹,可以保存很久,涼拌、水煮或油炸都有不同的美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塞罕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