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否有濕氣1,看體型
中醫有說“瘦人滿火,胖子滿痰濕”。虛胖的人經常被水打濕,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浮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往往會覺得特別困,懶得動,頭重腳輕,頭腦遲鈍,關節沈重,全身酸痛,這就是濕氣粘滯,經絡不通的表現。此外,這些人經常會感到胸悶,需要長時間的呼吸才會舒服。
3.看飯量和胃口
到了吃飯的時候,濕氣重的人不覺得餓,也不想吃東西。吃了點東西就覺得脹脹的,每天胸口都有隱隱的飽脹感。這種感覺就像自己吃東西壹樣。這是脾虛濕盛的典型表現。
4.看凳子
當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又細又不成形,即使大便基本成形,大便也是軟軟的,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洗掉。人總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5.小心尿液
排尿常表現為尿不多,但尿頻或不愉快,有灼痛或澀痛。有些女性朋友白帶也很多,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看看妳的舌頭
判斷是否有濕氣最準確的方法是看舌頭。寒濕證的人往往舌質淡胖,舌邊有齒痕,苔白膩。濕熱證的人往往舌紅苔黃膩。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1,薏仁。
是清熱利濕的溫和之品,中醫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肌肉酸痛、關節痛、水腫、腳氣等癥。
2、苦瓜
具有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補氣抗疲勞、補腎利尿的功效。苦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並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殊成分,能加速排毒。據研究,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3.冬瓜
有利於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的人如果有水腫、飽脹、痰多、熱煩、口渴、濕疹、癤子等都可以吃。,並能解酒。
4、鯽魚
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身體虛弱、口渴、水腫、小便不利。
5.馬齒莧
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血尿、尿熱、黃疸、牙齦炎等癥。
6.水芹
具有祛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消除疲勞、清心明目、潤腸清熱、解虛火、止血的功效,對胃腸熱、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痛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7.茂根
甘寒,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可用於熱性胃不適、惡心、肺熱咳喘、心慌、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其清熱利濕解毒功效溫和,除濕熱體質外,也適合普通人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8.荷葉
具有清暑利濕、生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還有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血脂、祛痘的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吃什麽水果蔬菜祛濕?生活中有很多祛濕的蔬果,如山藥、綠豆、冬瓜、西瓜、枇杷、橘子等。,這些都有很好的祛濕效果。可以適當多吃這些食物。
祛濕食療食譜推薦海帶排骨湯。
配料:排骨、海帶
做法:浸泡海帶,蒸半小時,取出後放入水中浸泡4小時。泡透後,切成方塊。排骨洗凈,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撈出用溫水浸泡。將排骨、蔥、姜、黃酒放入鍋中,先用大火煮開,再用中火煮開,然後倒入海帶塊壹起煮。
紅豆葛根燉鰣魚
材料:赤小豆100克,葛根750克,陳皮少許,鰣魚500克,生姜3片。
做法:紅小豆、陳皮洗凈;將葛根去皮,洗凈,切塊;將鰣魚去鱗和內臟,洗凈,用文火煎至微黃。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泥鍋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鍋用武火燒開後,改文火2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
玉米銀杏豬肚湯
材料:小米3片,白果50g,豬肚1片,生姜3片。
做法:小米洗凈,連衣切段;將銀杏脫殼、脫衣、洗凈;將五花肉洗凈,翻面,用刀刮去汙垢,用生粉反復清洗,清水沖洗幹凈。放入裝有生姜的陶罐中,加水3000毫升(約12碗),大火燒開後小火燉2個半小時,加入適量鹽和油。
祛濕的穴位有哪些?
適當刺激陰陵泉穴,可以起到清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以幫助緩解腹脹、腹瀉、水腫、膝痛等癥狀。
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臥位。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後髁下方凹陷處,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處。
地極穴
地積穴具有很強的解痙止痛作用,可用於幫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和月經失調。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小腿內側,陰陵泉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連線上,脛骨內側後緣。
祛濕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壹些濕氣,所以每個人在飲食中可以有意識的多吃壹些具有祛濕功效的食物。另外,可以多按摩陰陵泉穴和地脊穴,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