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戲稱人生的三大難題就是“早上吃什麽?中午吃什麽?晚上吃什麽?”如果有壹本書可以作為覓食指南、 美食 科普和生活方式提案,關於吃的難題或許就可以迎刃而解。
22日下午,壹本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有趣、有料的 美食 書《吃的江湖》首發式在廣州方所書店舉行,除了精彩的分享之外,主辦方還為現場讀者準備了精美茶點,讓讀者真正沈浸在“吃的江湖”。
林衛輝
不僅“看著香”,還“學得會”
作者林衛輝是知名 美食 專欄作家,曾擔任 美食 紀錄片《風味人間》《沸騰吧火鍋》 美食 顧問。他在書中介紹了上百種親口品嘗過的 美食 以及國內外多家知名餐廳,記錄了自己多年來對 美食 、廚師、食肆等多角度的切身觀察,帶領讀者置身四海 美食 盛宴。在2021年4月28日舉行的鳳凰網 美食 盛典上,作者還憑借此書獲得“年度 美食 作家”的殊榮。
在《吃的江湖》壹書中,作者不僅介紹了許多高端菜式和食材,也有不少家常菜式,廣東人再熟悉不過的燒鵝、老火靚湯、烤乳豬、潮汕蠔烙等也盡收筆下。
在書中,作者既寫出了食物怎麽做才能好吃,又對背後原理娓娓道來,讓讀者不僅“看著香”,還“學得會”。例如作者寫老火靚湯,分析了其鮮味來源是豬肉、雞肉、豬骨、豬內臟提供的谷氨酸和魚肉提供的核苷酸之間的結合,故而味道鮮美異常;寫烤乳豬,清晰地指出婚宴上的乳豬之所以普遍不好吃,是因為考慮上菜方便而提前烤制,久置後乳豬皮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自然就由酥脆變硬了;寫韭菜,分析韭菜不宜炒過火,是因為韭菜中的香氣來自於硫化物,壹旦過火,硫化物就遇熱揮發,散失殆盡。
左壹閆濤,中間林衛輝
至愛白切雞,這是典型的“分子料理”
書中談及了那麽多食物,他最愛的到底是哪壹種食物呢?林衛輝說,廣州的白切雞完全符合現代烹飪科學,簡直是典型的“分子料理”,溫度剛好讓雞肉蛋白質凝固,形成許多小碎片,花香、堅果香味濃郁;恰到好處的溫度,雞肉蛋白不會因過度緊縮而把充滿風味物質的汁水擠出,所以風味十足;姜蓉蔥蓉硫化物發揮到極致,也給白切雞增加了風味。
但在廣州,做白切雞做得好的店並不多。對此,林衛輝表示,這主要是現在白切雞賣不出高價,大家沒用心做。
為什麽簡單的烹飪反而得到青睞呢?“我想讓大家明白普通食材的特點,知道怎麽烹飪和背後的科學,揚長避短,讓大眾自己就可以在家裏享受 美食 ,從中認知到 美食 帶給我們的樂趣。”林衛輝表示,這也是他寫作的初衷。
他還談了自己這本新書,與別的 美食 書的不同,“現在有很多優秀的 美食 書,他們在描述直觀感受和抒情上都做的很好,我另找途徑,從 美食 科學角度解構 美食 ,通過科學認知,發現 美食 之美;通過挖掘古人對 美食 的記述,發現中華 美食 文化之美。”
寫出了美學的來源和依據
著名導演陳曉卿評價作者:“生活裏衛輝兄壹人分飾兩角,壹面重義好客,席上永遠有他高頻次高頻率的笑聲;另壹面雅食獨慎,沈浸於自己的食物考據,自得其樂。”
著名 美食 評論家閆濤在《吃的江湖》序言中評價作者的文筆:“有感而發是對人間煙火的真實感受,而言之有理,則是他勤於思辨的生活習慣。我常說衛輝兄的文字分明比許多以文為生的人更有重量,比起淺嘗輒止的吟風弄月,他寫 美食 ,不僅要寫出美感,還要寫出美學的來源和依據。”
國際 美食 評委蔡昊評價作者在“吃”與“寫”上的認真:“在這個網紅時代,大多數人願意用耳朵去‘吃飯’,卻少有像他這樣的大忙人,花大量時間用心‘吃飯’。他會抽絲剝繭,加以大量的佐證、典故和數據,傳統、市井卻又科學地敘述每壹道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