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什麽情況下可以用骨髓移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什麽情況下可以用骨髓移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由於骨髓移植很難找到HLA組織配型相似的供體,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應嚴格選擇適應證。

至於適應癥,壹般認為:重度骨髓衰竭(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老年人除外),粒細胞淋巴細胞在75%以上;最好在確診後3個月內做;20歲以下;移植前輸血較少者最好不要輸血,以減少移植後的排斥反應。無明顯感染;HLA組織配型也壹樣。

移植前的準備:大部分供體是患者的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中任何壹個組織配型相同的幾率只有25%。即使HLA配型和MLC(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合適,也會有壹些未知的、二次移植的抗原會引起免疫排斥,可能導致移植失敗。因此,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免疫系統在移植前必須處於“完全”抑制狀態。壹般移植前給予大劑量環磷酰胺。

骨髓移植:從供體的多個骨髓中提取骨髓組織(混有血液,約800ml),其中至少含有6543.8+億個骨髓有核細胞。過濾後,進行靜脈註射。移植後2 ~ 3周,如果供者的血細胞出現在患者的血液循環中,說明骨髓移植已經初步成功。需要註意的是,骨髓移植後還沒有生根。

之前患者有嚴重感染和出血的危險,所以必須對胃腸道、口腔、皮膚采取嚴格的無菌隔離和滅菌措施,防止細菌和黴菌感染。

如果有感染的跡象,就要多次輸註濃縮白細胞,並給予大量抗細菌和黴菌的抗生素。同時,為了防止出血,需要輸註濃縮血小板。

骨髓移植失敗的原因:移植前患者因家屬供血而致敏骨髓供者主配;在骨髓移植生根之前,嚴重感染或出血未得到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指對患者皮膚、肝臟、胃腸道等組織的急性或慢性損害。,在移植組織存活並繁殖後,其中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與患者原組織中的抗原發生反應。大約70%的移植患者會發生,其中壹半會死亡。所以移植後給予大劑量甲氨蝶呤或環孢素抑制GVHD反應,急性期給予全血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