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位爸爸媽媽在升級為“爸爸/媽媽”前,應該都沒有現成的經驗。事實上, 每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個體,所以每壹位爸爸媽媽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道路上,根本沒有可以照抄照搬的寶典可用 。回想我家“貼心小棉襖”的成長之路,可謂是 我和娃爸的“打怪升級”之路 。
娃呱呱落地的當天,話說我和娃爸都是國內TOP2大學畢業的博士,竟然被如何包裹她的小被子給難倒了。看著產房對面壹家的“信手拈來”,我和娃爸的自信心真是“碎壹地”。看著肉嘟嘟的壹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更怕萬壹下手不妥會造成嚴重後果,心裏壓力太大了。在各種虛心請教和不斷實踐後,終於 掌握包裹被子的技能 。之後的N天裏,專家說“寶寶的大便是否正常,是寶寶是否 健康 的晴雨表” ,我和娃爸就每天用心觀察娃的大便,包括但不限於顏色、氣味、形狀和稀稠度等。在我們的悉心呵護下,娃健 健康 康、順順利利地度過了嬰兒期。“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和娃爸的 觀察力也上升到了新的境界 。
娃進入到幼兒期,專家說“3 6歲是兒童好習慣養成的黃金期”。首先,為了 讓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和娃爸提前研究哪個階段適合讀什麽書,確定好書目後,我倆不僅輪番陪娃讀書,而且要和娃交流讀後感。在我倆的用心打造下, 壹家三口圍在壹起讀書儼然成為了我們家的美好親子時光 。其次,為了 讓娃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我義不容辭的承擔起“大廚”壹職,從研讀菜譜到動手實踐,在娃爸不遺余力的贊賞之下,每次出品的飯菜都能迅速光盤,娃的確養成了 健康 飲食的好習慣,而 我也從廚房“小白”變成了家裏的“廚神” 。
娃進入小學後,深刻感受到了所謂的“海澱卷娃”。在我們小時候,學習差的才參加課外補習!而如今,怎麽牛娃們都在上補習班?!我們原來的“佛系”養娃變得不合時宜。幾番糾結掙紮後,征得了娃的同意,給娃報了著名的XES,娃也成為了海澱補習大軍的壹員。之後的幾乎每個周末, 我和娃爸開始了輪流陪娃課外輔導的生活 。起初,我們積極輔導娃的作業,還能完全hold得住,甚至因為娃跟不上自己的節奏而冒火;慢慢地,難度越來越大,我和娃爸已經跟不上娃的節奏了,頗有“被拍在沙灘上”的感覺。現在,經常是娃拿她遇到的難題考我和娃爸,我倆始終抱著認真的態度去解答。答對了,和娃切磋壹下各自的思路和心得;答錯了,和娃分析壹下出錯的原因。這也算是我倆和娃***同進步哈。
值得壹提的是,除了“讀萬卷書”, 我和娃爸陪娃“行萬裏路”。讓娃去直接感受不壹樣的大千世界,經歷多壹些,見識廣壹些 。我們從沒參加過 旅遊 團,為了出行我們要自己提前做好詳細的攻略,包括住宿、交通、美景、 美食 等。 很多地方,我和娃爸也是第壹次去,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挑戰 。先從我國周邊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開始,然後到遠壹些的澳大利亞、馬爾代夫、美國等。新冠疫情以來出國無法成行,我們就在北京附近轉轉,先逛完幾個5A景區(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圓明園等),再輻射到家附近的公園場館。 壹起出遊的過程中,留下了娃和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 。
陪著娃壹點點成長,看著她壹天天長高,欣喜於她壹點壹滴的進步 。作為娃的父母,感謝娃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的各種肯定(例如:大廚、廚神、美媽、帥爸等),我們將繼續保持“活到老 學到老”的學習精神,與時俱進,爭取不被“拍在沙灘上”!
感謝壹路有妳,美好的生活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 育兒 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