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楊貴妃吃荔枝。

楊貴妃吃荔枝。

荔枝是“水果之王”。史書上說:“楊貴妃(716-756)在南海(今廣州)愛吃荔枝,在酷暑中不遠千裏來到長安(今Xi安),但她的口味並沒有改變。”這在當時是壹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古人給皇帝送書信和東西,每天騎馬“馳騁三百裏”。甚至還有“三馬日夜騎行千裏”的記載。

那時候荔枝只能保鮮三天。詩人白居易(772-846)說,“荔枝離了這枝,壹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成熟的時候要17、8天,最快5、6天運到長安、洛陽,就爛掉了。

現在有了捷運縣城,可以用冰塊保鮮,密封,但是只能保鮮三四天。

但是,古人有很好的保存方法。

壹、竹筒保存:

“鋸了壹個大的鮮竹筒,割了壹個洞,放了荔枝,再用泥和竹(筍)皮封住,冬春可藏,色味不變。”⑤

2.蠟和蜂蜜的保存:

“將荔枝的莖(果實與莖相連的部分)切下,用蠟封好,再用蜂蜜水浸泡,味道幾個月不變”。

三、水上運輸、循環保鮮:

荔枝樹用樹根種在罐子裏,由水路從南海和襄陽(今屬湖北)運到商州(今屬陜西)上岸,然後采摘荔枝果實,飛越秦嶺運到長安。⑦

至於楊貴妃是如何吃荔枝保鮮運輸的,沒有歷史記載,但推測是采用了上述保鮮方法。

當時,在緊急和繁重的運輸中,許多警察和馬匹都筋疲力盡。所以詩人杜甫(712-770)說:

“憶大使昔,奔騰獻荔枝。

百馬死於谷中,至今悲(q i棋,故人)。"⑧

註:①《新唐書·楊貴妃傳》、《唐史補》。

②南海距長安5447裏,距洛陽4900裏,見《舊唐書》1711頁。

③《四庫全書》第646卷,第3頁。

(4)《荔枝圖》序。

⑤ ⑥《四庫全書續》(卷1116),第36頁,第252頁。

⑧《病橘詩》,論《全唐詩》。

醫書上說,荔枝治牙痛很有效:“把壹個荔枝殼燒透,磨成粉,擦牙。”《四庫全書》,第749卷,第24頁。

新鮮的荔枝也可以用來泡酒喝,隔壹年開壹次,香味撲鼻。

?2010年5月25日,徐芬在南京金陵圖書館專用閱覽室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