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綿竹之戰,諸葛瞻七萬兵敗給兩千人的鄧艾。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綿竹之戰,諸葛瞻七萬兵敗給兩千人的鄧艾。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有人問為什麽鄧艾只用兩千兵力就能橫掃諸葛瞻的七萬大軍?妳在開玩笑嗎?怎樣才能認真對待浪漫?其實鄧艾的兵力應該略高於諸葛瞻。

然而,壹路走來的鄧艾是如何打敗越來越早的諸葛瞻的?

雙方投入的力量

公元264年,魏對蜀發動了壹場亡國戰爭。

第壹,魏投入的兵力。

統帥:司馬昭西線:鄧艾率領三萬余人由滴道攻姜維棧;中線:諸葛緒率領三萬余人,從岐山路進攻武都,占領橋頭堡,負責切斷姜維退路;東線:鐘會率領654.38+萬余主力從伍茲路、洛古路、包斜路等棧道進攻漢中,再向南進軍成都。鄧艾決定在黑暗中前進,鐘會派張甜跟隨。所以在鄧艾進入江油之前,他的兵力大約是四萬。後來,張甜收復了江油太守馬郊,有三千人馬。就這樣,鄧艾得以投入四萬余兵力投入綿竹之戰。

第二,蜀投入的兵力。

據司馬昭估計,蜀軍有9萬人,其中鎮守成都等邊境的有4萬多人,鎮守北線的不超過5萬人。

當劉禪向鄧艾投降時,有65,438+002,000名士兵在戶口薄上登記。羅先鎮守永安約二千人,南部霍邑鎮守建寧數千人,馬嶴鎮守江油三千人,江州等其他郡縣。

前線告急時,劉禪已派廖化領兵支援姜維,張儀、董爵等人支援漢中陽安關,故降兵兩萬。

綜合以上數據,劍閣退軍最多有5萬兵(不包括已經戰死的),漢中漢、樂兩城還有1萬兵在掙紮。所以諸葛瞻這邊投入的兵力大概是三萬人左右。

所以從綿竹之戰雙方的勢力來看,鄧艾略占優勢。

紙上談兵,諸葛瞻vs實力大俠鄧艾

鄧艾占領江油後,諸葛瞻率軍抵抗鄧艾。這時,黃權的兒子黃沖勸說諸葛瞻趁魏軍疲憊之機,迅速占領關隘,在山裏截擊魏軍。

但諸葛瞻猶豫不決,以致錯失良機,使鄧艾得以順利進入川中平原地區。

其實當時的情況也沒那麽糟糕。

單憑鄧艾,糧食供應顯然是有問題的。後面是姜維,前面是諸葛瞻,遠處是成都等郡。此外,劉禪已向東吳求援,將軍丁奉等人已在前往蜀的路上。如果諸葛瞻能守住陣地,同時向姜維求援,等到等蜀郡援軍到來,恐怕包藏在交子裏的就是鄧艾了。

所以對於鄧艾來說,速戰速決才是最好的策略。而諸葛瞻此時應該選擇堅守城池,不戰而降。然而,鄧艾只給他寫了壹封信,就讓他沖出城外迎敵。可見諸葛瞻只是壹個名不副實的紙上談兵。

壹邊是毫無實戰經驗的京都守衛,壹邊是天天與姜維精銳部隊作戰的關,失去了有利地形的保護,雙方勝負幾乎沒有懸念。

分散的蜀國

或許,我們可以壹窺諸葛瞻的戰前宣言。戰前,諸葛瞻痛心疾首地說:“在家不能除黃皓,在外不能制衡姜維,行軍不能保家衛國。我有三宗罪,怎麽回去?”

其實按照上面的分析,諸葛瞻是有辦法渡過難關的,只是他選擇了最壞的辦法——出城迎敵。

根本原因是當時蜀國已經處於混亂狀態:姜維駐外,諸葛瞻內駐,宦官黃浩掌管國事,三方互有芥蒂。

姜維得知魏大舉進軍的消息,請求朝廷派兵增援。但是這麽重要的消息被黃浩壓了下來,耽誤了戰機。而躲藏在阜城縣的諸葛瞻,距離姜維所在的劍閣只有100公裏,卻寧死也不向姜維求救。

鄧愛本擔心自己會腹背受敵。誰知蜀中的勾心鬥角幫了他大忙,讓他輕而易舉地壹壹攻克。

標簽

為什麽鄧艾能徹底打敗諸葛瞻?壹半實力,壹半內訌。

頂著父親諸葛亮的光環,毫無戰鬥經驗的諸葛瞻在趙括PK田雷的比賽中,簡直就是紙上談兵。如果諸葛瞻能夠堅守陣地,與姜維聯手,或者等待吳棟援軍到來,就有機會擊敗孤軍奮戰的鄧艾。然而,諸葛瞻選擇了與鄧艾決壹死戰。

回想諸葛亮每次出征都能全身而退,這是多麽大的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