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股價與市值齊飛 誰在追捧新造車?

股價與市值齊飛 誰在追捧新造車?

撰文?/?朱?涵

編輯?/?牛跟尚

設計?/?趙昊然

題圖?/?李

中報凈利潤僅2.6億元,卻因為投資理想汽車股票獲得浮盈超過90億元。以機械制造和數字營銷為主營業務的利歐股份,憑借這把“純財務投資”,做到了在二級市場“躺著賺錢”。

還有壹個段子,美團Q3凈利潤增長374.1%,主要來源: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車原始股大漲。

漲的有多猛?11月25日,恰逢蔚來汽車成立6周年,這壹天,蔚來汽車憑借731.4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了中國市值最高的的車企,在全球市場,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和大眾,位列第四。

而在前壹日(11月24日),蔚來也迎來了其股價和總市值的最高點。當天,蔚來盤中股價壹度達到57.20美元/股,總市值超過779億美元。同壹天,小鵬和理想的股價也均達到歷史最高點。其中,小鵬盤中最高74.49美元/股,總市值超過536億美元;理想盤中最高47.70美元/股,總市值超過398億美元。

然而,11月25日,三家造車新勢力股價股價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回調。糟糕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裏,股價再未回到過24日的至高點。數據顯示,從11月24日的市值頂峰,到12月1日股價壹路下跌,僅5個交易日的時間,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股價分別累計下跌16.12%、24.82%和27.15%,市值跌去近2000億元。

這個數字還在擴大。進入12月,三家造車新勢力的股價繼續下探。美國東部時間12月3日,美股全線高開,但三家造車新勢力股價依然沒有上漲。截至發稿前最後壹個交易日(美國東部時間12月4日),蔚來汽車盤後報收43.04美元,跌5.09%;理想汽車盤後報收30.53美元,跌5.51%;小鵬汽車盤後報收49.34美元,跌4.79%;而特斯拉盤後報收599.04美元,微漲0.95%。

“壹部分公司的估值透支了未來幾年業績”。壹位投行分析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短期內的股價漲幅令人吃驚,但趨勢是對的。經歷下跌泡沫被擠出後,會繼續看多,畢竟電動車仍是增量市場。”

盡管股價起起伏伏,但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新勢力確實正在加速超越絕大多數傳統車企,而它們高市值,也絕非僅僅是電動車市場帶來的紅利,畢竟,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叠代並不輸於新勢力,但其股價和市值增長的趨勢卻遠遠不如這些新勢力後來者。

同樣是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區別在哪兒?其如此高的市值背後邏輯是什麽?

何謂新勢力

特斯拉是壹家造汽車的公司嗎?那些看好特斯拉股價的投資人給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造車新勢力公司是汽車公司,更是科技公司。傳統汽車是存量市場,沒太大想象空間,造車新勢力做的是增量市場,未來的想象空間更大。”雷科技創始人羅超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帶給汽車行業的是顛覆性的變革,這其中包括智能電動車的底層架構革命;產品和服務生態協同形成的“軟實力”壁壘;更重要的是自動駕駛的終極價值所帶來的遠期想象空間。

首先是架構的顛覆。有個故事很有趣,去年,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組成壹支近萬人的研發團隊,在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的第74號大廳夜以繼日地進行“封閉開發”,目的是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車軟件操作系統vw.OS,並保證ID.3在今年8月順利交付市場。然而,BUG以每天三百多個的頻次出現,解決方案卻遲遲不能提出。

最終,ID.3沒有如期交付。德國《經理人》雜誌援引不具名工程師的采訪,稱vw.OS前期架構的搭建過於倉促,ID.3中很多模塊的通信存在著問題。

本質上還是要徹底重構整車電子電氣架構。但這在傳統燃油車世界裏並不容易。還記得某傳統汽車品牌曾經在品牌定位中強調“匠人精神”,透露的就是汽車作為硬件產品的“制造”屬性,而這與互聯網、智能都幾乎不沾邊。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的造車邏輯,他們從壹開始考慮的就是“全面智能化”,模塊化、集中化、“域”概念應運而生。汽車從壹個交通工具,開始變成智能化移動空間。

“原來汽車行業是在大制造基礎上產生工業內容,現在已經向智能化的電子產品轉型。”在剛剛過去的2020互聯網汽車烏鎮夜話上,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提出,造車新勢力將數字化貫穿到產品和用戶服務當中,這和過去傳統車企的壹竿子買賣不同,造車新勢力對用戶進行持續的運營,形成生態服務閉環。因此,外界新勢力的價值判斷也必然與傳統車企不同。

蔚來資本管理合夥人余寧認為,長期看新勢力的股價還能漲,因為市場沒有將新造車企業放進車企裏面評估,而是作為壹種智能終端來看其價值。

如此看來,除了汽車的載體看似壹致,而實際上,新勢力的造車邏輯和銷售服務體系已經與傳統汽車大相徑庭。

高股價背後的市值邏輯

不得不承認,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是巨大的。除了壹眾百年汽車品牌開始試圖“大象轉身”,革新自我,在資本市場上,他們也掀起了壹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在資本市場,對於以特斯拉為核心的造車新勢力們的股票評級壹改再改,做空還是看漲?連那些華爾街的投資人們也變得摸不著頭腦。

例如,今年6月還在建議“買入”蔚來的高盛,壹個月後便將評級下調至“賣出”。而近日,高盛重新調整對蔚來的評級,從“賣出”上調至“中性”,目標股價從7.70美元上調至59美元。其分析師甚至承認,低估了蔚來在動力系統上的突破、BaaS電池租賃服務以及監管部門激勵措施等消息面的帶動作用。

經緯創投在其研報中也曾寫道,“電動車的狂熱氣氛給投行分析師造成了很大困難,他們不斷找各種理由上調目標價,最終實在沒有理由了,只好寫‘特斯拉股價越來越高,上漲本身讓它還會繼續上漲’。”

高估還是低估?壹時間,誰都說不清楚。“短期內的股價漲幅太過令人吃驚,盡管趨勢是對的,但太快也會存在泡沫和虛火。”壹位汽車行業投行分析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近期存在不少市場利好,包括美國下壹任總統拜登對新能源的支持、中國和歐洲市場對電動車的推進等,再加上特斯拉效應的影響,新能源板塊持續的上漲並不意外,但目前行業內的公司整體估值偏貴,他分析,“有部分公司估值已經出現泡沫,壹些公司的估值正在透支未來幾年的業績。”

而這在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看來,是“市場對公司價值的判斷正在非常誇張的前置。”他認為,傳統的估值方法在壹定程度正在失效。初創未盈利企業,由於凈利潤、營收情況等很多都是負的,所以常規的比率分析不足以支撐估值模型。同時,營收、利潤等指標大都是向後看,而估值則更多的是向前看,要用未來的眼光去考量現金流與利率。

張穎在《電動車暴漲之後,如何做估值的朋友?》壹文中提到,如今“二級市場壹級化”正大幅度提升,投資判斷越來越前置,這比2-3年前誇張很多。這種新變化在估值上最大的體現就是要“增長”不要“價值”。

回過頭來看,增長也確實在持續。

首先是銷量,前幾天,蔚來、小鵬、理想紛紛公布11月銷量情況,持續增長,依然是關鍵詞。有持續的銷量意味著市場對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接納和認可,而此前汽車商業評論壹篇軒轅獎投票的文章,引來壹大批蔚來用戶的熱情留言,也的確在壹定程度上印證了新勢力在用戶運營方面的成功,這也在為他們的持續增長創造想象力。

其次是營收、毛利等硬指標的轉好。三家造車新勢力已經全部實現毛利轉正,蔚來的毛利率也正逐漸向特斯拉靠近。從基本面來看,這都是新勢力整體企穩的標誌。

更關鍵的,是自動駕駛代表的更遠期的未來預期。有報道稱蔚來已重啟L4級自動駕駛,小鵬汽車也在廣州車展宣布2021年小鵬汽車將率先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

“智能化帶給無人駕駛的想象空間更是巨大的。就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成長速度來看,蔚來汽車用五年時間(2019年Q2?銷售收入4.6億美元)完成了特斯拉九年的銷售收入(2012年銷售收入4.1億美元),若以此進行對比,獲得目前的股價並不為奇。”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在羅超看來,市值和股價是投資者買賣直接決定的,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三家造車新勢力當前可能存在市值偏高的情況,但如果看到三五年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替代,智能汽車被更多人接納,自動駕駛技術也日趨成熟,“我認為,這些造車新勢力公司都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壹定會比今天大得多得多。”

除了頭部已上岸的三家造車新勢力,今年,還在持續有新車交付的新勢力們,紛紛對外釋放了IPO計劃,更多的瞄準了科創板。此前,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大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可,股價也壹路上漲。

但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造車新勢力三巨頭的市值神話並不壹定可以被其他新勢力復制。盡管,頭部三家造車新勢力整體運營、產能及銷量都在穩步提升,虧損也在收窄,但是,大部分新造車勢力還在蹣跚前行中,更重要的是技術方面的積累和突破。

不久前,威馬宣布主動召回或存在電池安全隱患的1282輛車;理想也因前懸架下擺球銷脫銷力設計原因召回10469輛車。造車新勢力的質量還未從銷量中獲得紮實檢驗。

在產品層面,目前美國市場追捧的,事實上還是更像特斯拉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型,蔚來、理想、小鵬皆是如此。而反觀威馬、哪咤、零跑等國內第二梯隊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小型車的路線還能否撐得起高股價,就要打壹個問號了。除此之外,在自研技術層面,蔚來、理想、小鵬之外的造車新勢力們,獲得的突破也有限。

蔚來、理想和小鵬的高股價、高市值在壹定程度上給了國內其他造車新勢力壹劑強心劑,也側面反映了新勢力們迫切上市以補充資金,繼續輸血造車的焦慮心情。畢竟,對於國內造車新勢力們來說,活下去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