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十堰春節習俗

十堰春節習俗

壹、趕嫁娶

臘月廿四後,司命爺上天了,人間便無神管,全是“黃道吉日”,娶媳婦、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趕亂”。於是從小年以後直到臘月廿九,不論城裏鄉村,也不論江南江北,娶媳婦、嫁姑娘的紮堆,大街小巷,十裏八村,四處都可聽到鑼鼓、喇叭、鞭炮響。

二、撣揚塵

臘月廿四大清早,全家人早早起床,壹起動手。男勞力換套舊衣服、戴上草帽,在長竹竿頂端捆上刷子或雞毛撣子,依次撣掉房頂、樓頂、墻面的浮塵及蜘蛛網,然後把角角落落、邊邊沿沿清掃幹凈。

除塵後全家人洗澡,換上幹凈衣服,女主人及長女便開始清洗床上用品和衣服,等到臘月三十夜,趁守歲時,把全家人的新衣服分別放在各自床頭。

三、寫對子

十堰人過年,普遍貼春聯、門畫。春聯又叫“對子”,起源於桃符。對子和門神是“兄弟”,十堰城鄉、官民均有貼對子和門神的習俗。春聯、門神是“栽”在各家門上的兩對“迎春樹”,上面落著吉祥和喜慶,烘托出壹派春色和年景。

四、鬧年

鬧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與祖先壹同過年。農歷臘月廿六後,家家戶戶都要帶上酒菜到祖墳祭祖。祭祖時,在墳前大樹下選塊地方,鋪上草席,擺上酒菜、果品、供饃,上墳人代表全家給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陰陽團聚,懷念之情。

五、團年

古時團年飯很講究,比喜宴還豐盛,有涼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燉湯菜,還有花生、瓜子等。涼菜有黃豆芽、豬肝、牛肉、香腸、臘魚、雞爪子(又名“抓錢手”)、腌雞鴨蛋及小青菜等。炒熟菜有雞鴨肉塊、豬肉塊、豬腰花、糖醋溜魚等,葷素搭配。蒸菜即各種蒸肉、八寶飯、紅薯丸子、蒸酥卷等。

湯菜以蓮藕熬豬蹄、牛羊肉蘿蔔湯為主,漢江河邊還有蒸盆魚、翹嘴魚湯、黃桑魚湯。竹溪縣有臘肉、鮮肉混合的“竹溪蒸盆”等。菜上齊了,點燃壹大掛鞭炮,炸得門前火花亂飛,全家拜完神,在祝福聲和歡笑聲中,饞了壹年的團年飯才開吃。

百度百科-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