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擠在人群中,沿著夫子廟的步行街漫步,壹邊漫不經心地東扯西扯,壹邊瀏覽著路過的風景不看壹眼。夜色中,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燈,櫥窗裏燈火通明,店鋪的喇叭也同樣響亮。世界各地的美食匯聚於此,形成壹條隨處可見的商業美食街。在新建的古色古香的建築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這壹切都是現代的。但在偶爾的路標和景點,悠久的歷史會跳出來,比如五壹巷,或者某名人故居,或者某簡易牌樓。它們忽隱忽現,只留下壹點點朦朧的字跡或淡淡的影子,讓人突然想起這裏發生過的壹切,心裏可能會有壹瞬間的恍惚,但下壹刻,繁華熱鬧就會如波濤壹般,將這些情緒全部淹沒在其中。
我壹個人去的時候,第二年的五月,空中下著雨,五顏六色的傘像花壹樣穿梭,遊船在秦淮河裏遊蕩。雨密水蒙蒙,燈光在白墻瓦間波動。錯落有致的燈光和水光,我穿行在河邊的大街小巷,濕漉漉的青磚處處映著燈光。隨著層層盛開的夜色,我幾乎不受幹擾地遊覽了秦淮全貌。
乍壹看,確實有壹股古秦淮風韻。
但細究起來,除了親眼所見,任何留戀都只能是壹種假設,古秦淮的假設也不例外。水的生命力永遠比磚瓦長。目前,秦淮河還沒有被新的河流取代。不管周圍的風景怎麽變,人怎麽代代變遷,秦淮還是那個老煙。它的氣息裏有過去的痕跡,但不重,相反很輕。沈重的歷史只是給它增添了壹種迷人的意境,就像鵝毛飄過其上,沒有任何波瀾。
詩詞散文中的河流,通常是用來表達時空廣闊,時代變遷的感受。但面對秦淮河,文人似乎有了更多的包容,壹致放棄了對其衰亡的描寫,始終保持著浪漫深情。有關秦淮河的詩詞歌賦,總是異彩紛呈,少之又少。就連“通過離合之感寫出興亡之感”的《桃花扇》,在孔讓和李在最後悟道的時候,都放棄了初識的秦淮,另立道觀作為舞臺。故事裏的人都在經歷著自己忙亂的生活,而六朝秦淮永遠不變。還是壹條年輕的河,適合思考思考,經不起這麽大的滄桑。在那些飄著羽毛的歷史裏,它載著原來的小船,壹路向下,彈唱著,樂聲如金光滿身。
那次旅行,我在路邊小店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手機落在店裏了。還好店員發現了,存放在櫃臺。因為這壹不小心,第二天壹早又要去壹趟,卻意外的在早上拍到秦淮河的畫面。在略顯蒼白的天空中,河水仿佛剛睡醒,雲朵像落滿灰塵的鳥羽。秦淮失去了白天燈火的點綴,像壹個素衣美女,卻依然慵懶而浪漫,更多的表現出壹種世俗的親切感。看到她的那壹刻,我原諒了自己丟了手機。
(轉載自:陽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