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莫高窟。石窟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壹體,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尤以壁畫和彩塑佛造像聞名於世。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雲岡石窟。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文成帝復法後的和平年間(460-465),興盛於孝文帝都平城的太和年間(477-494),衰微於遷都洛陽後的北魏後期(494-525),前後約60多年。石窟依山鑿刻,東西綿延約1公裏,記錄了印度和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了中國佛教造像逐漸世俗化和民族化的過程。於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3、龍門石窟。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先後持續營造400多年。龍門石窟規模宏偉,雕刻精美,內容和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古典藝術最偉大的瑰寶之壹。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麥積山石窟。石窟始建於後秦(公元384年),之後多次修繕擴建直至公元六世紀末隋朝基本完工。麥積山石窟的壹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極其險要,絕大部分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洞窟都是由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的空中棧道通達的。2014年6月22日申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