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雜糧煎餅配料及做法:
1.面糊:白面粉,玉米粉,或小米粉,黃豆粉,食用鹽,水。?面糊的調制:面粉500克+黃豆粉40克+玉米粉40克。用筷子或搟面棒混均勻,加入適量的水和食用鹽和面,水分剛開始不能加入太多,不然調制出的面糊會很稀,影響攤煎餅。
2.醬:1鮮紅辣椒,2食油1斤,食鹽3兩,白糖2兩,生姜3兩,花椒面1兩,甜面醬5兩
做法:油燒熱至八成後到入切碎的辣椒和調料小火炒半小時,最後放入面醬、味精攪拌即可
3.薄脆:做薄脆有兩種方法,第壹種自己做,10斤面兌4斤氺,水裏放100g鹽,10g堿,面和好後醒面40分鐘,然後用搟面杖搟成薄皮,再用刀切成10x8cm的長條,最後在油裏面炸起泡就可以了。第二種直接去餃子皮,餛飩皮店裏直接購買就行。
4.生菜,鹹菜,小蔥,火腿腸之類的等輔料直接去市場購買就可以了。
山東煎餅,傳統特色面食。源於山東泰安 。現代煎餅制作方法的創制年代難以考證,但“煎餅”壹詞的使用 山東煎餅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
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壹次被圍在沂河、湅河之間,鍋竈盡失,而將士饑餓困乏,又不能造飯,諸葛亮便讓夥夫以水和玉米面(應該為其他谷類,三國時期玉米還未從美洲引入中國)為漿,將金(銅鑼)置火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食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習得此法做食,但銅鑼昂貴,且易開裂,人們便以鐵制成鑼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沂蒙乃至山東大地上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