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進補的誤區
壹個人壹定要避免不生病就化妝。
沒病就補,不僅增加開支,還害了自己。如果妳服用過多的魚肝油,會導致中毒。如果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肥胖,血液膽固醇升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第二,避免虛實之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並不是說虛損患者就不要用補藥。虛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補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身體。保健雖然沒有治病那麽嚴格,但至少也要分寒熱兩類。
微寒者怕冷喜熱,手腳不溫,口淡流涎,大便溏薄,小便長,舌淡,脈沈。發熱者,手腳發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脈數。如果不在乎冷熱,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
三大禁忌,越多越好
過量服用任何補品都是有害的。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果過多服用參茸補品,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使用維生素C會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品必葷。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壹種很好的滋補品,不僅營養高,而且味道鮮美。但是,肉類不容易消化吸收。如果長期服用,往往會讓腸胃功能已經下降的老人不堪重負。肉類消化過程中的壹些“副產物”,如過多的脂類和糖類,往往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誘因,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
五忌以藥為食。
不要亂補。中醫認為,秋季是壹個適合進補的季節,但需要註意的是,日常進補不可亂補。需要註意的是,進補不能無病而補,不能亂補。需要註意的是,進補要適量,切忌吃藥。許多食物也是治療藥物。
多吃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以健胃消食,平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可以補脾胃。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烏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蓮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的食物或中藥結合使用效果更好。
六大禁忌強調“進”多於“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每天都有肉有魚,飯菜油膩。這些食物代謝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要及時排出,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排便不規律,甚至便秘。
因此,近年來,養生專家提出了壹種註重“負營養”的養生新概念,即註重人體排泄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素”的滯留和吸收,主張進補的同時要註意及時通暢的排便。
七忌常補。
有些人喜歡根據自己的口味吃某種補藥,然後從多年不變變成了“偏食”“暴食”,對身體不好。因為藥物和食物不僅具有保健和治療作用,還會產生壹些副作用,長期服用多種滋補品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八大禁忌越貴越好。
“物以稀為貴”,燕窩、魚翅等那些高檔的傳統食物並沒有奇特的食療作用,而紅薯、洋蔥等非常普通的食物卻有著值得關註的食療價值。
另外,所有的食療都有壹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所以藥膳要根據需要來定,“缺什麽補什麽”,不能按高低來分,尤其是老年人,要以實用低價為原則。
九不要粘太多秋肥。
夏季天氣炎熱,能量消耗大,人普遍食欲不振,導致體內熱量供應不足。秋天,天氣轉涼,人的味覺增強,食欲大增。是時候貼秋膘了。但是飲食會不自覺的過量,會大大增加熱量的攝入。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人體會積極儲存脂肪禦寒。
因此,身體攝入的卡路裏比釋放的多。在秋天,如果人們不小心,他們會增加體重,這對那些肥胖的人來說是壹個威脅。所以,肥胖者和想控制體重的人,不要“拘泥於秋季體重”,要註意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體重過度增加。
所以肥胖者秋季更要註意減肥。首先要註意飲食的調整,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物,如紅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香菇等。其次,秋季也要註意增加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2、秋季防秋燥食譜
第壹,逐瘀鮑爾粥
原料:生山藥50克,薏苡仁50克,柿子30克,粳米適量。
練習:
1.山藥切片,薏米泡水片刻,柿餅同時切粒。
2.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將準備好的山藥片、柿子顆粒、薏米、粳米放入鍋中壹起煮。
山藥和薏米都是清脾潤肺的食物。兩者結合,可以相輔相成,既有助濕,又有清利。
柿子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非常適合秋季養生。
二、阿膠糯米粥
原料:阿膠30g,糯米100 ~ 150g,紅糖適量。
練習:
1.先將阿膠研磨備用。
2.將糯米用適量的水煮成粥。粥煮好後,加入磨好的阿膠,邊煮邊攪拌。
3.最後煮開後加入適量紅糖調味。
糯米有溫補脾胃的功效,有助於加強阿膠滋陰養血潤肺的功效。壹起煮粥可以有效治療咳嗽,祛除秋燥,補血止血!
三、秘制銀杏醬丁
配料:雞胸肉、胡蘿蔔、土豆、銀杏、綠豆。
調料:醬油、生粉、食用油、料酒、韓式辣椒醬、香油。
練習:
1.首先將所有食材清洗幹凈,土豆去皮切塊,然後用清水洗凈。
2.然後把雞胸肉和胡蘿蔔切成丁。在雞丁中加入壹勺生粉和壹勺料酒,攪拌均勻,靜置15分鐘。
3.鍋中加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胡蘿蔔丁和土豆丁翻炒2分鐘左右,再放入壹勺醬油和壹勺韓式辣椒醬,翻炒幾下。
4.之後加入半碗水,燒開,放入雞丁,調味,收汁,最後淋上香油。
銀杏葉有溫肺止咳平喘、補脾潤肺、養陰潤燥的作用。這道菜很適合千禧時節,可以預防秋燥!
第四,紅棗烏梅湯
材料:大棗20克,烏梅20克,冰糖適量。
練習:
1.首先,將大棗和烏梅清洗幹凈。
2.然後,在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將以上兩種放入砂鍋中,用文火煎制。
3、倒入濃汁,加入適量冰糖,溶解後飲用。
此湯具有滋陰益氣、斂汗的作用。
此外,還能緩解陰虛津虧引起的煩躁、口渴、氣短、乏力、盜汗等癥狀。
五、燉鴿子湯
原料:乳鴿1、冬筍25g、鮮菇25g、火腿10g、清湯1000g、精鹽3g、紹興酒10g、蔥10g、姜5g、味精1g。
練習:
1.將鴿子剁成4大塊,冬筍、鮮菇、火腿切片,蔥切段,姜拍松。
2.將鴿子放入鍋中,用開水焯壹下,撈出洗凈血沫。
3.將鮮菇和冬筍用開水浸泡後撈出。
4.取出壹個砂鍋,放入雞湯,大火燒開,放入鴿子、蔥、姜、紹興酒、精鹽、糖、味精,大火煮。
5.燒開後加蓋小火燉至七八成熟,再將冬筍、香菇、火腿放入砂鍋繼續燉至鴿子酥爛。
6.最後撈起蔥、姜,撇去浮油點即可食用。
此湯味道鮮美,鴿肉味甘、鹹、性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具有滋補肝腎、補血益氣的作用。
六、參麥龜
原料:甲魚1只(約500 ~ 1000g),瘦火腿100g,蔥20g,姜片10g,浮小麥20g,茯苓10g,人參5g,雞蛋1g。
調料:味精適量,生板油25g,鹽6g,雞湯500g,紹興酒150g。
練習:
1.先將鍋放在火上,加入清水和甲魚,燒開,小火煨半小時左右,取出放入溫水中。
2.去掉背殼、腹甲、四肢的粗骨,洗凈,切成3厘米左右的塊,放入碗中。
3.火腿切片,用板油切塊,蓋在甲魚上,清湯加壹半調料,倒入碗中。
4.將浮小麥、茯苓用紗布包好,放入湯中。將人參粉碎成細粉撒在表面,用濕棉紙封好放入籠中蒸至爛。
5.甲魚出籠後,挑好蔥姜,倒出原湯,將甲魚扣入碗中。
6.將原湯倒入勺子中,用剩下的壹半調料和味精調味,煮沸去除浮沫。
7.最後加入1雞蛋,煮壹會兒,澆在甲魚上。
此菜適合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神疲乏力、氣短等體虛者食用。
秋季食用可以有效防治燥傷陰。具有滋陰益氣、補虛的功效。
七、白蓮杏仁牛奶露
材料:杏仁粉適量,白蓮50g,純牛奶200ml。
練習:
1.先將白蓮放入開水中,燙壹分鐘。
2.將白蓮倒入鍋中,加水淹沒蓮子,加壹勺白糖或冰糖。
3.然後,放入開水中,蓋水蒸熟,20分鐘後關火。
4.倒出壹杯鮮奶,將煮好的蓮子加入牛奶中,放入微波爐中,中火烤2分鐘。
5.最後加入壹勺杏仁粉,攪拌均勻。
這款甜品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有補鈣健腦的作用。秋天吃可以潤燥祛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