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種好蘿蔔

如何種好蘿蔔

蘿蔔栽培技術。蘿蔔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蘿蔔的生長發育。

蘿蔔的生長發育過程可分為營養生長期、苗期和肉質根生長期。

(1)營養生長期

萌發期:萌發期是從種子萌發到兩片子葉展開。依靠種子中儲存的營養,它們發芽,子葉出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高山種植大約需要3-4天。

苗期:苗期是幼苗第壹片真葉展開,肚皮破的時候。大中型蘿蔔壹般4-7天真葉。需要高溫強光,幼苗才能充分發育。這個周期大約需要15天。因為真根不斷生長,外部初生皮層無法相應生長膨大,初生皮層斷裂,稱為“破肚”,以後肉質根的生長會加快。在此期間,要防止秧苗擁擠、過旺,及時套種、定苗。地膜覆蓋栽培每穴播種1粒,不用間苗,但要培土。

肉食性根生長期:從肉質根斷裂到收獲。在這個階段,肉質根二次生長,細胞間隙也在增大,形成側生,所以肉質根在苗期從細長狀逐漸變粗,表現出品種特性。這壹時期的生長情況不同,可分為葉片旺盛生長期和肉質根旺盛生長期。

(2)生殖生長期

蘿蔔為二年生蔬菜,冬季低溫時經歷春化期,翌年春季長日照時經歷光照期。植物發育經過各個階段後,花芽分化、抽薹、出芽、開花和結果,它們的生命周期就完成了。壹般需要20-30天,花期差異很大,壹般30天左右,最長可達40天,到種子成熟需要30天左右。從抽薹開花開始,同化器官產生的營養物質和肉質根儲存的營養物質被運輸到開花的苔蘚中進行抽薹、開花和結果。蘿蔔抽薹開花後,肉質根變中空,失去食用價值。為了把種子養好,這期間要供給足夠的水肥,在種子接近成熟時進行晾曬,以利於種子成熟。蘿蔔新品種的培育和繁殖可以在高山上進行,但小木只生產新鮮蔬菜而不生產種子,因此植物不允許經過生殖生長期。

2.蘿蔔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蘿蔔種子萌發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初始萌發溫度為2-3℃。苗期能耐受25℃的高溫和-2 ~-3℃的短時低溫。葉片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8-22℃,胚乳根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18℃。當溫度高於25℃時,植物生長弱,產品質量差。因此,蘿蔔生長的適宜溫度前期高,後期低。高山蘿蔔種植往往前期低,後期高。如果用地膜覆蓋栽培,不受溫度影響。目前選用韓國耐寒品種,適應性廣。如果前期溫度略低於10℃,生長和品質不會受到影響。夏秋季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也有利於營養積累和胚乳根的膨大。

(2)光照: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植物生長健康,產品質量好。光照不足導致長勢弱,葉片薄而蒼白,肉質根小,品質差。

(3)水分:在蘿蔔的生長過程中,如果水分不足,不僅產量降低,肉質根也容易被擦破,苦、辣、質粗糙;水分過多,土壤通透性差,影響肉質根膨大,容易腐爛;供水不均勻往往會導致根系開裂。只有當土壤最大持水量為65-80%,空氣濕度為80-90%時,才容易獲得優質高產的產品。地膜覆蓋栽培節水保水,是高山種植的較好方法。

(4)土壤與營養:蘿蔔適宜深層土壤,富含有機質,保水排水性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最好。土層過淺,心土過緊,容易造成根系直接發散;土壤太粘或者排水不暢都會影響蘿蔔的品質。蘿蔔吸肥能力強,應以緩效有機肥為主,並註意氮、磷、鉀的配合。特別是在肉質根生長期,增施鉀肥能顯著提高品質。除了肥料三要素外,多施有機肥,補充微肥,是蘿蔔必需的營養成分。

二、種植季節和供應時期

根據蘿蔔栽培季節分秋蘿蔔,壹般在7月中下旬播種。9月中旬收獲,如果氣候適宜,產量高,品質好;夏秋蘿蔔,5-6月播種,7-8月收獲,播種過早,容易提前摘苔,所以主要作為秋季的補充。

作為反季節蘿蔔栽培,根據品種不同,800-1200m中海拔地區壹般4-5月開始播種,6-7月收獲,高海拔地區5-7月播種,7-9月收獲。高山蘿蔔采用冬性強的品種,分兩次種植,6月至10年底可上市。

第三,品種選擇

應本著早熟、耐寒、高產、優質的原則選擇適宜半高山和高山種植的蘿蔔品種。目前,由於胡蘿蔔市場需求量小,白胡蘿蔔主要在夏秋季種植。

第四,栽培技術

1,整地和施基肥

根據不同品種選擇栽培地塊。壹般土層較深的蘿蔔大品種要選擇土層較深的,中小品種可以選擇土層較淺的地塊。種植蘿蔔的土地要盡早深耕翻耕,耕地深度翻26-40厘米。畦栽方式采用深溝高畦栽培,方便排水。

蘿蔔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註意磷肥的配合。壹般在整地或播種前施入畜禽糞便2500-4000公斤,火泥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湖北宜昌、恩施高山蔬菜基地種植夏秋蘿蔔。壹般666.7m2(畝)施3000kg農家肥(豬、羊、牛糞),施氮磷鉀復合肥100kg作基肥,效果較好。無公害生產應以施用生物有機肥為基礎,生物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質量。如湖北宜昌“何潤”牌生物有機肥,每畝基肥100kg,北京“和睦”牌生物肥3kg,投入少,效益高。

夏季和秋季在高山和半高山種植蘿蔔。不同季節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播種在四月和五月進行。海拔800-1200m地區,地膜覆蓋面積壹般為2.2英尺,即溝為1英尺,箱面為1.2-1.4英尺。開溝施肥。種植在海拔1300-1800m,6-8月播種無地膜,5-7月種植海拔700m以下的蘿蔔,其高溫造成產量低,品質差。

2.播種

蘿蔔的播種量因品種、種子飽滿度、發芽率、播種方式、栽培季節的不同而不同。播種前,應嚴格檢查種子的質量。按需種植進口白蘿蔔品種或潘楠白蘿蔔品種,每穴1或2粒,每666.7m2(畝)約7600-8000穴,用種量90-100g。

對於按需種植的田地,應首先在塑料薄膜行中鉆孔。壹般壹個隔間要種兩行,行距7-8寸,株距6-7寸。壹株植物應該留在壹個洞裏,這個洞應該鉆半英寸深。然後播種後,用薄膜覆蓋營養土(因地制宜配備的細沃土)。整塊地播種後,用噴霧器在穴面覆蓋的土壤上均勻噴灑少量水,達到覆蓋的目的。露地無地膜覆蓋種植方式為2-2.1尺,其他操作同地膜覆蓋栽培。

3.田疃管理

(1)適時間苗:要掌握早間苗、亞間苗、晚定苗的原則。按需品種有1苗,間伐時要將患有病蟲害、長勢弱、畸形、無原品種特征的苗拔除。幼苗固定後,用行間的細土或專門準備的細沃土精心培育幼苗,以免使幼苗彎曲。

(2)追肥澆水:適量施肥和澆水,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平衡生長,是蘿蔔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在管理上,前期要促進葉片和吸收根的健壯生長,後期要為肉質根的膨大奠定物質基礎。但當養分生長到壹定程度時,必須加以控制,以促進養分及時運輸到貯藏器官。肉質根快速膨大期,要保證葉片壽命長,生命力強,才能制造更多的養分,保證肉質膨大。

蘿蔔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肥料。除了基肥外,還需要對幼苗進行追肥。在主根生長初期,追施速效氮肥壹次,葉面噴施1-2倍的生物肥。促進同化葉和吸收根的生長,應在肉質根開始膨大後,即破肚後再追肥,並可配合澆水施用腐熟的人糞尿,還可添加磷鉀肥,促進養分的轉移和積累。如果土壤肥力較差或底肥不足,可在苗期施少量速效氮肥,效果更好。生長期短的小品種可以少追肥。施肥時,註意不要傷害幼苗。在兩個洞之間鉆壹個小洞後,放入肥料,蓋上土。生產中,底肥充足,葉面施肥是最好的追肥。

蘿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種時要供應充足的水分,以便快速發芽,整齊出苗。幼苗在“破肚”前的壹段時間要少澆水,讓根深深紮根在土層中。在葉片旺盛生長期,要用適量的水來保證葉片的生長。到肉質根生長期,要保證土壤濕潤,防止幹濕交替。此時,如果供水不足,不僅會影響肉質根的膨大,還會使須根增多,質地粗糙,產生糠心,土壤水分過多。應及時排水,防止腐爛的發生。地膜覆蓋栽培是解放不均勻水分的好方法之壹。

(3)中耕除草:露地栽培的蘿蔔播種後,如因下雨或澆水導致土壤板結,應及時中耕除草。大中型蘿蔔,從苗期到封行前要栽培1次,以保持土壤疏松。中耕結合除草,後期要結合防根和培土。地膜覆蓋栽培的蘿蔔,只需及時拔除行間和溝裏的雜草,無需中耕。

(4)病蟲害防治:蘿蔔播種後應及時在土壤表面噴灑90%晶敵百蟲或48%地蟲網1000次,以防治針蠅、地老虎、跳甲(幼蟲)。苗期用70%愛美樂水分散劑0.5g加水15kg,噴灑1次,防治蚜蟲。

蘿蔔的主要病害是細菌性黑斑病。防治方法包括選擇抗病品種,搞好輪作和控制種子和田間的細菌,以及使用化學藥物。化學防治時,在發現初期噴灑30%分枝桿菌粉劑500倍或72%泰克3500倍、14%氯化銅350倍或47%加倫農可濕性粉劑900倍。

蘿蔔在肉質根生長期,也是葉片生長旺盛的時期。此時應控制菜青蟲、甜菜夜蛾等食葉害蟲。壹般每隔7-65,438+00天噴壹次65,438+00倍液、卡庫可5000倍液或2.5%綠功夫乳油3000倍液。

總的來說,反季節蘿蔔的病害很少,主要是病毒病和細菌性黑斑病。病毒性疾病壹般用1.5%疫黴菌ⅱ800倍液或20%病毒青兒25克或25%滅病毒粉加水15公斤,噴1-2次。細菌性黑腐病地塊少,目前農用聯黴素和新植黴素有壹定效果。另外,蘿蔔種植要註意輪作,選擇無病地塊種植,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兩年以上。蘿蔔白銹病,蘿蔔的壹種常見病害

致病特征: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兩側有淡黃斑點,邊緣不明顯,病後有白色微凸起的水泡,大小約1-5mm,成熟後表皮破裂,散生白色粉末,即為病原菌的孢子囊。當病斑較多時,病葉變黃。種子植物的花梗有病,花軸腫脹扭曲。

發生定律:

菌絲體和卵孢子在病殘體和種子植物上越冬。在寒冷地區,病菌以卵孢子為初始接種,借助灌溉水傳播,直接萌發侵染萌發管致病。在溫暖地區,病菌主要以無性孢子囊和萌發產生的遊動孢子為初始接種,借助雨水,病菌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高濕多雨對病害有利,偏施氮肥的植株病害加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未知。

預防和控制方法:

(1)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種植。

(2)前壹次收獲後,清除田間病殘,減少田間細菌來源。

(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000倍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5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

蘿蔔麩心臟病:

致病特征:

主要危害蘿蔔地下的肉質根。表現為蘿蔔肉質根中心出現病變甚至空化,俗稱糠心。早期癥狀是肉質根呈環狀或放射狀褐色病變,導致商品價值降低或不可食用。如果出現空心化現象,商品價值幾乎完全喪失,損失更大。

發生定律:

蘿蔔肉質根糠病是壹種生理性或非傳染性疾病。原因相當復雜,至少和以下六個方面有關:(1)品種成熟度。壹般認為,不同熟期蘿蔔品種的麩皮核心是早熟>中熱>晚熟。(2)播期。播種過早,養分面積過大,容易造成蘿蔔肉質根糠。(3)天氣和水管理。蘿蔔生長前期供水過多,生長中後期肉質根迅速膨大時,如供水不足或天氣幹燥,容易誘發糠心。(4)營養物質的運輸。蘿蔔抽薹時,肉質根中的營養物質被輸送到生長點,容易造成糠心。(5)肉質根的組織結構。壹般認為,肉質根組織疏松的大蘿蔔品種容易產生糠心。(6)存儲環境。貯藏蘿蔔在高溫幹燥環境下易產生糠心。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因地制宜選擇不易糠的蘿蔔品種。

(2)加強肥水管理,保證肥水充足,避免土壤幹濕,適時噴施葉面肥。

(3)註意蘿蔔貯藏過程中的溫濕度控制,相對濕度應在90% ~ 95%。

(4)註意適時播種,適時收獲。

健康生活小貼士:蘿蔔分段吃,營養不同:頂端含維生素C最多,宜炒菜煮湯;中段含糖量高,可切絲涼拌;尾部比較辣,含有澱粉酶和芥末油,適合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