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什麽湯養生?
1,綠豆湯
在炎熱的夏天,綠豆湯很受歡迎,但這種湯不宜多喝,更不用說作為水。如果想消暑,煮湯時將綠豆洗凈,用武火煮沸,加入適量冰糖,約10分鐘。湯是綠色清澈的。根據個人喜好,還可以加入百合、蓮子、紅棗等。只是為了清熱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爛。此湯色澤渾濁,消暑效果較差,但清熱解毒作用較強。
但需要註意的是,脾胃虛弱的人不壹定要喝綠豆湯,可以吃綠豆粥,用大米或小米、綠豆同鍋煮粥,滋補脾胃。
薄荷綠豆湯推薦做法:薄荷5克,薏米30克,綠豆60克,冰糖1 ~ 2湯匙。薏苡仁、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3小時。鍋中倒入800毫升水,加入薏苡仁、綠豆,中火煮沸。轉小火煮半小時。加入薄荷和糖,繼續煮5 ~ 10分鐘。盛在碗裏。此湯可以清熱解毒,改善痘痘。
2、男孩雞湯
民間有個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夏天吃肉雞。肉雞是指還不會啼叫,剛剛成熟但還沒有配種的小公雞;或者是三個月體重1斤到1.5斤的小公雞,從來沒有繁育過。後來有了壹個特殊的品種,叫肉雞。
之所以選擇肉雞,是因為肉雞含有壹定的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即使是年輕人和虛弱的人也可以試壹試。
選擇壹只2-3斤左右(最好不超過3斤)的整只肉雞,剁碎,然後放入黑木耳、香菇、竹筍等。此外,還可與山藥、黨參、當歸等中草藥同煮,氣血虛弱者可食用,食療效果更佳。
3.冬瓜荷葉湯
在廣東,人們喜歡在每年夏天用冬瓜和荷葉做湯。冬瓜是盛夏最常用的瓜菜之壹。它是甜的,濃稠的,富含水分。中醫認為它有解暑化濕、養胃液、清穢、消癰、活血消腫的作用;荷葉是壹片生長在水面上的蓮藕。中醫認為它性涼、味甘、性淡,有清熱、涼血、化瘀的功效。幹荷葉入藥,鮮荷葉多用於煲湯和山珍海味。因為彌漫著壹股清新的荷香,所以有清熱解暑、消積化滯的作用。
建議老冬瓜連皮帶籽壹起用。選的時候,妳選它橫截面特別大的瓜子就是“老”的。冬瓜要去皮,可以增強利尿的效果。建議用薏米拌甜湯。熱天,淡甜湯可潤心清肺,生津止渴,清熱消暑。
準備老冬瓜1000g,鮮荷葉12g,薏米80g,紅糖適量。所有東西分開洗。冬瓜切塊;將荷葉切成2-3片;薏苡仁略泡。將陶罐放在壹起,加入2000毫升水(約8碗),大火燒開,然後小火煮40分鐘左右,再加入糖。
4.羊肉湯
在三伏天,熱量積聚在人體內。這個時候喝羊肉湯,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子裏,必然會全身冒汗。這種汗液可以帶走五臟中積聚的熱量,排出體內毒素,有益健康。在盛夏前的羊肉湯裏,因為山上的草剛綠,羊吃了綠草,體內就剩下很多毒素。
羊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和B2、鈣、磷和鐵。其性溫中散寒,消積化滯,強腺益氣,溫補腎陽。羊肉湯不像雞湯那麽燙,而且溫補,對身體虛弱的人喝羊肉湯很有好處。
莆田人夏天吃溫湯羊肉,把羊宰了,去毛去臟,整只放在滾湯裏燙。然後撈起放入大陶罐中,再將沸湯倒入鍋中,浸泡壹定時間後取出。吃的時候把羊肉切成塊,肉肥脆嫩,味道鮮香可口。
5.易事
在夏天的這壹天,老南京人流行煮老鴨湯。鴨肉味甘,性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蒸骨、消水腫、止痢、止咳化痰的作用。鴨肉適合體內有熱的人,對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幹燥、水腫的人更有益處。
在中醫看來,鴨肉有滋陰補虛、養胃利水的功效。鴨肉的吃法有很多。夏天最好煮鴨湯,既能補充過多消耗的營養,又能消除暑熱帶來的不適。這裏介紹兩種消暑祛濕的鴨湯,可以消暑祛濕。
金銀華鴨湯推薦做法:金銀花25g,鴨子1只,無花果2個,陳皮14片,鮮姜2片,清水1000ml,鹽少許。金銀花洗凈,鴨肉洗凈,放入沸水中焯5分鐘,撈出;陳皮洗凈,泡軟,刮去膠囊;清水1000ml燒開,加入金銀花、水鴨、無花果、陳皮、生姜燒開,小火燉兩小時,加鹽調味。
酷暑有很多吃的習俗:廣東很多地方有酷暑“吃仙草”的習俗;中國臺灣省有吃菠蘿的習俗,人們認為菠蘿是這個季節最好的。
夏季養生常識
1,多吃點苦的
苦味食物不僅能清熱,還能消暑解暑,消除疲勞。因此,夏季多吃苦瓜、苦菜、苦蕎等苦味食物,可以健脾開胃,既能讓濕熱之邪遠離妳,又能預防中暑,壹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能使人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放松,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季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疲勞、精神萎靡等不適癥狀。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傳統的消暑民間食品,脾胃虛寒、體虛者可放心食用。此外,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還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而扁豆、薏米具有健脾作用,是夏季脾虛患者的最佳食物。
3.益氣養陰的食物必不可少。
夏天很熱,出汗多,容易耗氣傷陰。這個時候的人,往往是體弱多病的。所以,除了及時補水,還要經常吃壹些能益氣養陰的清淡食物來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需要充足的供應。
夏季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高。所以蛋白質的供給壹定要適當增加,每天的攝入量應該是100g-120g。植物蛋白可從豆制品中獲取,動物蛋白除乳制品外也要適當食用,如雞肉、鴨肉、瘦肉、鴿子等性平或涼性肉制品。其中鴨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僅能補充夏季高溫帶來的過多體能,而且是壹種性涼的水禽,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時體內有熱的人食用。此外,吃鴨肉燉湯時,還可以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既可以葷素互補,又可以健脾益氣、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