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常用的藥膳有哪些?

秋季常用的藥膳有哪些?

秋天,天氣慢慢由炎熱轉為涼爽幹燥,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變得平緩。保健進補也要按照這些規律來進行。

天氣轉幹轉涼,當然沒有夏季炎熱潮濕的弊端,讓人感覺很舒服。但如果轉化太快太劇烈,人體會無法適應,體內陰陽平衡被破壞,表現為涼燥之邪,會傷人。所以,吃飯就要說:“秋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食。”

另壹方面,雖然秋季由熱轉冷,但夏季的余熱卻時有反復。有些人因為調理不當或夏季熱量過大,入秋後夏季仍有余熱。氣候轉燥,就成了燥火,出現口幹、咽幹、咳嗽、皮膚幹燥等癥狀。對於這樣的情況,要以清利潤燥為主進行調節,不宜暴飲暴食煎燙之品。

中醫也認為,秋天的寒冷天氣屬於肺,而肺是嬌嫩臟的,喜濕惡燥。無論是初秋溫暖幹燥,還是深秋寒冷幹燥,都容易傷肺致病。調理進補應以潤燥為主,根據天氣冷暖和個人身體狀況選擇相應的涼、溫或平藥膳,以達到潤肺益肺、祛邪強身的功效。即便如此,由於肺屬金,惡熱喜寒,所以秋季保健調理的藥膳多為平涼之品,溫補之品相對少見。

下面介紹的藥膳是秋季保健調理的常用產品。

◆九月雞片(涼拌)配方:鮮菊花100g,雞胸肉600g,雞蛋3個,清湯,鹽,糖,黃酒,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玉米粉,豬油,味精。

功效:滋養五臟,祛風明目,養血潤容。適用於秋季調養,夏季除余火。還可用於瘡癰腫毒、風火目赤、高血壓眩暈的調養。

制作(1)雞胸肉切片;菊花花瓣用清水輕輕洗凈,用涼開水沖洗幹凈;蔥、姜洗凈切絲。

(2)雞片加入雞蛋清、鹽、黃酒、味精、胡椒粉、玉米粉,拌勻,上漿。另外在小碗裏放鹽、糖、清湯、胡椒粉、味精、水豆粉、香油(少許)調成醬。

(3)炒鍋燒熱,放入豬油至油五成熱,放入雞片,攤平,撈起,剩油20克。油五成熱的時候,稍微炒壹下蔥和姜,也就是放雞片,煮黃酒。然後把準備好的醬料攪拌均勻倒入鍋中,攪拌幾下,再放菊花花瓣。

隨餐吃飯。

建議不要有特別的禁忌。

分析菊花性涼,屬肺、肝經,有祛風、清熱、明目的作用;雞肉有溫中益氣、填精補髓的功效。煮熟後適合秋季進補,但全方有祛風明目、養五臟、清火的功效,味道清香宜人。

◆枸杞膏(扁)配方枸杞500克,蜂蜜1000克。

功效:滋腎潤肺,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勞咳,消渴遺精。

制作(1)將枸杞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小時,將煎液潷出,加入適量的水煎煮3次,再將3次煎液合並,再放入鍋中,撈出水分。

(2)待湯汁略稠後,加入蜂蜜,用文火煮至粘稠,再放涼。

每天早晚空腹吃,每次1 ~ 2湯匙。

脾虛濕盛的腹瀉患者不宜多食。

淺析枸杞具有補腎潤肺、養肝明目的作用;蜂蜜能補中,潤燥,止痛,解毒。制成糊狀食用,可以增強補腎明目的功效。經常食用,對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勞咳、消渴遺精等有治療作用。

◆山藥杏仁粥(溫)配方山藥50克,小米250克,杏仁50克。

功效補中益氣,溫中補肺。適用於秋季降溫引起的幹咳、煩躁、失眠、慢性支氣管炎。

制作(1)將山藥去雜,切片,煮熟;將小米炒制後研磨成細粉;杏仁炒熟,去皮去尖,剁成粉。

(2)將上述粉末混合在壹起,攪拌均勻,加水煮粥。

食法每次用量為10g。空腹用開水沖服,不要過量。壹天吃兩次。

應避免便溏者,不宜多服。

分析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潤腸;小米性稍溫,能健脾養胃,除煩止渴。這三種粥,食用後能增強其補中益氣、溫中補肺的功效。經常食用,對肺虛久咳、煩躁不安、慢性支氣管炎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