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2022年江蘇居民基本基金多少錢!什麽支付標準?如何購買性價比高

2022年江蘇居民基本基金多少錢!什麽支付標準?如何購買性價比高

2022年9月,我在各大社會機構網站上搜索了江蘇省各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情況,匯總了壹下,方便大家參考。

到2022年,江蘇省連續6年調整城鄉基礎養老金省級最低標準為11,由2022年的每人每月1提高到187元。目前已全面實施,惠及全省近11萬城鄉居民。通報稱,江蘇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有近5888萬人,目前領取養老金的有11萬人。喜歡!

江蘇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定為每年100元(僅適用於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中分別為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增設繳費檔次。

政府鼓勵群眾長期多勞多得。政府對參保人給予相應補貼,繳費檔次越高,政府補貼越高。選擇最低檔次標準繳費的,每人每年補貼不低於30元;選擇500元及以上繳費,每人每年補貼不低於60元。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個人賬戶養老金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2022年,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187元/人/月;繳費15年以上的城鄉居民,每1年可增加基礎養老金1%;對參保的65周歲以上老年居民,適當發放基礎養老金。這樣也很劃算。我們來看壹下計算例子。舉個例子

假設被保險人按照20年每年1,000元的標準繳費。參保人年滿60周歲時,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1000元+60元)×20年= 21200元(不計利息)。暫按2022年計算,他的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187元)+個人賬戶養老金(21200元÷139)+附加年限養老金(173元× (20-15 )×。(註:我省建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目前已實現“十連增”。以上養老金計算是根據2022年基礎養老金省級最低標準187元/月,未計入基礎養老金年度增長,也未計入個人賬戶利息收入,因此參保人實際領取的養老金標準會高於計算的金額。實際個人賬戶約1.8倍不計息,約475元/月)

再來看看城市之間的差異。

南京居民基礎養老金:530元/月,南京每年調整壹次,大部分是30元。目前南京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基數還是比較高的。在全國範圍內還是屬於第壹梯隊的。

南京還有老年人養老補貼,每年繳費補貼10%。

無錫居民基礎養老金:585元。沒有發現2022年增加的通知。估計今年的上調和調整政策還沒出臺。待遇高於省會南京的農村居民。為無錫政府點贊。

徐州居民基礎養老金187+元,未查到最新待遇標準。只找到調整後的征求意見稿。評論要在10月22日10前形成,屆時發布。我們暫時同意省標準。

常州居民基礎養老金:400元。

2022年6月5438+10月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月400元,提高市本級範圍內城鄉居民116800待遇。至此,常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連續十三年增長”。

蘇州居民基礎養老金:630元。蘇州看起來比前面幾個城市高多了!!!

2022年6月5438+10月起,繼續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政策標準,具體為:

壹是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統壹為每人每月630元;

二是繼續對年滿65周歲、年滿70周歲、年滿75周歲、年滿80周歲的城鄉老年居民增發基礎養老金,從其達到年齡的次月起按月發放。標準為5元、10元、20元、30元。達到每月635元,640元,650元,660元。

南通居民基礎養老金:海門地區275元。

連雲港居民基礎養老金:198元。即從去年的每人每月183元提高到198元,增長8.2%。這是自2011以來,我市連續第11年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新標準自2022年6月65438+10月1起實施,3月底前全面實施,將惠及全市69.5萬城鄉居民。

淮安居民基礎養老金:200+,金湖縣212元,盱眙縣200元等等。

鹽城居民基礎養老金:235元,各縣略有不同。

揚州居民基礎養老金:190+,2021年,為190元。2022年,消息和相關政策還沒有發布,所以現在應該比這個高,各縣區不壹樣。

鎮江居民基礎養老金為210元,丹陽為245元。

泰州居民基礎養老金:199元。這是預估數據,因為2021是185,今年最低調整14元。

宿遷居民基礎養老金:187+元。沒有查到具體數據,但不會低於省標準。

再次可以看出,城鄉居民的養老水平與當地的經濟水平有關。蘇州、無錫、南京是最富裕的地區,所以待遇最好。最好的高達630元,最低的只比省標高壹點點,200左右。

但是我們也看到各地的基礎養老金每年都有調整,所以有壹個動態的增長機制。它保障了農村居民的權益,對老年人來說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