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大家回憶壹下,我們的手腳受傷了,醫生會在傷口上塗壹些紅藥水,消毒液,消炎粉之類的,甚至還會打壹針破傷風預防。
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讓傷口長得更快嗎?不,是為了防止感染。
傷口的修復和再生都是身體自己完成的。
體表的傷口是壹樣的,內臟也是壹樣。人體所有的恢復工作都是由身體自己完成的。
那麽,身體需要哪些原料來做這些事情呢?是氣血。
要想幫助身體達到最佳的修復狀態,就要想辦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血液水平。
人體氣血水平與健康密切相關。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壹點,我把人體和電腦做壹個比較。
臺灣的武慶中教授在他的“人類使用手冊”中說,計算機應該有適當的電壓才能穩定運行。當電壓下降時,壹些功能可能會出錯。如果磁盤驅動器受到影響,只要讓電壓恢復正常,問題就解決了嗎?
人體也是如此。要維持壹定的氣血水平。當人體氣血不足時,壹些器官就會運轉異常。我們假設是肝臟,治療的方向是恢復氣血水平,而不是在肝臟上做文章。
本來不是器官有問題,但是病來了,器官往往最先變成吸盤,被切掉。這種躺槍在醫院每天都會發生嗎?
只是盯著壹個器官,給它吃世界上最好的藥,哪怕換成好的器官,也是不行的,因為問題不在器官。
人體是智能的。氣血不足時,再生能力會打折扣,口腔潰瘍不易愈合,傷口也難以愈合。
如果氣血持續下降,自我治療能力就會失去作用,壹旦患病就很難恢復;
如果進壹步下降,廢物排出能力和免疫力會逐漸衰竭,人可能會得重病。
如果按照壹定的設備條件使用,保證所有組織器官都有足夠的能量,很多疾病就不會發生。
即使生病,只要氣血充足,精力充沛,身體就會發揮自我修復能力,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