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作物地理分布廣泛,但區域差異明顯。東部集中了中國90%以上的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是中國棉花、油料、食糖、煙葉、茶葉、蠶繭、大麻、水果的主產區。中國經濟作物的南北差異也很大。熱帶地區主要種植橡膠、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龍眼、荔枝、菠蘿和特種藥材;亞熱帶地區主要種植甘蔗、茶樹、油桐和柑橘;溫帶地區種植棉花、蘋果、梨、葡萄,是我國棉花和溫帶水果的集中產區;中溫帶以種植甜菜為主,成為我國甜菜主產區。
中國的主要經濟作物如下: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亞麻等五大油料作物。從1978開始,油菜的面積和產量都超過了花生,分布在各省,以冬油菜為主,大部分產於長江流域。長城以北,內蒙古、西北、青藏等地種植春油菜。花生除青海、西藏、內蒙古、寧夏外,全國各省均有種植,其中山東省產量占全國的1/3以上。主要集中產區有兩個:壹個是山東、遼東半島和環渤海黃河下遊平原;二是兩廣閩臺丘陵沿海地區。芝麻主產於淮河中遊的紅河、南汝河流域,以及漢江中遊、南翔流域。自1978以來,向日葵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迅速推廣,日益成為我國北方主要油料作物之壹。胡麻是長城以北的壩上、雁北、內蒙古、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的主要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萊,分別占糖料作物的60%和40%,但在全國食糖產量中,甘蔗糖占80%,甜菜糖占20%。甘蔗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廣西、雲南南部、臺灣和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以東北松嫩平原為最大產區,其次是內蒙古河套和新疆瑪納斯河流域。
茶。種植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南方丘陵地區。在各類茶葉產量中,綠毛茶產量最大,占茶葉總產量的壹半以上,其次是紅毛茶,約占茶葉總產量的1/4,其余為烏龍茶、緊壓茶和其他茶類。就產茶省份而言,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和福建是中國五大產茶省份,產量占全國近70%,其次是雲南、湖北、廣東和江西。
煙葉包括烤煙、曬煙和晾煙,以烤煙產量最大,產區集中。河南和雲南都是中國最大的烤煙生產基地,占全國產量的1/5,尤其是許昌和玉溪。其次是山東,產量占全國的11.28%,主要集中在青州、臨朐等地區。再次是貴州、廣西、安徽、湖南等省份。
我國蠶繭產量占世界的40%以上,其中桑繭占91.1%,柞蠶繭占9.9%。四川、浙江、江蘇、廣東四省的桑蠶繭產量最大,占全國桑蠶繭產量的86.98%,尤其是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柞蠶繭是我國的特產,全國產量約3/4產於遼寧省,其次是膠東半島和豫西。
大麻作物。包括黃麻、紅麻、大麻、亞麻、苧麻、檾麻等。其中黃、紅麻約占麻類作物種植面積的壹半。黃麻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廣西、四川、安徽、江蘇等省。紅麻主要來自山東、河南和河北。大麻種植分散,主要在東北和華北省份。苧麻在四川、湖南、湖北三省最為豐富。
水果。主要有蘋果、梨、橘子、柿子、紅棗、葡萄、香蕉、荔枝、龍眼、菠蘿等。在水果總產量中,蘋果占24.7%,梨占17.42%,橘子占18.95438+0%,是我國三大水果。約54.43%的蘋果產於山東和遼寧省,大部分梨產於河北、山東、遼寧和江蘇省,柑橘主要產於四川、浙江、廣東、廣西、湖南和福建省。香蕉、荔枝、龍眼和菠蘿主要產於廣東、廣西和福建省。
熱帶作物。橡膠種植面積最大,占熱帶作物總面積的80%以上,其次是香茅、劍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藥等。分布在瓊、粵、滇、桂、閩五省南部,尤以海南島、西雙版納為甚,是我國以橡膠為主的熱產基地。
藥材。包括近萬種野生物種,其中珍稀常用物種50-60種。主要有人參、黨參、三七、天麻、杜仲、當歸、黃芪、枸杞子、砂仁、大黃、黃連、地黃、羌活、川芎、白芍、茯苓、白術、半夏、藿香、麥冬等。藥材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其中以四川、甘肅、湖南、廣東、河北、雲南、吉爾吉斯斯坦最多,占全國的54%,尤其是四川,素有“川廣藥材”之稱,3000多種,產量占全國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