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通常為綠色、棕色或黑色,頭大,觸須短;前胸籃板硬,像馬鞍壹樣向左右兩邊延伸,中胸和後胸愈合時不能動。足部發達,特別是後腿肌肉發達,外骨骼堅硬,是跳躍的行家裏手。脛骨有鋒利的鋸,是有效的防禦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起,這是和貓頭鷹最大的區別。
除了觸須,蚱蜢的頭上還有壹對復眼,是主要的視覺器官。同時有三只單眼,只能是敏感。頭下有口器,是蝗蟲的攝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上唇(1件)、上顎(1件)、舌(1件)、下顎(1件)和下唇(1件)組成。它的上顎比較堅硬,適合咀嚼,所以這個口器叫咀嚼口器。
蝗蟲腹部第壹節的兩側,有壹對半月形的膜,是蝗蟲的聽覺器官。左右兩邊整齊排列的壹排小孔就是瓣膜。從中胸到第八腹段,每個體段都有壹對瓣膜,* * *有10對。每個瓣膜都向內與氣管相通(下圖)。蝗蟲體內有粗細不壹的氣管,壹次又壹次分支,最後以微小的分支與每個細胞接觸,進行呼吸。因此,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戶。
食性:喜歡吃厚葉,如紅薯、空心菜等。
變態:不完全變態。
昆蟲綱,節肢動物門,動物界。
雌蝗交配後將產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壤中,產卵約50粒。
產卵時,雌性會分泌白色物質形成圓柱形栓,然後產卵。
蝗蟲的發展過程比較復雜(下)。它的生命始於受精卵。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蟲沒有翅膀,會跳,稱為跳蟲。該蚤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但體型較小,生殖器官未發育成熟,故又稱若蟲。如果昆蟲是逐漸長大的,當它受到外骨骼的限制,無法再長大時,它就會脫去原來的外骨骼,這就是所謂的蛻皮。若蟲壹生要蛻皮五次。從孵化到第壹次蛻皮,年齡為1,此後每蛻皮壹次,年齡增加1。3齡以後,翅芽顯著。5齡後成為飛行成蟲。可見蝗蟲的個體發育過程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昆蟲從受精卵發育到成蟲,能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稱為壹代。蝗蟲在我國部分地區壹年可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所以有兩代。
這是壹個已經發育了19天的卵子;在24℃左右,蝗卵大約21天就能孵化。孵化的若蟲從土中爬出來。此時,它的外貌與成年人非常相似,只是沒有翅膀,體色也較淺。幼蟲在頭壹兩年看起來更像成蟲,但頭部與身體不成比例。第三齡長出翅芽,第四齡明顯。若蟲五歲時,會爬到植物上掛壹會兒,然後成蟲就出來了。
形態和生活習性:蝗蟲的成蟲和幼蟲都可以用發達的咀嚼口器咀嚼植物的莖葉。
蝗蟲擅長飛行和跳躍,頭部的壹對觸角是嗅覺和觸覺相結合的器官。它的咀嚼口器有壹對發達的帶牙齒的顎,可以咬掉植物的莖葉。它的後腳很有力,跳躍時主要靠後腳。蝗蟲飛行時,後翅起主要作用,休息時,前翅覆蓋後翅起保護作用。雌蟲腹部末端有壹個很強的“產卵器”,可以插入土壤產卵。蝗蟲產卵地多為潮濕的河岸、湖邊、山麓、山脊。每30~60個卵分組在壹起。由卵孵化出的未成熟蝗蟲稱為“蝗蟲”,需要蛻皮五次才能發育成成蟲。雨過天晴後,可以孵化出大量的卵。蝗蟲還有驚人的飛行能力,可以連續飛行1~3天。蝗蟲飛過的時候,成群的蝗蟲拍打翅膀的聲音是驚人的,就像海洋中的風暴在咆哮。
。
成體後肢和腿有壹系列相當於彈性裝置的乳突,前翅橈脈基部有相當於腱索裝置的粗脈。當它們摩擦的時候,振動翅膀的振動區域可以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聲器。蝗蟲的聽覺器官也很特別,位於第壹腹節的側面。
蝗蟲
來源:奇摩知識+
蝗蟲是食草昆蟲。卵孵化出的幼蟲與成蟲相似,經常潛入草叢以植物的莖葉為食。
幼蟲的綠色體色是壹種天然的保護色,可以將自己隱藏在綠色植物中,不易被敵人發現。然而,當它們在白天活動時,它們經常被鳥抓住並殺死。所以無翅幼蟲很少在草叢中活動,獨自生活在不顯眼的地方。幼蟲遇到危險時,往往後腳突然壹跳,跳入草叢深處。
草原上出現的成年蚱蜢
草食蝗蟲幼蟲,身體的保護色是綠色;但在成蟲階段,由於產卵和交配必須在植物稀疏的地面上進行,羽化後的體色通常會變成與地面非常相似的褐色。
此外,在秋季,成蟲的體色也會變成與幹草相近的顏色。
同樣是食草動物的昆蟲,也會因棲息地和生長期的不同而改變體色。
蝗蟲的交配和產卵
視覺上尋找雌性的蝗蟲。
在空曠的草原上活動的蚱蜢,眼睛非常發達。
如果把木屑扔在草地上,附近的雄蝗蟲會突然跳到木屑上;這是因為它把木屑誤認為雌性蝗蟲,想和它們交配。所以成年人可以用眼睛去發現異性的不同。
成蝗常出沒於草叢中,聚集在綠草稀疏、視野開闊的空地上與伴侶交配。
負蝗的交配
負蝗在廣闊的平原上尋找交配對象並不容易。
雄性也用眼睛尋找伴侶,但為了找到交配對象,必須在早期先確認對象的體色、頭部和觸角形狀。
當確定是同壹物種的雌蟲時,雄蟲就騎在雌蟲背上,保持這個姿勢,壹起生活,直到交配期到來。
這種交配方式的目的是保證同類交配,防止雜交。
通過鳴叫召喚雌性的蝗蟲。
藏在草堆裏的小蝗蟲中,也有壹些白天用歌聲呼喚雌蟲。這種蚱蜢通過用後腳摩擦前翅上的銼發出聲音。這種聲音既可以顯示自己的勢力範圍,召喚蝗蟲,也可以威脅其他種類的蝗蟲。因為種類不同,歌曲也不同。
同壹物種的雌性聽到雄性的呼喚,就會被叫到雄性的勢力範圍,然後相互靠近進行交配。
在土壤和植物莖上產卵的蚱蜢。
交配後,雌蝗將產卵管插入地下產卵;沒有產卵管的蚱蜢也會將腹部插入土壤,用泡沫包裹產卵。有些物種還將產卵器插入人草的莖或樹幹,在裏面產卵。
直翅昆蟲壹年只交配l次,通常在夏秋之間;然後把卵產在土裏,或者植物的莖裏,用卵越冬。但也有壹些種類足夠幼蟲和成蟲過冬。
遷徙的蝗蟲
蝗蟲通常稀疏地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但在氣候適宜、植物茂盛、天敵少的地方,數量還會繼續增加。所以蝗蟲的數量和食量會逐漸失衡,身體為黑色的蝗蟲會逐漸誕生。黑色蝗蟲逐漸聚集在壹起,成群出現,成為長翅膀的蝗蟲。
這些蝗蟲會壹起飛出,成群遷徙,為的是找到食物豐富的地方。在中國或者非洲,經常看到大批蝗蟲突然飛過,遮天蔽日,讓大地變色。蝗蟲過境往往給農作物造成大面積的損失和災害。
當蝗蟲生活在分散的群落中時,它們的體色和周圍的植物壹樣是綠色的,它們能與環境融為壹體。當數量增加時,同類蝗蟲的體色會變黑,導致成蟲長翅膀。像這樣的變化,為了移動和尋找另壹個食物和住所,被稱為遷移。
長翅膀的蚱蜢
長翅黑蝗是在狹小的生存環境下,餵食過多蝗蟲而產生的畸形蝗蟲。
當單位面積蝗蟲數量增加時,相互之間就會發生爭鬥。這時同類的氣味會刺激蝗蟲的大腦,使體內的激素發揮作用,改變身體的結構。
所以,蝗蟲剝皮後,變成黑色羽毛,變成長翅膀的飛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