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

為什麽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

壹方面,社會缺乏成熟的養老體系。

去年去西班牙和日本旅遊,妳會發現服務從業者中有很多白發老人。

聊天後才知道,他們都超過了65歲的退休年齡,政府給了他們很好的養老金和很多福利。

但老人們還是在家忙,就出來參加服務行業,當出租車司機、餐館服務員、酒店前臺。這些老人舉止優雅,態度和藹,知識豐富,給人壹種很體面的感覺。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政府對老年人的保障體系並不完善。同時,社會上的工作機會對老年人極其不友好。

這就導致老年人無論文化程度如何,都缺乏物質和精神上的養老保障。

如果沒有別的可以依靠,那就靠孩子了。

不得不說大環境促成了養兒防老的第壹意識。

第二,個人缺乏持續的經濟能力。

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的幾代人,“持續學習和可持續經濟能力”並沒有形成認知。

所以大部分人進入中老年人後知識體系會停滯不前,同時經濟能力也嚴重依賴組織。即使是公務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老人,離開組織後也缺乏可持續的經濟能力。

更不用說,作為大多數農民、工人和服務從業者,依靠體力勞動的經濟能力早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迅速下降了。

經濟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但老人也需要生活,養兒防老就會成為這樣的希望。

第三個方面是對未來的焦慮和依賴。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並不老,甚至在孩子只有7、8歲的時候,就開始大談“養兒防老”。所謂防老從娃娃抓起。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現在的人普遍焦慮。我們誰也說不準再過20年世界會是什麽樣子。

我們不能預測變化,控制世界,但至少,我們可以教育我們的孩子。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我的父母為了養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長大後也會贍養父母。"

很多學校和培訓機構甚至做壹些有儀式感的東西,讓家長覺得我的孩子真的很孝順,以後可以信任~

造成這種心態的原因很多是受到老壹輩的影響,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以及自身對未來的焦慮和心理依賴。

“養兒防老”沒有錯,但這句話只講了利益關系,沒有講本質。

失去了親情的紐帶,只剩下“養防”的利益,會變得特別絕望和醜陋。

“養兒防老”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格獨立但互相扶持。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我們和父母的關系,不是利益相連,而是情感相連,相互依存。

家,作為壹個* * *體,是由親情緊密聯系在壹起的,而* * *面對生活的挑戰,經濟的困難,大大小小的問題,是家,是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