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怎麽了?在《舒威高祖紀》中,據說他從“無準備”到“病得很重”,最後“死了”,但沒有說明癥狀;然而,在拓跋宏的醫生徐堅、程遠、袁燮和其他最近的大臣的傳記中,拓跋宏的病情被揭露了。《舒威·程遠傳》說拓跋宏“病淹年,力竭其弊”;《舒威元燮傳》說拓跋宏“力大無窮”;《舒威許簡傳》說拓跋宏“心疲氣絕”。古漢語中“顏”意為氣短無力,即呼吸困難;“勞動”和“消費”壹樣,就是消費;“癆”也指消耗。綜合分析,拓跋宏患肺結核多年,病得很重。
為什麽拓跋宏英年早逝?我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壹,拓跋王室有早婚早育的傳統。拓跋宏之前的幾代先人,如牧婧太子十三歲所生的文成帝拓跋,十五歲所生的拓跋皇帝,十四歲所生的孝文帝,都在十幾歲時有了孩子。由於他們年齡小,精子質量不高,容易造成後代遺傳性先天不足。拓跋宏和他的祖輩壹樣,也是壹個早婚早育的人。他16歲生下兒子姚遠,17歲生下次子袁珂。而且在生下袁珂之前,他還有兩個女兒,華陽公主和蘭陵公主。可見拓跋宏十幾歲就開始涉足後宮,偏愛女性。青少年處於身體發育的早期階段。此時房事過多,容易導致氣血虧損,身體虛弱。
第二,他早年的經歷對拓跋宏的身心影響很大。拓跋宏三歲喪母(生母李根據北魏朝廷“妳娘死”的祖制被準予死刑),十歲喪父(父親拓跋宏被毒死),在寒冷的冬天被罰“絕食三朝不穿衣服”,受到“食蟲穢物”的威脅,被棒打數十下體罰,甚至因為過於“賢明”《黃帝內經》說:“悲肺,恐傷腎”。親生父母的痛苦離世,在位初期的戰戰兢兢,這壹系列的苦難對拓跋宏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和傷害,不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第三,馮的運氣使拓跋宏染上了肺病。早年,馮太後的兩個侄女入宮。其中壹人,馮,後來戴綠帽子的塔巴宏,是“有吸引力和偏見。”。不久,馮因病被“遣送回國供尼”。馮氏癥不是常見病,而是壹種可怕的“素疹”。古漢語中“素疹”的意思是“持續性痱子”,即發熱,指肺部疾病。這種病傳染性很強,極難康復,讓人避之不及。在死後,拓跋宏以“除疹”為名,把馮壹家接回宮中,說:“我太愛他了,而且...宮人很少回來看我”(《舒威後妃傳》)。拓跋宏身體不好。在與馮的密切接觸中,他最終染上了肺病。
第四,疲憊使拓跋宏的病情加重。塔巴洪獨掌政權後,勵精圖治,在政務上下功夫,掀起了排山倒海的改革浪潮。特別是在遷都問題上,洪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甚至冒雨自編自演了壹出“南征”的鬧劇,令人精疲力盡,心力交瘁,以至於“遷都時,拓跋宏沒有停下腳步,親征並發動了洛之戰”結果他幾次沖出去都失敗了。急功近利,加上勞累焦慮,使得拓跋宏在太和二十二年(498)(《舒威許簡傳》)再次親征時,病情逐漸加重,所幸許簡的治療有所好轉。
拓跋宏久病心煩,朝臣稍有疏忽,就輕易訓斥、斬首,連妻兒也不放過。遷都洛陽後,第壹任皇後馮因為不肯說漢語,不肯穿漢服,被拓跋宏廢黜。元勛第壹王子因為天氣熱,沒有穿漢服。被罵後發動叛亂,被拓跋宏廢黜處死。先天不足,後天煩惱,事事親力親為,急於求成,脾氣暴躁,容易發怒,平時不註意養生保健,使拓跋宏的病情由輕變重,以至於在親自審理二皇後不忠壹案時,力不從心。他先是“臥病在床”,後又忍痛“拿刀柱”(《舒威皇後傳》)。
有人說拓跋宏這樣是因為皇後讓他戴綠帽子,其實不是。首先,拓跋宏是個英雄皇帝。盡管他寵愛女王,但他並不是壹個順從諾諾、忍氣吞聲、懼怕女王且無法控制她的懦夫。其次,拓跋宏野心勃勃,幾乎把全部思想都投入到了改革統壹的大業中。在國外征戰多年,他知道自己冷落了皇後,所以沒有廢黜她,而是把她禁閉起來。顯然,他想通了,原諒了她的背叛。第三,拓跋宏生前的《遺囑,以下妻妾皆遣歸》(《子同治簡》)明確允許後宮眾多嬪妃在他死後再嫁,可見拓跋宏心胸非常寬廣,絕不是壹般人認為的那種小家子氣。
皇後通奸可能會讓拓跋宏抑郁壹陣子,但絕不是致命的。洪的死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心力交瘁,氣絕”,他繼續無私地創業,希望在有生之年統壹全國,成為中國真正的皇帝。作為壹個身患重病的人,拓跋宏這是拼命了。泰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拓跋宏在處理完皇後的私情後,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再次強令病體征服齊國。途中,他疲憊不堪,“病情變得很嚴重,郁郁寡歡”(《舒威許簡傳》),禦醫也無能為力。4月,提前耗盡生命能量的拓跋宏在馬圈城大獲全勝後,因過度勞累,身患絕癥而去世,令人十分惋惜。(劉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