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說:
老玉米在國際上被稱為“黃金作物”。原始美洲人和印第安人沒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是吃老玉米的結果。老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酒精和維生素e,現在很多人吃卵磷脂,希望不會使動脈硬化。其實老玉米含卵磷脂最多,而且便宜。
專家意見:
玉米是粗纖維,老玉米和嫩玉米都是很好的谷物。玉米比大米便宜,而且種植方便。提倡吃玉米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城市人食物過於精致的背景下。
2、南瓜、苦瓜預防糖尿病?
有傳言說:
南瓜可以制造維生素細胞,產生胰島素。經常吃南瓜的人不容易得糖尿病。苦瓜雖然苦,但它分泌胰島素物質,經常吃苦瓜的人不容易得糖尿病。所以南瓜和苦瓜壹定要常吃。
專家意見:
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遺傳易感性和長期的生活方式,這是壹個全面的代謝,不可能因為壹兩種食物就影響其發病。
苦瓜中含有的黃酮類等植物化學物質能在壹定程度上調節血脂,但不能降低血糖。南瓜對糖尿病的防治有好處,因為其中的可溶性纖維對控制血糖有好處,但南瓜本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高。如果想吃,就要相應減少米飯的攝入量。
3.紅酒抗衰老嗎?
有傳言說:
紅酒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紅葡萄皮中含有“逆酒精”,可以抗衰老、抗氧化,經常喝可以預防心臟病,還可以預防心臟驟停。所以紅酒在國外賣的很好。白葡萄沒有逆轉酒精,妳白喝了。
專家意見:
葡萄籽和皮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是正確的。適量喝點酒對身體也有好處。自釀的酒比勾兌的酒好,可以喝壹點,但壹方面不能喝太多,另壹方面也因人而異。紅酒對軟化血管、降血脂、降血壓有壹定作用,但在活血暖胃方面不如黃酒。
4、蕎麥“三滴”,土豆“三吸”?
有傳言說:
現代人是“三高”,蕎麥有“三低”的作用,降血壓、血脂、血糖。吃蕎麥的人不允許有胃腸癌。此外,紅薯、番薯、山藥、土豆等。有“三吸收”:吸收水分、脂肪和糖分,吸收毒素。
專家意見:
蕎麥、土豆、燕麥都是粗糧,適合現代人食用。但是土豆不直接吸收水分、毒素或脂肪。粗糧富含纖維素,壹個纖維素分子攜帶七個水分子。因此,粗糧在胃腸道中占據很大的位置,停留時間長,不僅容易有飽腹感,而且有利於清潔腸道,排除毒素。但是,是否得胃腸癌、直腸癌、結腸癌,不能完全取決於是否吃蕎麥。
5、西紅柿加熱很有營養?
有傳言說:
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種植和食用西紅柿。子宮癌、卵巢癌、胰腺癌、膀胱癌不允許吃西紅柿。但番茄裏有番茄紅素,和蛋白質結合在壹起,被纖維素包圍,很難出來。只有加熱到壹定程度才會出來。
專家意見:
生的和熟的西紅柿都有營養。西紅柿含有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胡蘿蔔素的壹種。由於其脂溶性的特點,烹飪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但不能因為生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比熟番茄豐富,就否定生番茄的營養價值。
6、黑木耳代替阿司匹林?
有傳言說:
現在過年了,心梗壹個接壹個,年齡越來越小。原因有二,壹是血液粘稠的高凝體質,二是高脂肪。心肌梗塞雖然不能治愈,但可以預防。有醫生告訴妳,吃東西可以使血液不粘稠,預防心肌梗塞。但是後果就是眼底出血,現在很多人都有眼底出血。我建議妳不要吃它。黑木耳在歐洲已經有人吃了。
專家意見:
黑木耳有利於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經常食用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其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但阿司匹林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藥物,是黑木耳不能替代的。而且眼底出血是否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用藥劑量是否與用藥有關,需要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