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鶴峰鎮山區的客家村民有著各種不同的傳統客規,其中體現在客籃上的特色更為明顯。逢年過節,鶴峰鎮客家的村寨裏,有路就有客,有客就有筐。挑、扛、扛、擡、擡筘,風格各異。客籃裏裝著各種禮物,酒肉、花生、布匹、燙皮、炒果等等。鶴峰鎮的人在選擇客用蘆葦時,對規矩要求很嚴:婚禮要選有“大喜”字樣的,生日要選有“大壽”字樣的,孩子出生要用“大福”字樣的,新居落成要用“大運”字樣的。克羅也是鶴峰鎮山村青年男女的愛情信物。為了贏得女生的喜愛,男青年往往會費盡心思選擇各種圖案、花紋的精致客籃,而裝在籃裏的禮物往往是最貴重、最討喜的。新娘進門進入大堂,要踩在滿是碎花瓣的花籃上,這樣才能潔身自好,步入富貴。慶祝喜事時,誰接待的客人多,誰就最榮幸。鶴峰鎮的人經常聚在壹起喝酒。平時偶爾有客人到了,會叫酒,留下來喝壹杯。酒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每當我們慶祝喜事或豐收的時候,我們都會喝酒,而且喝得很兇。壹百天的辛苦,壹天的勞作,家家都會陶醉。宴會已經遍及各種節日活動。酒席名稱壹般視酒席內容而定,如婚禮儀式用的“暖轎子酒”、“喜酒”;孩子出生第三天要釀“三朝酒”;滿月釀“滿月酒”;老人過生日要釀“暖壽酒”;春節要請春酒,農耕有“種米酒”和“圓米酒”;工匠學徒包括“師酒”和“師酒”;建房時,請施工當天“落石酒”,梁上“梁酒”,竣工時“圓房酒”;搬竈暖竈,請“過火酒”“暖竈酒”。這種“釀酒”活動不僅僅是喝酒,實際上是壹場菜肴豐富的盛宴。但卻被鶴峰鎮人民稱為“酒”,可見酒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鶴峰鎮的傳統酒主要是米酒和糧食燒酒,其他酒都是由這兩種酒衍生出來的,比如蜂蜜酒、冬酒、伏特加和各種藥酒。米酒,俗稱水酒,是壹種家釀的酒,原料是糯米。谷燒,俗稱燒酒,是用糯米或粳米制成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啤酒逐漸流行起來。今天的馬鞍山人仍然非常好客,酒仍然是人們交流、答謝、待客的重要飲品。喝茶也是鶴峰鎮人的傳統。擂茶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飲品。方法是將生米、茶葉、生姜用水浸泡,放入陶瓷碗中,用山栽木(或油茶)制成的木棒反復研磨(俗稱粗磨)成糊狀,再加入韭菜、蕓豆,加入適量細鹽,加溫水,放入鍋中煮成粥,食用時將各種調料撒在茶面上,品種視家庭經濟情況而定。喝酒時,主客圍坐在茶幾周圍,桌上擺著各種茶點,如炒花生、炒皮、炒米果、蜜餞等。主人依次敬茶。這種茶真是又香又好,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有化痰理氣,健脾和胃,滋補益壽的作用。因此客家人視其為好酒,不僅用於祭祖、待客、喜慶節日,也是家庭成員經常飲酒,豐富生活的壹種家庭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