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許伊藤、徐若嘉、林月、王元、徐晨、彭博、蒲麗陽等7名同學被市外國語學校錄取;
2002-2005年:劉源、張、唐、、孫哲睿、等6名學生考入南京外國語學校;
2006-2008年:姜偉、、周浩然、苗林清、張、、王鵬、陳思琦、張明鑫等9名學生考入南京外國語學校;
2007年獲第十二屆全國書畫藝術團壹等獎。
2008年獲得鼓樓區小學生“金菊花”口語作文競賽組第壹名;在社會綜合知識競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
2002年至2008年,學校男籃連續七年獲得南京市少兒籃球比賽第二名。
2008年獲江蘇省第十五屆青少年科技示範小學組壹等獎;
五、六年級參加區調測試,語文、數學、外語成績均為超過區平均分的記錄;
2008年,閆芳、康宇等26位教師撰寫的48篇論文分別在全國、省、市、區獲獎,被評為省級教育科研論文組織優秀集體;
15教師被授予市區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稱號...
基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我校申報實施了“學校多元情感交流策略研究”市級課題,歷時兩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南京教育》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情感交流專刊,隆重推出。此外,還承擔了省級層面讀寫協調的探索和研究。1998組織了南京市鼓樓區現場調研會和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協調發展階段性現場調研會。2000年,組織了市政工程自主創新現場調研會。省教研員李良、浙江大學教授朱作人、鼓樓區教育局長陳偉清、徐瑞泰等專家領導分別作了重要講話和專題報告。
在南京師範大學教育所專家的指導下,市教科所專家論證的十五個課題“小學生學習生活的理性教育研究”被列為市級課題,學校有六個項目,其中“社會轉型期兒童道德心理發展與道德教育的心理學研究”和“中華美德教育”兩個國家級項目,“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優化社會階層學習”1個省級社會項目。參加研究的教師有38人,他們寫了大量的研究報告、論文和總結。2人獲全國論文評選三等獎,2人獲省論文寫作二、三等獎,6人以13論文獲市壹、二、三等獎,17人獲區壹、二、三等獎,5名教師參與相關教學專著、教材編寫、案例分析和課件設計,4名教師分班到其他區承擔區級責任。
排球作為我市體育(排球)傳統項目學校,已經成為我校全面普及的傳統項目。排球隊先後參加了14、15、16南京新秀杯排球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省少兒排球隊輸送了大批高水平的年輕運動員。口語逐漸成為拳頭產品。1-6各年級都有口語課。我校除了3名英語老師外,還聘請了2名外教,1名外教。壹年壹度的英語沙龍聯歡會已經成為年底孩子們最豐富、最喜愛的壹餐。臺灣《金色少年》、《揚子晚報》、《家庭教育周刊》等多家媒體都做了相關報道。2008年,我校英語組排練的節目獲得鼓樓區英語節目比賽壹等獎。音樂組編排的集體舞獲南京市二等獎,區壹等獎。2000年,體育與健康兩項法規驗收,獲得雙優獎。我校男女排球隊在第十七屆南京運動會排球比賽中獲得女子組第壹名,男子組第五名。建校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先後榮獲:
2000年南京市示範學校,2001年南京市實驗小學,2001年南京市德育先進學校,2002年教育部人文教育實驗基地,2005年江蘇省綠色學校,2005年南京市體育藝術教育普及特色學校。2007年“南京市少先隊紅旗大隊”,2002年至2007年被評為“鼓樓區文明單位”,2002年至2008年被評為“鼓樓區綜治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努力建設“從小校求美、從小校求特色、從小校求真、小校求新”的花園式、書屋式小班化學校。江蘇省南京市盛遠巷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