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澳洲內陸和沿海畜牧業的優勢在於承載力的差異。

澳洲內陸和沿海畜牧業的優勢在於承載力的差異。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特點

1.大力種草,走以草促牧之路。

澳大利亞有2580萬公頃的人工草地,通常混有70%的黑麥草種子和30%的紅白三葉草種子。三葉草喜歡溫暖的氣候,夏季生長旺盛,起到固氮作用並能促進黑麥草的生長,黑麥草可在寒冷或潮濕的冬季、春季和秋季生長。這種科學組合可以使全年產草量更加均衡。人工草地每半個月可輪牧1次,每公頃可飼養L5 ~ 20只羊,高度可達25,比植被良好的天然草地高出五六倍。

2.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發展可持續的生態畜牧業。

澳大利亞把草原建設和保護作為畜牧業生存和發展的支柱,加強草原改良和建設,合理載畜,防止荒漠化。對於國有荒草地,政府以較低的成本長期(壹般為99年)租賃給畜牧業生產者,避免了經營者對草原的掠奪性利用。通過科學的封育放牧和糧草輪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草地和壹年生草地,提高了草地生產能力和畜牧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主要措施有:①區域專業化生產。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80毫米的地區為畜牧業區,主要飼養美利奴羊和部分牛。主要利用天然草地低密度飼養牲畜,約3.3公頃飼養1只羊。年均降雨量380 ~ 500mm的地區為農牧區,小麥種植與羊(牛)飼養並行,牲畜放牧密度較高,約0.33公頃土地上飼養了1只羊。在年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地區,將建設人工草地,種植高產作物。牲畜以奶牛、肉牛、肉羊、豬和家禽為主,種植小麥、甘蔗、水稻、棉花、水果和蔬菜。該地區實行高密度放牧,每畝可飼養約1只羊。這種因地制宜的放牧制度,既能以草定牧,合理利用草地,保持水土肥力,又能種草養畜,防止過度放牧和退化,穩步提高生產能力。②註意保護天然草地。澳大利亞天然草原面積大,也存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問題。國家對天然草原采取了壹些有效的保護措施:壹是根據國家專門設立的研究機構遙感監測和野外調查獲得的數據,分別確定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和待控牲畜數量,壹旦發現過度放牧或草原退化,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二是科學劃區輪牧。天然草地也用圍欄劃分為輪牧區,但面積較大,壹個圍欄往往幾千公頃。有的農場還采取輪牧和休牧相結合的方法,穩定草地的生產能力;第三是受精。澳大利亞的土壤普遍缺磷肥。這個國家通過飛機撒施過磷酸鈣和磷鉀復合肥,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區添加硼、硫、銅、鋅,保證牲畜的營養需要。四是改種耐牧的瘠薄而有競爭力的豆科牧草,提高產草量。③因地制宜進行水利建設。澳大利亞很多地區利用自然地形在較高的地方修建蓄水池,同時在周圍的圍欄中埋設塑料水管,有的圍欄上還配有自動控制的飲水箱,供牲畜飲用。④建立有效的草原建設機制。澳大利亞對不同地區的草原實行不同形式的所有權和投資方式。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草原歸農民和牧場主私人所有,投資建設草原由私人負責,草原自由轉售。幹旱半幹旱地區的沙漠草原大部分歸國家所有,農民和牧場主通過合同租賃,或者在國家土地開發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原後賣給農民。

3.家庭牧場已由中小型逐步發展到大中型

據不完全統計,澳大利亞有126500個各種類型的農場。目前,94%的大農場年產值超過2萬澳元,64%的大農場從事糧食種植、養羊、養牛或其中兩三項。超過94%的農場是家庭農場,其余的由公共或私人公司所有。農民用自己的勞動力或者自己的親戚參與經營。兼業或兼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兼業的收入高於加盟農場。上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有8萬多個家庭農場,目前已經減少到5.3萬個。每個家庭農場平均擁有2500只左右的羊,擁有400-1,000公頃的耕地和草地,其中50%擁有1,000-5000只羊,其余不足1,000只羊。

4.生產操作高度機械化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很高。最重要的特點是畜牧業的各個環節都是由機械完成的。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除草、噴藥、收割、儲運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種草、收割牧草、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剪毛等畜牧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農場,壹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較高。剪毛機用於剪毛,每個剪毛工每天可剪200 ~ 300根羊毛。收割小麥的時候,1多天就可以入庫幾百公頃的小麥。

5.圍欄放牧

通過圍欄對不同品種、不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生產性能的牲畜進行分組管理。對不同用途的草地進行科學分區和輪牧,可以充分利用和永久保護草地,合理配置草地生產和動物生產,實現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因此,圍欄管理和草地科學放牧是畜牧業生產特別是草食家畜生產中應用的現代技術之壹,也是畜牧業生產的顯著特征之壹。

6.重視科技研究,利用合作組織運作。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畜牧業的科技研究工作,在良種引進、品種選育、疾病預防、檢疫監測、畜牧機械等方面加強了科學研究。,培育了壹批優良的牛羊品種,取得了壹些技術成果。澳大利亞科技人員培育的苜蓿、三葉草,牛、羊食用後可增加奶、毛產量,增強免疫力;澳大利亞的剪毛機械和剪毛技術,在剪毛時能保持壹定長度的羊毛,並能淘汰低質量的羊毛,提高羊毛產量,保證羊毛質量。澳大利亞發達的畜牧業不僅來自於農民的高生產率,還來自於各種農民組織和中介組織提供的有效服務。這類組織除了充當農民利益的代言人,還為農民提供各種生產經營技術服務,幫助農民進行會計核算,了解農產品產銷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在澳大利亞,壹些基礎性、技術性的工作,如圍欄建設、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牲畜飼養、剪羊毛等,都是在專業化公司的幫助下完成的。

7.加強畜牧業疾病的預防和檢查。

澳大利亞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非常重視進口動物及其產品的安全,生物安全的重點工作致力於外來動物的檢疫。政府的重要職責之壹就是檢疫工作,有嚴格的控制和檢疫措施。對進口動物,檢疫員必須到原產地及其周邊地區查看當地動物疫情,引進後必須檢疫6個月,無疫病再檢疫。政府絕對不允許進口他們認為有高流行性疾病風險的動物,也不允許從有高流行性疾病風險的地區進口動物和動物產品。

8.高效的育種方法提高了畜牧業的市場競爭力。

澳大利亞的水產養殖以家庭農場和農場的形式運作。比如距離墨爾本幾十公裏的澳大利亞Melfly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牧場,有3000畝土地,其中養牛1.350畝,存欄奶牛1.000頭。現在牧場由壹對夫婦和他們的兒子管理,他們從外面雇了壹個工人,負責防疫、改良和生產管理。奶牛全部由自動擠奶機擠奶,每頭奶牛平均每年產奶6.5噸。牛奶送到另壹個車間,每年有50萬澳元的利潤,充分體現了高效養殖給畜牧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於澳洲人口少,養殖戶使用的合同工少,所有水產養殖機械化程度高,高產高效。壹些農民有非常大的草原面積,他們都用電腦管理他們的農場,用直升機管理他們的牛群或噴灑農藥除草殺蟲。有的地方牛羊壹年只能見壹次人。因為是天然養殖,不加任何飼料添加劑,產出來的牛奶是目前質量最好的,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9.教育、科研和推廣是緊密聯系的。

澳大利亞的農業高等教育和農民專業培訓由綜合大學、職業學院和函授教育機構完成。教學科研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撥款,占科研經費總額的70%,其他由企業和學會贊助或通過合作研究、技術轉讓和各種有償服務獲得。國家還有各種研究機構承擔技術開發和研究、基礎研究和技術咨詢和推廣。他們緊密聯系生產實際,與生產者簽訂合同,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成果直接用於實際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