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刮背的順序是什麽?

刮背的順序是什麽?

刮背的順序是什麽?

刮背的順序是什麽?刮痧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壹種養生排毒的方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刮痧順序應該從哪裏開始,正確的方法可以讓刮痧效果更好。下面分享壹下什麽是刮背順序。

刮背順序是怎樣的?1刮削順序:

刮痧的手法和操作順序,根據身體部位,依次為頭頸部、背部、胸部、手部、腹部、腰部和腿部。

刮力:

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適中,由輕到重逐漸加大。不要忽視重量,同時以能承受的力度為限,刮傷區域盡量拉長。

刮擦方向:

刮力應該是單向力,回程不能刮。

刮削角度:

刮削器與皮膚的角度應為45度,刮削方向為自上而下、自內而外,並保持同壹角度,每個部位刮削20次左右。

刮擦頻率:

刮痧的頻率和療程根據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每次刮的時間是20到30分鐘。第壹遍刮的時間不能太長,手法不能太重。第二次刮痧治療的時間應該是1 ~ 2周。

如何刮背

1.先刮督脈:用方形刮痧板的壹角自上而下(大椎-骶骨)刮督脈,板體與皮膚呈45度傾斜,每個動作重復5-8次,直至皸裂。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刮取督脈旁的夾脊穴的經絡。

3.用方形刮板的壹角刮雙邊肩胛骨縫,刮板緊貼皮膚,滲透均衡。

刮痧是很常見的行為,專門刮痧的店鋪也很多,但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壹樣。我提醒妳,第壹次嘗試壹定要謹慎!刮痧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的。我建議最好在65438+飯後0到2小時後做。這也會給妳壹個很好的體驗。

刮背的順序是什麽?2刮痧是體內疾病在體表的特殊表現。刮痧是通過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刮痧,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狀瘀斑或出血,來調整身體,恢復生理狀態,克服疼痛的壹種外治方法。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刮痧的過程是壹種血管擴張,逐漸導致皮膚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出現淤血斑。有經驗的從業者會區分痂的顏色和形狀,判斷病情。

顏色鮮紅,散粒說明病程短,病情輕;如果顏色暗紅或藍黑色,顆粒密集甚至成團,說明病情嚴重,病程長。

中醫有十二臟(肝、心、脾、肺、腎、心包)和臟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每壹臟都有自己的經絡和功能,從左到右是平衡的,就像西醫的中樞神經系統,順著脊柱往下走,作用是壹樣的。刮痧基本是以經絡為基礎,或者刮痧後體表呈現瘀滯狀態,再施以溫灸,使經絡通暢,祛風、散寒、除濕,補充正氣不足。

刮痧操作的順序取決於身體狀況。壹般原則是先刮脖子,再刮後背,再刮胸部,最後刮四肢。基本的刮痧方向是根據經絡“陰升陽降”的原理。至於刮的方法,具體如下:

(1)背部和頸部刮痧:

1.刮背頸椎:從頸椎開始刮,經胸椎第壹椎至尾骨,分兩段刮。

2.刮左右肩肌肉,先左後右。

3.刮膀胱經俞穴從大椽至腰,即督脈左右各壹寸五分。

4.以膀胱經為中心,由內向外斜刮,從肩筋以下至腰部刮約五至七條對角線,間距以肋骨為準。千萬不要刮地毯。

(2)刮前胸:

1.壹、刮任脈:從天突穴(胸骨體最上部)刮至下腹部,自上而下可分為三段。第壹段是胸骨體,第二段是從心窩到肚臍,第三段是從肚臍到彎骨。壹段壹段刮,不要壹下子全刮,只在肚臍處輕輕刮。

2.以任脈為中心,從天突穴開始,左右斜刮,約三到五處,其中乳房不刮。

(3)刮四肢:

上肢和下肢,內側和外側是不壹樣的。

1.上肢外側:從指尖到肘部和肩部。

2.上肢內側:從肩到叉、指尖刮。

3.下肢外側和後側:從大腿刮到膝蓋和腳。

4.下肢內側:從內踝尖刮至膝蓋。

(4)刮板與皮膚垂直成90度角,上下左右刮會始終保持同壹角度。

(5)刮力要向壹個方向施加,回程時刮刀不刮。

(6)刮力要均勻,不能太快、太重、太快,以免患者恐懼焦慮、疼痛而影響刮除效果。

(七)刮痧、艾灸總體操作程序:

1.根據患病身體刮痧相應的經絡、穴位和部位。

2.根據診斷和病理選擇壹個或三個地方。刮完後,用艾條溫灸每個患處五到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