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的起源嗎?
武術是中國的壹項體育運動,以中國文化為基礎,以“內外兼修”、“技道並重”為特征。
武術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是養生的精華,是武術的傑作,神秘莫測,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的奧妙。武術作為壹種技能和技藝,還有待於認識、挖掘、整理和發展。
在原始社會,人們逐漸學會了用拳打、腳踢、絆倒、投擲等動作來生存和自衛。尤其是私有制萌芽以後,部落之間的戰爭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戰鬥技術不斷發展。
散手,又稱豪傑,稱為散手。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自相殘殺”在軍隊和民間更為普遍。此外,在軍事上,孫子兵法理論和武術理論的傳播也有所發展。
在秦朝的時候叫“肉搏戰”,非常流行。1975湖北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文物上曾出現過“肉搏戰”的場面。
隋唐五代時期,非常重視“肉搏戰”和“角鬥”,比賽幾乎形成制度。
那時,在“徒手”和“角鬥”比賽中可以看到壹般規則:
第壹,不按體重分類;
第二,以踢、打、擲技術為主。活動場地多在沒有護具的方桌上進行。如果在比賽過程中裸體穿短褲,懲罰不明顯,獲勝者會得到豐厚的獎勵。
宋代比賽作為強身健體、活動手腳的重要手段,十分盛行。
到了元朝和明朝,徒手格鬥技術發展很快,正式比賽叫打。
到了清代,隨著武術的盛行和農民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習武的俱樂部和健身房,於是通過比武來發展技藝,“打”在民間也很流行。
民國初年,武打之風正盛。
霍元甲於1909年在上海創辦了吳京體操學校,並於1910年3月改為吳京體育協會。
1928 10,首屆國考由中央武術博物館在南京舉辦,比賽歷時10天。參與者是國家武術博物館的老師和學生。散手比賽是三局兩勝,采用雙輸淘汰制。
比賽在長方形場地上進行,打法不限流派,也不按重量分級。
規則的要點是沒有任何護具。任何人用手、肘、腳和膝蓋擊打對手的任何部位都是犯規。如果打到眼睛,喉嚨,胯部,三次犯規取消比賽資格。如果嚴重犯規,取消壹次比賽資格。
1933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辦“第二屆國術考試”。大部分省市都派了代表,人數不限。比賽項目包括男女散手和男女短兵。
新中國成立後,武術作為壹個優秀的民族得到繼承和發展。
1952,武術被正式列為推廣項目。起初,武術套路是推廣表演賽的重點,但散手仍然在民間流行。
從1979年3月到1987年3月,國家體委進行了多次試驗,散手在民間武術界也很受歡迎。從3月1979到3月1987,國家體委進行了多次試驗、比賽和研究。
65438-0985年,全國公安武警系統首屆武術散手大賽在南寧舉行,從此成為公安系統壹年壹度的正式比賽。
65438-0988,中國武術協會舉辦首屆國際武術散手邀請賽。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名運動員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
1989年,散手被批準為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拳種、門派繁多,不僅僅是它的攻防、防身、健身、藝術審美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武術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培育下發展起來的,受到了中國古代道家、儒家、佛教等百家思想的影響,也包含了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等理論,形成了獨特的武術文化。
古代哲學思想的辯證法都體現在武術的理論和實踐中,如太極理論、五行理論、八卦理論、陰陽理論、剛柔理論、生命克制等辯證思想,儒家藝術無德、尊師重道、謙讓寬容等武林遵循的道德標準。
佛教戒律如慈悲,仁為本,化惡為善。養生、傷科按摩與《孫子兵法》在武術中的運用相結合,在理論上起到核心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武術經過宋元時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許多流派,明代以後發展更為迅速,拳種繁多,門派眾多。清初黃宗羲曾說自己是內外兼修的學者,而在明末清初,武林中也常有所謂南派北派,認為南派主要是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
北方流派有彈跳、查拳、八極拳、八轉、開背、開叉吊、戳足、少林、長拳、迷道、臥拳等。,並根據自然和山地地理分為武堂派、峨眉派、少林派、衡山派。
還有以太極為內家的八卦:少林等為外家,還有以動物為命的象形拳,如虎拳、鶴拳、螳螂拳、鷹爪拳、猴拳、蛇拳等。
中國各族人民之間的武術拳種有320多種,拳種套路有750多種,器械套路有720多種,可謂百花齊放。
但無論是哪壹種拳法,形神兼備、內外兼修、陰陽對立統壹等古代哲學思想都在武術中有所體現,並直接交融在武術的理論和實踐中。
中國講追求“聰明”,與西方人力崇拜不同。
武術散手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武術學以致用的體現。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體育運動走進了千家萬戶。隨著市場化的深入,散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人們的喜愛,其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波折。
從1989開始,散打被國家體委批準為正式運動項目,對中國武術的推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散打不同於其他運動,也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格鬥技術。
散打是壹項競技運動,突出對抗性的特點。為了安全起見,取消了容易造成人殘的打法。
如:抱、肘、膝等技法,並規定了禁絕部位:胯部、後腦勺、頸部等部位。武術散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在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用踢、打、扔的技術來表現,遵循規則在指定的場地上完成遊戲。
散打近年來在各級體育部門的領導下發展迅速,結合現代科學的訓練方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隨著世界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參與體育運動和觀看體育比賽已經蔚然成風,各國之間的武術交流也在迅速發展,競相力推奧運會。人們不僅欣賞它的審美價值,而且更註重它的實用性。
在中美大戰中,也要看到散打打贏拳擊時的不足。散打在世界拳壇的地位和危機感,現在放松了對膝拳的限制,但也足夠了。限制太多只會束縛手腳。
當今世界自由搏擊的興起和各國武術的發展,需要加強散打的科學化訓練,挖掘傳統武術搏擊理論和方法,去偽存真,將其融入散打的教學和訓練中。
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優秀的武術,找回武術之魂,弘揚中華威儀,壯大民族,迎接來自各國武術界的挑戰。
教妳中國武術健美操。
妳覺得健身很無聊嗎?來試試現在很火的功夫健身法吧!現在健身不再只是舉啞鈴和跑步。
起源於中國傳統武術的健美操正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很多健身房也推出了類似的課程。
比如把空手道、跆拳道、拳擊、搏擊結合起來,配合節奏感強的音樂,既能燃燒脂肪又不會覺得無聊。
當然,中國武術也有更溫和的動作,如氣功、元極舞和太極拳,它們強調調節身體、調節心臟和調節呼吸。除了它們的功能之外,它們還具有強壯身體和內臟的特點。
在這裏,我們將演示壹系列基於中國武術基本動作的健美操。也可以作為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壹定會讓妳壹整天都精力充沛,神清氣爽!
武術的特點和功能
武術的特點:
武術與體育相結合;
武術最初作為壹種軍事訓練手段,與古代軍事鬥爭聯系緊密,攻防特征明顯。在實踐中,其目的是殺傷和制服對方,往往以最有效的攻防手段迫使對方失去抵抗能力。
這些技術仍然在軍隊和公共安全部門使用。作為壹門武術,從技術上來說,仍然不失攻防的特點,而是把攻防放在了格鬥和套路運動中。
格鬥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與實戰技術攻擊基本壹致,但從體育的角度來看,受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對方為原則。
比如散手,限制了武術中的壹些傳統實用技術,嚴格規定了擊打位置和護具,短兵使用的器械也相應改變,而推手則在特殊的技術規定下進行比賽。
因此,可以說武術的搏擊動作具有很強的攻防技巧,但又不同於實用技巧。
內外兼修的民族風格及其廣泛的適應性;
既研究身體規範,又尋求精神溝通、內外融合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壹大特色。
所謂內,是指心、神、意等精神活動和氣息的運行;
所謂外在,即手、眼、身步等身體活動。內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系、統壹的整體。
武術“內外壹體、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武術技術和技法上。
“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是各派的原則。武術練習的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有競技散手、推手短兵,有各種適合演練的拳法、器械和陪練,有各種練武方法。
不同種類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適應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人的需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愛好選擇練習。
同時對場地設備要求低,俗稱“打牛打下的地方”。練習者可以根據場地大小改變練習內容和方法,即使暫時沒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練習拳擊和雜技。
壹般來說,也是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
與許多項目相比,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
武術的作用:
高品質,健身,防身:
武術套路的動作有屈伸、平衡、跳躍、翻滾、摔倒等,人體幾乎所有部位都要參與動作。
系統的武術訓練對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人體幾乎所有部位都參與運動,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武術運動有利於調節內環境平衡,滋養氣血,提高人體機能,強身健體。
意誌,培養品德:
練武多方面考驗意誌品質。練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痛苦,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意誌品質,壹年四季不變。
例行的練習要克服無聊,培養刻苦努力、堅忍不拔、永不自滿的品質。克服遇到強手時的被動回避,在戰鬥意誌上勇敢無畏,不屈不撓。
經過長期的鍛煉,可以培養人勤奮、努力、勇敢、頑強、豁達、好學的良好習慣和意誌品德。
競技觀豐富生活;
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都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朋友崔宗宗,稱贊他“舞刀弄劍,四地揚眉”;杜甫在《觀弟子舞劍圖》中有“千古風流公孫,舞劍四方”。觀眾就像迷失在他們之間的山,天地來回移動,跟隨她的動作”。漢代的豪傑,“三百裏內來看”。
說明無論是展示武術技巧和技藝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鬥智鬥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溝通技巧:
武術內涵豐富,技術與理論相通,入門後會有壹種“藝術無止境”的感覺。
群眾性的武術活動已經成為人們學習技能、交流思想的良好手段。
隨著武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還可以促進與外國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的武術愛好者喜歡武術套路和散手。他們通過習武相識,探索東方文明。
通過體育比賽和文化交流,武術在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溫馨提示:中國武術已經成為大家每天鍛煉的必備運動。它不僅能強身健體,有時還能防身。武術還可以鍛煉意誌,培養品德,交流技能,增進友誼。
傳統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