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經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當我們談到“健康”這個話題時,大多數人都會引用這句話。是的,在革命時代,健康是革命的資本;現在,身體是學習、工作、生活的資本。對於壹個人來說,沒有健康,壹切都沒有意義。
然而,當今社會,人人都在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卻又不斷奔波,加班加點,生怕自己被時代和社會拋在後面。健康問題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於是各種健身房、俱樂部應運而生,人們開著私家車去健身。這世界怎麽了?
自古以來,人類為了節省勞動力,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娛樂,壹直忙於創造各種工具和方法。當工業時代到來的時候,人們仿佛看到了曙光——機器工業取代了人類的勞動,人類終於“解放”了。然而後來的事實讓這壹切都變成了幻想——新的產業迅速崛起,人們離開傳統的勞動部門,湧向更多的勞動部門。工作越來越忙,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健康水平逐漸下降。
怎樣才能找回失去的健康?大家當然都知道,健康勝於疾病,經常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是看看那些在貧困線上掙紮的人們,那些在競爭壓力下不得不努力工作的人們,還有我們這些天天埋頭讀書的學生——我們也想休息、鍛煉、郊遊、呼吸新鮮空氣...但是由於各種壓力,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分考慮自己的健康。“健康”真的不是壹個容易的詞!
什麽時候才能輕松面對生活?要確保人類健康幸福的生存,單靠個人努力不是長久之計;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制度的保障,是喚回我們健康的良藥。期待有壹天,人們可以安心工作學習,放松身心,鍛煉身體。這個世界充滿了真誠快樂的笑臉。
“人品”:人才素質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健康”壹詞原本是指身體正常的生理機能,沒有缺陷和疾病。這個解釋主要是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壹個人的心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障礙。人才的健康成長不能只靠人才發展,還需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才素質培養。在人才素質中,心理素質中的“性格”更為本質和重要,對人才的健康成長起著核心和關鍵作用。
但總的來說,人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遠不如身體健康,人才發展遠不如性格發展。江西金溪神童鐘勇為什麽沒有成為古代的人才?關鍵是心理素質不全,天賦和性格發展不協調。司馬光砸罐子的故事家喻戶曉。司馬光可以說是公認的天才。他長期的社會經歷和歷史考察,使他對人才與性格的關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壹個人能否成為人才,能否健康成長,取決於人才和性格這兩種品質是否完整、平衡。他說,德才兼備、和諧充分發展的人是聖人,無德無才的人是愚人,德的發展強於才的人是君子,德的發展弱於才的人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