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這幾天晚上7點低燒是怎麽回事?

這幾天晚上7點低燒是怎麽回事?

妳好!首先祝妳早日康復!我來跟妳說說“發燒”。

如果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腋窩溫度> 37℃,口腔溫度> 37.2℃,直腸溫度> 37.7℃),或在1天內溫度變化超出1.2℃,稱為發熱。

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素的病理反應和表現。

……

2)引起原因

1.感染:各種感染如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寄生蟲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頭部外傷、其他腦和脊柱疾病等。

4.惡性腫瘤:如各種癌癥和腫脹。

5.各種血液疾病。

6.內分泌疾病:如甲亢。

7.各種藥物引起的發燒。

8.其他器官系統疾病。

……

4)中醫辨證

傳統醫學考察病因,辨證施治,辛溫解表,清熱解毒,退燒治病。

1.取石膏30克,柴胡、僵蠶9克,板藍根、大青葉1克。煎服,每日1劑量,早晚兩次。

本方使用1-2劑,有效率98%。

2.用石膏100g,炒大黃5g,麻黃3g,桂枝2g。煎服,每日1劑量,早晚兩次。

服用本方後6-12小時,退熱有效率達100%。

……

6)食療飲食

1.西瓜水:取適量西瓜果肉。擠果汁喝。

?2.綠豆粥:用綠豆25克,大米15克,糖適量。將綠豆、白米煮成粥,煮熟後加糖食用。

……

10)預防措施

1.飲食上註意科學搭配,防止暴飲暴食、挑食、偏食。這樣既能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又能防上火。

2.中醫認為,孩子是“純陽”,容易上火,尤其是3-6歲的孩子最容易感冒發燒。預防的方法不是偏食。當出現大便幹燥、口幹、舌苔厚、黃石等內熱征兆時,可以服用壹些幫助消化的中成藥,如小兒化石丸、大山楂丸等,預防“內熱外感”引起的發熱。

3.生活有規律,穿著得體。人們應該根據節氣和天氣情況的變化來增減衣服。孩子要根據節氣和天氣情況的變化,增減衣服。中醫認為順應自然是養生防病最重要的方法之壹。

4.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鍛煉和爬山。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預防外感發熱。

另外,戶外曬太陽也可以預防缺鈣。

5.睡覺的時候不要選擇大的通風口。因為人處於睡眠狀態,身體抵抗力比較低,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引起外感發熱。

6.如果已經發生外感因素引起的發熱,應根據病因在服藥的同時采用物理降溫,如在額頭、腋下等部位敷冰袋;酒精搓澡,主要在腋下和額頭下;多喝水,通過發汗、利尿,使熱量排出體外,降溫。

愛心提示:以上藥物請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根據生理特點和不同病變情況選擇。

如果妳對以上回答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好意,及時采納作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