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伯淳壹詞被學者稱為明道先生。他住在中山,後從開封遷到河南(今河南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理學創始人。
程頤:北宋時期的哲學家、教育家。被稱為宜川先生,洛陽(今河南)人。他的哥哥程顥是理學的創始人,在世界上被稱為“程顥”。強調“窮”的理論。主張通過內心的修煉來實現正義,獲得知識。他還主張“滅人欲,存天理”,為儒家正統思想辯護。他和程顥的理論後來被朱繼承和發展,被稱為學派。
董仲舒:西漢廣川(河北省景縣廣川鎮大東古莊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理學家、現代經學大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梁武帝下詔,尋求治國方略。在著名的《施德對策》中,董仲舒系統地提出了“天人之感”、“天人合壹”、“六藝之術,非孔子之術者,各有其道,不進則退”等理論。孔子抑百家的思想被漢武帝采納,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並影響了兩千多年。他的研究以儒家的宗法制度為核心,夾雜陰陽五行學說,貫穿神權、君權、宗法、夫權,形成了帝王式的神學體系。
朱:“回”字又叫“中回”。晚上叫“惠安”,世界上叫“惠翁”、“石聞”。原籍徽州府婺源縣,江南東路(今江西婺源),生於南澗府尤溪(今福建尤溪縣)。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派代表人物,儒學大師,佛名朱子。朱是大成殿十二哲人中唯壹壹個不經孔子親傳而拜孔廟的人。
陸九淵:字,撫州金溪(今江西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因書房取名“存”,世人稱存齋先生。因在香山書院講學,又被稱為“香山先生”,學者常稱他為“陸香山”。宋明“心學”創始人陸九淵與朱齊名,但觀點不壹。主說“心(我)即理”,說“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學了就知道六經都是我的註腳”。
王陽明: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名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築房,故名陽明子。學者稱他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精通儒、道、佛,是王陸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的學說“王雪”是明代最有影響的哲學思想。他的學術思想傳播到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成就為下壹代之最。弟子如此之多,以至於有堯江派之稱。他的文章博大繁榮,筆墨之間有壹種瀟灑大氣。
六個代表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王陽明,他提出的“知行合壹”,對我們的行為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最近,我還在xi馬拉雅集上了解了王陽明的學說。我覺得幾個課程還不錯,價格也可以接受。有興趣可以了解壹下。課程總是比在各個地方東拼西湊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