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百會穴的功效。

百會穴的功效。

百會穴的主要適應癥是:安神定誌;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癥。現代常結合風池、內關、神門、三陰交穴等穴位治療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升陽解郁:治療脫肛、腹瀉等癥。現代常與長強穴等配伍治療脫肛;結合氣海、關元治療尹霆;結合脾俞、腎俞穴治療慢性腹瀉;配合唐寅、三陰交治療遺尿癥。

疏督治癇:治狂治癇。現代常與大椎、任重、神庭、神門配伍,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癥和癲癇。現代研究表明,針刺百會頭曲、千神聰、李璇等穴位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並在壹定程度上恢復腦組織細胞。刺激百會、丁謙、四神聰等穴位對中風偏癱患者大腦皮層中樞的生物電活動有良好的調節作用。頭痛患者腦組織氧含量和血流量明顯降低,針刺後腦組織氧血紅蛋白飽和度和血流量提高,從而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古人雲:“用藥如用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同樣,作為壹名針灸臨床醫生,只有在診斷中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清楚地了解穴位的特點,熟練地運用補瀉法,做到“知己”,才能做到內外兼修。

除了學習和臨床,作者使用百會穴比較多,對其穴位性質也有壹點了解,所以寫為拋磚引玉。

百會穴的特性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升、降、靜、動。

1.上升的

也就是說,對於壹些由於行氣不暢甚至下降而導致的臨床疾病,選取百會穴具有升陽益氣、解郁的作用。

百會,又稱三陽吳輝,因其說:“百會是五臟六腑通過三陽百會交匯的地方”而得名它屬於督脈的穴位,督脈是“陽脈之海”,位於頭部,頭部是所有陽之會,此穴位於頭頂,是人的最高處,也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點。因此,在用針刺作為補充方法時,此穴有很好的升陽解郁、益氣強身的作用。《同仁穴位針灸圖說》中說:“百會可長期治療小兒脫肛……”臨床上表現為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頭暈、頭痛等癥狀。因中氣郁結所致者,常以百會穴為主,配合其他穴位治療。如中氣郁結所致的脫肛,可選用百會、長強、大腸俞、脾俞、氣海,均為補;配合足三裏、中脘、監利、氣海,對中氣郁結所致胃下垂有較好療效。

2.下降

也就是說,對於氣衰導致的臨床疾病,百會穴具有降逆安神的作用。百會也被稱為電商(針灸聚集英語)和吳輝。《靈樞經》雲:“肝足厥陰之脈...上升和下降,並在頂部遇到調速器脈沖。”所以“五會”就是手足三陽、足厥陰督脈、肝經的會。肝剛臟,其氣易逆,亢盛。人體火熱之邪或陰寒之氣,容易沿肝經逆入大腦,直擊心尖,導致頭暈、惡心、心尖頭痛、中風、昏迷。此時取穴攻下,有很好的平肝潛陽、平肝的作用。《玉龍歌》雲:“壹言不發,治中風最難。發際線頂端的穴位要知道,補到百會,就算醒了。”因此,對於肝陽上亢、肝火亢盛、肝風內動或厥陰寒邪上動所致的頭暈、惡心、頭痛、中風、昏迷等癥狀,常以百會穴配合下法等穴治療。比如用太沖、頭尾、太陽、風池穴治療肝陽頭痛;谷、太沖、、十二經放血治療中風、昏迷、驚風。

3.動產

也就是說,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疾病,表現為“靜”與衰,百會穴的選取有使靜者動的作用。

百會又稱《天漫》(針灸經典)。天道,天道部;滿,滿也。對自然滿意,就是穴位裏的精氣滿了。因為這個穴位位於大腦的頂部,應該是在大腦裏。大腦是“髓海”和“元神之府”,主持人體的日常活動和五臟六腑的協調。因此,對於臨床上因元神不足、髓海異常而引起的疾病,如癲癇、屍厥、嗜睡、健忘、中風、半身不遂、休克、頭痛不止、耳聾、小兒腦癱、腦發育不全等。但需要註意的是,對於囟門未閉的患兒,應禁止打針。再如,中風之證可選用百會、關元、氣海,艾條灸隔姜;對於因衰老或體虛引起的健忘,可選擇百會穴為主,配合四神聰、厥陰、足三裏、三陰交穴及心理疏導,也可有較好療效。

保持安靜

也就是說,對於以“多動”和“亢奮”為主的疾病,百會穴的選取有“鎮動”的作用。根據陰陽理論,人體是由陰陽構成的。陽主動,陰主靜;陽主上升,陰主下降。陰和的不斷波動和協調轉化導致正常的生理活動。百會穴位於人體的最高點,也是手腳三陽經和“陽脈之海”——督脈的交匯處,所以這個穴位是人體陽氣極其旺盛的地方。根據“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和對立互補的原則,百會穴應具有良好的寧心安神、息風安神的功效。臨床上用於陽氣過盛引起的疾病,如癲狂、失眠、驚悸、臟急躁、急性驚厥、破傷風、角弓倒置、心煩耳鳴等。,百會穴可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比如失眠,可以選擇百會配神門、內關、三陰交、神脈、趙海;臨床觀察表明,單獨使用百會穴和壹指禪按摩具有良好的鎮靜催眠作用;臟躁可以選擇百會配合四神聰、太西、趙海、太沖、鳳池;彎角弓抗拉伸可以選擇百會配和太沖、合谷、宣石等。

百會穴是臨床常用的穴位,應用範圍極其廣泛。作者基於自己的看法,難免在這裏留個漏。如有不足之處,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