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和烹飪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烹調加工而成的具有食療功能的飲食品。它“藥食結合”,既以藥為食,又賦予食物以藥;它不僅具有營養價值,還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所以藥膳是壹種既有藥用功效,又有美味的特殊飲食。可以讓消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滋補身體,治療疾病。
為了達到健康,除了註意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的調整也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中國幾千年的人生經歷,經歷了神農本草經、食療本草乃至本草綱目等。食藥融為壹體,演化出“藥食同源”的文化。在中國醫學的發展中,預防是第壹位的,預防的方式在於遵循自然治療的原則。而且中醫非常重視“對癥下藥”,所以在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食補之前,要先了解體質,以免選擇偏差太大,失去意義。
如何認識體質可以從生活表現上大致了解,壹般分為三種(1)寒熱證體質:熱證體質會出現緊張、興奮、多動、炎癥、充血等癥狀。,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口渴,喜歡冷飲,小便少而呈黃赤色,便秘等。,他們的精神很容易興奮;寒證的體質是痿、萎縮、衰退、虛弱、貧血等癥狀。日常生活中,口不渴喜熱飲,排尿多為淺色,女性生理周期緩慢,精神不振。(2)虛證體質:陽性體質的人,氣盛,言語有力,體力充沛,多汗,易便秘;而虛證的人身體虛弱,體虛,說話自汗,胃容易腹瀉,面色蒼白。(3)燥濕證體質:燥熱體質的人缺水,容易口渴、幹咳、便秘,女性月經少;濕體質的人體內水分過多,容易出現高血壓、水腫、腹音、痰多或腹瀉等癥狀。
了解了體質,就要知道藥(食)的性質,才能證明藥(食)。針對體質的寒熱,藥(食)也分為(1)補屬性:補的藥(食)能增強人的抵抗力,增加人的活力,適用於體質虛弱的人,但對於體質過盛的人容易引起便秘。止瀉藥物(食物)有助於將病毒排出體外,可改善體質過盛者的便秘、充血、炎癥等癥狀,而體質較弱者則可能因食用過量而腹瀉,使體質變弱,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2)溫涼性:溫藥(食物)能使機體產生熱能,增加活力,改善其衰退、萎縮、貧血的機體功能。溫性體質的人吃了會興奮過度或亢奮,出現失眠、紅腫、充血、便秘;涼藥(食物)能使頭腦有鎮靜作用,身體有降溫消炎作用,能改善機能亢進、炎癥、興奮性和充血,消除失眠、腫脹、炎癥等癥狀。寒性體質的人如果吃多了,寒證和貧血的癥狀會更嚴重。日常食用的蔬果中,溫熱性食物如韭菜、蔥、蒜、花椒、姜、辣椒等辛辣調味料,南瓜、大頭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以及涼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蘿蔔、絲瓜、苦瓜、黃瓜、海帶、西瓜等。,平時可以選擇合適的蔬果適量食用,但還是要吃。
1-1蔬菜
1-1-1根莖
(1)馬鈴薯馬鈴薯又稱馬鈴薯,是茄科植物的塊莖,原產於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魯,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主要在夏秋兩季收獲,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蔬菜。土豆味甘,有補氣健脾、消炎解毒的作用。它們適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和皮膚濕疹。可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惡心和皮膚濕疹。土豆富含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吃土豆的時候要註意,土豆中含有龍葵堿,平時含量很少。壹旦發芽,芽眼、根部、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堿含量會急劇增加。這是壹種有毒的生物堿,不小心吃了會引起人體中毒,所以發芽或潰爛的土豆是不能食用的。
(2)紅薯
紅薯又名番薯、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是旋花科甘薯的塊根。紅薯的原產地是美國。明代,在呂宋(今菲律賓)被福建省昌樂縣壹位名叫陳震龍的華僑發現。紅薯又香又好吃,產量極高。這是壹種很好的糧食作物,被移植回中國。紅薯具有健脾胃、養心除瘡、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濕熱、黃疸、遺精、淋證、血虛、月經不調、積酒泄瀉、小兒疳積。在民間,紅薯常被用來治療濕疹、毒蟲咬傷、夜盲癥等疾病。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無機鹽、脂肪、維生素A、C、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紅薯品種繁多,壹般可分為食用根莖和食用莖葉。需要註意的是,紅薯在胃裏會產生酸,胃潰瘍和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過敏體質的人食用紅薯後,可能會出現皮膚潮紅、皮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發熱甚至昏迷等癥狀,因此過敏體質的人要註意。有黑斑的紅薯會使人中毒,其毒性是由黑斑病毒引起的,高溫蒸、煮、烤不易破壞。誤食生熟帶黑斑的紅薯後,中毒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時體溫升高甚至死亡。
(3)大蒜
大蒜又名葫蘆蒜、瓜蒜、大豆蒜,為百合科大蒜的鱗莖。大蒜性味溫和辛辣,有降氣散粒、祛風散寒、解毒散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腹瀉、吐血、水腫等疾病。其中所含的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和抗癌作用,而大蒜素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刺激食欲,幫助消化。大蒜油可以降低血脂,有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大蒜含有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吃大蒜時要註意,全身發熱、夜間睡眠不好的人(尤其是更年期障礙明顯的女性、大手術後失血過多的人)以及眼、口、牙、喉、舌發熱的人不宜食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的人最好不要吃,因為大蒜能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增加。吃完後,如果覺得肚子發熱、口渴,說明吃多了,要減少劑量,或者根本不吃。
1-1-2葉類蔬菜
(1)大白菜
大白菜又名甘藍、菜花、雞毛、油白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甘藍的幼嫩莖葉。大白菜味甘、性淡,具有清熱除煩、利尿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便秘、消化性潰瘍出血等疾病。其中所含的礦物質能促進骨骼發育,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造血功能。胡蘿蔔素、煙酸等營養物質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而大量的粗纖維可以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保持排便通暢。除了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胡蘿蔔素和煙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蛋白質和脂肪。由於大白菜性微寒,脾胃虛弱、大便稀的人不宜多食或吃生冷食物,同時煎煮過久,以免營養流失。
卷心菜
白菜,臺語又叫甘藍、白菜、白菜、玻璃菜,是十字花科白菜的莖葉。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約14世紀傳入中國,荷蘭人占領時在本省種植。它是世界蔬菜之壹。白菜主莖粗短,外葉約10片,心葉開始由內向外生長,相互繞卷形成葉球,冷天冷葉球越緊越扁圓形。卷心菜味道甘甜,具有益脾胃、止痛的功能,可用於治療胃脘痛、嗜睡、急性腹痛等疾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等成分,其中維生素A最多,並含有少量的K1、U、氯、碘等成分。,尤其是K1和U是抗潰瘍因子。因此,經常吃卷心菜可以緩解輕微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適合任何體質的人長期食用。此外,壹些含有硫化物的化學物質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其中以白菜、胡蘿蔔、菜花最為著名,被稱為抗癌三劍客
1-2水果
(1)番石榴
番石榴,又名藍采和拔,原產於熱帶美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栽培。臺灣省早在200年前就有種植。當時是種在外來物種上。從1915從夏威夷和亞洲引進優良品種進行試種,並從苗木中選出部分優良品種。栽培品種有梨、泰國、20世紀、水晶、珍珠。梨形果飽滿,不易軟化,含糖量10~12,果肉脆,風味好,品質優。它是桃金娘科番石榴屬植物番石榴的果實。味甘、澀,有收斂、止瀉、消炎、止血的功效。番石榴葉和果實可用作兒童和糖尿病患者的急慢性腸炎、痢疾、消化不良的輔助治療食品。鮮葉可外用治療外傷扭傷、外傷出血或慢性癰。番石榴富含維生素、糖、氨基酸等成分。但需要註意的是,習慣性便秘、產後便秘和病後體虛引起的便秘不宜服用。
(2)枇杷
枇杷古稱“無夏扇”,又名“虛橘”,因其葉形似琵琶而得名。是薔薇科枇杷的成熟果實。枇杷味甘、涼、微酸,有止咳化痰、潤肺生津、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支氣管炎,聲音嘶啞,口渴,咽幹,幹嘔,少食。枇杷富含糖、維生素B、C、脂肪、蛋白質、鈉、鉀、鐵、磷。但需要註意的是,脾虛泄瀉者不宜服用。枇杷核仁中含有劇毒的氫氰酸,誤食會使人中毒。
1-3幹果
(1)栗子
板栗又叫大栗、板栗、毛栗、人參果。它是殼鬥科植物板栗的果仁。板栗味甘,具有補腎、強筋骨、活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腰膝酸軟、泄瀉便血等疾病。它富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鮮栗子和幹栗子都可以食用。可生吃,可炒,可煮,也可用作菜肴,湯,湯,米粥,糕點等的配料。,或者炒熟磨成栗子粉做蛋糕,做菜也不錯。但需要註意的是,暴飲暴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
(2)花生
花生又名長壽果、木瓜、落花生、千歲。它是花生的種子。花生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潤肺化痰、滋補理氣、清咽利喉等功效。可用於幹咳、惡心、腳氣等疾病。花生衣中所含的脂肪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潤膚的作用,並含有卵磷脂和腦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的重要物質,能使人聰明不忘。花生衣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核黃素、卵磷脂、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但需要註意的是,潮濕發黴的花生中容易產生黃曲黴毒素,可導致肝癌。花生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壹次不能吃太多,特別是發燒、腸胃虛弱、便溏腹瀉的人。
1-4肉
1-4-1家禽
(1)雞肉
雞,又名燭夜,是野雞的肉,是普羅大眾吃得最多的肉類之壹。臺灣省的雞種類很多,壹般分為肉雞、仿雞、土雞等。雞肉味甘,具有滋補、健脾胃、強筋骨的功效,適用於老年人、體虛、肺結核、陽痿、胃下垂等疾病,如腸胃虛弱。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維生素中所含的維生素B12可以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消除躁動。骨肉黑的雞俗稱烏骨雞,具有很強的治療功能。
(2)鴨子
鴨在古書中稱為鴯鶓,鴨肉是家養鴨的肉,味甘性寒,具有滋補身體、益氣養心、和胃和中的作用。鴨肉在民間常用,滋陰補虛,利水消腫,對低熱體虛,食少便溏,水腫者尤為有益。鴨肉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維生素B1、B2、糖等。但由於鴨肉性寒,因寒引起的上腹痛、腹瀉、腰痛、痛經等癥狀的患者不宜吃鴨肉,陽虛脾虛、外感不明者也應忌食鴨肉。
1-4-2牲畜
(65438+豬肉是中餐的重要原料。它可以做出數百種不同風格的菜肴,是普通大眾喜愛的食物。但豬肉含有脂肪和膽固醇,動脈硬化,冠心病,年老體弱者不宜多吃。
(2)牛
牛肉是牛或水牛的肉,味甜,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兩倍,具有補中、健脾胃、強筋骨的功效。牛肉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比豬肉低5倍,而且膽固醇低,氨基酸豐富,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由於其顯著的健身效果,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也更安全,是真正的健身食品。但患有疥瘡、濕疹、瘙癢者要慎食。
1-4-3魚
(1)鯉魚
鯉魚屬於鯉科。鯉魚性味甘、溫,有安胎、通乳、祛濕、利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咳喘、黃疸、煩渴、妊娠水腫、胎氣不安、乳汁不通。鯉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不易升高膽固醇的健康食品。壹般來說,做個清淡的湯或者配合壹些中藥服用比較好。但鯉魚因為有寄生蟲,容易生吃,不適合有疥瘡、濕疹、瘙癢的人食用。
(2)鰻魚
鰻魚是鰻鱺或海鰻的肉,屬於鰻鱺科。鰻魚味甘,有滋補補虛的作用。鰻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E、EPA、DHA等營養物質,可以為我們提供生活中所需的營養。此外,鰻魚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DHA有助於改善眼睛視力(如夜盲癥、弱視)。能大大促進腦力,有預防早產的作用。EPA具有預防心肌梗塞、腦血管栓塞和動脈硬化的作用。維生素具有抗衰老、使皮膚粉嫩、保持青春容顏、加速燒燙傷恢復、給身體供氧、使身體持久、減輕疲勞、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松等作用。膠原蛋白可以修復皮膚皺紋,增加皮膚彈性,延緩衰老。
1-4-4甲殼動物
(1)蝦
蝦是甲殼綱動物,甲殼綱動物,甲殼綱動物,甲殼綱動物,甲殼綱動物,甲殼綱動物或甲殼類動物。海水和淡水中都有。蝦的種類很多,蝦、白蝦、米蝦、對蝦、龍蝦都很常見,經濟價值很高。蝦仁味甘、鹹、溫,有補腎壯陽、催乳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虛弱及各種瘡瘍。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煙酸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A、磷和鈣。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蝦皮具有很強的催乳作用,而蝦皮中含有豐富的磷,鈣對兒童和孕婦尤其有益。患疥瘡、濕疹、瘙癢者慎用蝦仁。
(2)螃蟹
螃蟹,又名黃渤、蘇果、龜、米蟹、大閘蟹、梭子蟹、青蟹等。,屬於蟹科,可分為淡水產和海鮮產。螃蟹味鹹而寒,有清熱、散血、破傷之功。對筋骨損傷、疥瘡、漆瘡、燒傷等有治療作用。螃蟹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它是壹種高蛋白滋補品,還富含維生素A、鈣、磷、鐵等元素。但對於外感寒邪、脾胃虛寒引起的咳嗽、腹瀉或曾患中風者,忌用螃蟹。
1-5級
(1)米
水稻是屬於禾本科和稻屬的植物,按品種分為粳稻、秈稻和爪哇稻,按米質特性分為粳稻、秈稻和糯米。秈稻生產的大米稱為秈米,米粒長、細、扁,粘性弱,膨脹大。臺灣省秈稻俗稱米萊,粳稻生產的大米稱為粳米。米粒粗、短、寬、厚,粘性強,膨脹小,多用於制作年糕。臺灣省粳稻俗稱蓬萊米,糯米生產的大米稱為糯米。米粒形狀與粳米相似,粘性比粳米強,適合釀酒。1641年,臺灣省的基督教傳教士開始在嘉裏教授平埔米。1752年,鄭成功的軍隊帶來了更多的水稻品種,如紅米、烏米、茶米等。,並在高平溪下遊,開發出壹年二收的“雙冬”水稻;甲午戰爭(1926)後,日本占領臺灣省後,在臺北“竹湖”種植了壹種日本水稻品種“蓬萊稻”。其米質柔軟,米粒光滑,產量高。1960年代以後,農業改良蓬勃發展,出現了更多更好的品種和稻米品質特征。大米味甘、淡,具有補中、補肺、養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口渴、多尿、自汗和腹瀉。大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全面均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礦物質和纖維,米糠含0。7-3%的脂肪可以提取米糠油,胚芽富含糖分,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吃米食時要註意,糯米粘稠,不易消化,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1-6華蕾
(1)茉莉茉莉又名小南強、木裏花、浣花、富麗,為木犀科茉莉的幹花,原產印度或阿拉伯,傳入中國時間不詳。茉莉花味甘涼,具有清熱解表、利尿解郁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腹痛等疾病,也可作為食品和化妝品的原料。茉莉花含有揮發油,這是其香味的來源。茉莉花根味苦有毒,可治跌打損傷,宜外用。
(2)丁香
丁香又名丁香、丁香、丁子、雞舌、九重葛、三角梅,為桃金娘科丁香樹的花蕾。丁香性味辛溫,有溫中、減不良反應、溫腎健胃、祛風散寒、止痛解痙、止嘔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胃脘冷痛、呃逆、嘔吐、慢性消化不良、子宮疼痛、疝氣疼痛等疾病。丁香含有揮發油、香草醛等成分,其中丁香油是臨床牙科常用的治療牙痛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