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母親的嘮叨是我壹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母親的嘮叨是我壹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說到母愛,我最懷念的就是媽媽的嘮叨。我媽老是嘮叨我,我爸也老是嘮叨我媽。

壹家人在壹起吃飯的時候,母親開玩笑說:“這不是很好嗎?”如果妳嘮叨我,我會嘮叨妳的兒子。"我父親笑了,但我假裝生氣。"妳們都有人嘮叨,那我嘮叨誰呢?做兒子真不容易,媽媽。妳真的應該給我生個妹妹或者弟弟,這樣我就可以有人嘮叨了。"

母親笑得更開心了。“我現在生不了,妳可以娶個媳婦來嘮叨妳,哈哈。”好吧,又來了。我還是理智點吧。沈默是金。

小時候,我總是對媽媽的嘮叨感到厭煩。我從沒見過誰能這樣嘮叨。即使她是我的母親,我仍然討厭它。她抱怨吃、穿、住、行。

夏天我喝涼水,她說涼水不好我就喝肚子。吃飯的時候急著和朋友出去玩。她說吃東西跑步會傷胃。春天,她和她的朋友們比賽誰騎自行車更快,她說這很危險。冬天,我不喜歡穿得很臃腫。她說會冷,我脫不下來。秋天,班級組織了壹次秋遊。她壹邊幫我收拾衣服,壹邊嘮叨著註意事項。我打遊戲,根本不聽。真的很煩人。那裏沒有老師嗎?真的。

有時候,對於媽媽的嘮叨,我甚至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對她的厭惡。我害怕如果我太過分了,我父親會生氣。慌慌張張的,就是不回家吃飯,吃完飯關上門,不看電視,在房間裏看動畫片。

然而,我的母親從不離開我。我躲在房間裏,她還壹直敲門,直到我開門,美其名曰“我們好好談談”。我最怕這句話。

都說我們談得很好,其實我壹直在低頭。她壹直在說話,偶爾問我,我只能說“嗯”“好”“知道了”“好”“沒有”。

我沒有力氣生氣,反駁,發脾氣。我只想好好哭壹場。突然明白了《大話西遊》裏唐僧說悟空的心情。

悟空,妳我其實是壹條船上的人!

好在我開始留在初中,壹種“長大獨立生活”的無憂無慮感攪動了我叛逆的心。當時覺得終於擺脫了媽媽的嘮叨,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了。校園裏的空氣不再沈悶,而是異常清新。

那時候,高考進考場的前壹刻,我媽的表情比我還嚴肅,好像進考場的就是她。看著滿眼的同學走進考場,她憂心忡忡,堅定地說:“不要怕,放松點”。我懷疑這句話是對自己說的,因為顯然她比我更害怕。“劉歡老師說,大不了就是從頭再來。看這支筆。妳有所有這些入場券嗎?再看看。我擔心我錯過了他們。還有什麽?哦,對了,家長會的老師說要2B鉛筆,在考場上要聽從老師的安排。老師說盡快停止寫作...“還好那天爸爸在場,幫忙制止了媽媽的嘮叨,我對她笑了笑。

那時候只有我知道,當我背對著他們走進考場的時候,我的眼睛無緣無故濕潤了。我想起我在小學時生病了。雖然我媽很生氣,抱怨我沒註意,但她還是在我晚上睡覺的時候,時不時的過來摸摸我的額頭,生怕燒不下去。我想起了初中。以為自己長大了,還是把攢了壹個星期的衣服拿回家讓媽媽洗。那時候家裏沒有買洗衣機,我媽就壹邊洗壹邊嘮叨我沒長到衣服,但是她還是把我的衣服洗的幹幹凈凈。想起高中時,每個周末她都精心準備美味又營養的“媽媽湯”,從鎮上坐車到縣城上學...

那時候我才明白,媽媽的嘮叨,是因為我是她永遠的牽掛。在她不知疲倦的嘮叨和我不知疲倦的嘮叨下,是她的緊張和對我的關心。

不得不感慨,有時候,成長真的只是壹瞬間。

高考結束後,我們壹家人去旅行了。在廈門集美中學外的湖邊休息,遠處傳來哭聲。壹位媽媽壹邊小心翼翼地擦掉不小心粘在孩子衣服上的冰淇淋,壹邊焦急地說孩子不小心,最後安慰孩子。

我不禁想:我太幸福了。看旁邊坐著的爸爸媽媽,壹人抱著壹個小菠蘿。兩位老人每天都在小吵小鬧,自己也不差。

進入大學後,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壓力。終於,小時候擺脫媽媽嘮叨的願望實現了。他們在我老家,我在外地。我離他們更遠了,但我壹點也不開心,反而失落。經過考慮,我決定不回老家,不去大城市發展。

我給我媽打電話告訴她,她在電話裏安慰我說:“我兒子長大了,應該去外面看看世界。他的兒子沒有理由長大後和父母在壹起。我們不需要妳擔心。好好照顧自己。如果在外面太累,我允許妳回來休息壹兩天,有空多給我們打電話,順便給我們找個好媳婦。隔壁的花子小孩在打醬油,我們的孫子還沒見影子呢……”

這壹次,我沒有打斷媽媽的嘮叨,但我覺得她的嘮叨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溫暖的話。

妳不能魚與熊掌兼得。大城市打拼的機會更多,但我離父母很遠,照顧不了他們。我打電話問他們,他們都說好,不用擔心我,讓我放心,註意身體,我也說好,讓他們不要擔心,照顧好自己。

但是,只要心裏有牽掛,就忍不住擔心,直到看到身邊有牽掛,才能真正放心。所以,人生很多時候,很多選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想我和我媽相處的點點滴滴,她嘮叨的時候占據了我大部分的回憶,而我真正和她相處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完全和她在壹起的時間只有8年左右。

初中以後,我開始留校。直到我出了社會,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曾經在某處看到壹句話: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在朝著越來越近的方向發展。只是家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但家人也是最離不開的。

媽媽也理解,所以她說:“壹只成年的鳥應該自己飛到外面去看看這個世界。”

慢慢長大,到了結婚生子組建另壹個自己的家庭,父母的角色越來越靠後。等他們老了,記憶力變差甚至身體有問題,他們就成了“孩子”,我就成了他們的“父母”。

但那又怎樣?這不就是真正的“烏鴉反哺”嗎?

小時候,我是個孩子。他們是父母。他們照顧我,包容我。他們長大了就是“孩子”,我就是他們的父母。我照顧他們,容忍他們。

就像他們珍惜照顧我的機會壹樣,在他們生命的最後壹刻,上帝也給了我照顧他們的機會。我很珍惜,也很幸運,因為上天給了我壹個照顧父母的機會。

所有的事情都要結束。當他們準備離開的時候,我可以盡壹個兒子最後的孝心,感謝他們。

父母在人生中還是有去處的,父母只有回家的路,所以去做,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