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重視春季保健,而老年人更應重視春季保健,做到未病先防,防止病情變化,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是陽氣逐漸萌發的時候,也是四季之首。與肝相對應,春季養生是四季養生的基礎。那麽《內經》是如何論述老年人春季養生保健的呢?
從《內經》管窺春季養生
《蘇文保全明行論篇》認為“人與生俱來天地之氣,四時之成法”,所以人與自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即“天人相應”,人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學陰陽”,順應自然變化的規律。
如《蘇文·四氣調神》所言:“四時陰陽之人,為萬物之本,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在生長之門,隨萬物浮沈...所以四時陰陽之人,是萬物之始,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生禍,逆之則不堪重疾。”
要從四季的陰陽變化入手,才能做到“挑剔”。《靈樞本身》篇也說:“智者之養生,必適寒暑。”還強調人體必須適應四季的自然變化規律,以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內經》根據四時自然變化調理臟腑學說中,特別重視春季養生,認為春、三月是大自然推陳出新、生命萌芽的季節。
《四齊調靈》說:“春三月,此謂陳之生,天地皆生,萬物皆榮,晚臥早起,大步朝庭,緩行,以使生,生而不殺,予而不取,賞而不罰,此為春之應,養生之道。”
指出春暖花開時節,陽氣生發,人們應以“生命”為中心,從心理調節、起居飲食、運動健身等多方面調理人體,否則會“傷肝、使暑寒、少服老人”。
此外,《靈樞天年》說:“五十歲,肝氣開始衰退,肝葉開始變薄,膽汁開始死亡,目不明。”指出肝氣衰竭可導致其他臟腑衰竭,從而啟動人體衰老的過程。也就是說“人老肝先衰”,而春氣通肝,如草木。草木要在春季發芽生長,春季肝臟活躍。
因此,中醫秉持“天人相應”的思想,提出老年人春季要註意養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病後防變,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