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至日夏天剛過,如何調理?中醫提醒:防暑降溫,健脾養心。

至日夏天剛過,如何調理?中醫提醒:防暑降溫,健脾養心。

夏季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長的壹天。夏季至日過後,殷琦開始增長,楊琪開始衰退。因此,蘇文的精脈理論說:“在夏季至日的第45天,殷琦略有上升,楊琪略有下降”。

古醫典《靈樞順氣壹日分四部》說:“春生夏,秋收冬收,氣正常,人也要有所反應。”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氣候,所以對人體有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經典研究所提醒您,當前時期,要註意防暑降溫,健脾養心!

壹個

預防中暑,緩解情緒,避免倦怠。

“但夏天的至日並不熱”,“夏天的至日是盛夏的起點,但並不是最熱的時候。從盛夏的至日開始,經過三個“三伏天”,就進入了壹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黃帝內經蘇文《四氣調神》認為,夏天“天地和合,萬物華而不實”。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情緒,緩和自己的心情,避免煩躁和憤怒,以適應炎熱的夏季氣候。

平日註意消暑解渴,泡壹杯綠茶或菊花茶、荷葉茶,既補水,又清熱解暑。

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在安靜的環境中專心思考問題或放松心情,不僅有助於平靜心態,還有助於緩解煩躁情緒,達到“與精神相融”的良好狀態。

夏季至日過後,溫度和濕度逐漸增加,人們出汗更多,體力消耗更多,經常感到虛弱無力,提不起精神。

可以適當早起,中午睡個好覺,每晚11點前入睡,中午午睡。

運動應在清晨涼爽時進行,禁止在烈日下運動。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應減少戶外活動。

選擇遊泳、八段錦、太極拳、慢跑、健美操等。,進行合理的運動強身健體,防患於未然。

脾氣健康,防濕邪,忌貪涼。

夏季至日,人體氣血舒展,脾胃功能相對減弱。大多數情況下,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比油膩食物、滋補湯和大魚大肉更受歡迎。

註意清淡烹飪,少油少鹽,多煮少炒,調理脾胃。

《內經》說“春夏養陽”。適度保暖,盡量減少或避免吃冷飲,保護脾胃陽氣。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人們往往穿得太單薄,生活在溫度過低的空調環境中,肆無忌憚地吃冰淇淋、冰鎮西瓜、冷飲。

這些做法容易損傷脾陽,導致濕滯,常出現胸悶、惡心、腹瀉、便溏、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乏力、舌苔厚膩等表現。有些女性還會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癥狀。

所以保健要註意除濕健脾。

飲食調理可以吃壹些能健脾祛濕的芳香之品,宜用清淡清化的原料,如黃瓜、蓮藕、豆腐、米仁、山藥、蓮子、絲瓜、冬瓜、綠豆、西瓜、甘蔗、梨等。

註意食療,調節休息,保養心臟。

《蘇文四氣調神論》說:“使誌不怒,使華英作秀,使氣發泄。若愛在外,此夏之氣,當是成長之道。”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其美在面,喜在心,汗在液,氣在夏。

中醫講究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夏天是滋養和保護心臟的重要時間。

心火屬火,夏季炎熱,飲食宜清淡,寒涼、刺激性及油膩食物不宜多吃。

我國素有“冬至日餃子夏至日面”之稱,夏季至日酷暑難耐,人體營養隨汗液流失,可能導致食欲不振。可以適當選擇涼面等面食。冷面可以降火,刺激食欲,同時面食可以補充澱粉、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營養。

“春天吃芽,夏天吃瓜,秋天吃果,冬天吃根。”黃瓜、苦瓜、冬瓜、絲瓜、西瓜都是解暑開胃、清火利尿的好選擇。

但也要註意“夏不想窮涼。”不能吃太多涼的,以免把產生頭發的太陽砍下來,於是就成了“濕”的幫手。

心氣過夏,五味中,苦入心。

飲食上可以適當清熱,比如苦瓜等苦味食物,避免太鹹太甜,也可以選擇綠豆湯消暑。

但需要註意的是,寒性體質和體質虛弱的人不宜多飲酒,多吃清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