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來看,高校職業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社會規範在個體身上的體現,也是個體接受和內化外部經驗以指導自身行為的重要形式。因此,高校職業道德教育對個人、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決定了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緊迫性。高校職業道德教育是基於當前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針對性應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嚴峻形勢給大學教育敲響了警鐘。就大學生的素質而言,存在著自私、偏執、單向的愛與理解、缺乏健康的人格取向、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等諸多現象。“此外,高校普遍存在重知識輕素質、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不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造成了高分低素質的怪現象。“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大軍逐漸成為高校的壹部分,大學生中自私自利、鋪張浪費的風氣有所蔓延。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甚至在進入職場之前,就有了強烈的功利主義擇業觀。對四川、重慶、山東、廣州等地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狀況的隨機調查顯示,61.2%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知識分子的職業道德雖然總體還不錯,但還存在壹些問題,31%的人認為不盡如人意,只有4%的人認為不錯,3.8%的人認為相當差。同時,他們還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動機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近2.1%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就業的主要動機是“社會地位高、受尊重”,7.9%的人是“對社會貢獻大”,高達35.2%的人把工作穩定作為首要條件,其次是完全被動,沒有其他工作機會。大學生往往很註重工資待遇和工作地點。去大城市工作,工資待遇好,幾乎是大部分大學生的共同願望,這就導致再就業市場上有些工作,有些工作卻無人問津。有些女大學生畢業後不急著找工作或者根本不找工作,而是忙著征婚解決未來的問題。在職業素養方面,當代大學生的奉獻意識明顯弱化,非常重視奉獻與需求的正比關系,將其放在同等位置,功利化傾向明顯。他們有成就事業的欲望,但缺乏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可見,在高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如果不重視,將直接影響到能否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二,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發展階段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自己與外界的關系,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大學時期是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和自我統壹性確立的時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逐步克服從學校走向社會過程中的壹些不適應和障礙,是這壹時期的主要心理學課題。高校職業道德教育有利於這些課題的實現,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雖然大學生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沒有能夠在經濟上自立,並充分履行他們作為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其典型的心理表現是內心矛盾,誌向不明確,目標遠大但缺乏可行性,往往采取極端立場,看問題膚淺,缺乏長遠性和深度,對人對事情緒化。目前,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階段,新的觀念正在逐步建立。此外,大眾文化風起雲湧,精英文化處於角落,經典被瘋狂解構,傳統信仰逐漸被顛覆,道德觀念逐漸淡薄。當前的社會背景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自我意識產生深遠的影響。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自我意識的加深和成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他們熱衷於新事物新思想,敢於嘗試和創新。對於復雜多變的外部世界,青年大學生往往成為易感群體,容易在物質生活中迷失自我,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培養有職業道德的人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壹。高校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因為職業道德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教會學生基本的職業道德知識,教會學生如何處理職場中與人和工作的關系,如何遵守職場中的規範,如何在工作中創造價值和自我成長,這些都是個人素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在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中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記憶,拓展了學習空間和內容,認知能力進壹步提高;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踐行職業道德,讓他們知道如何在工作中正確行事,是讓他們學會做人和生存的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教育要求職業創新,職業創新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雖然學生可以通過忽略高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來學習許多其他的東西,但是沒有職業道德教育的學習將是不完整的,並且與個人素質發展的整體觀相違背。因此,只有加強高校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填補素質教育的空白,滿足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需要。第三,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是學生就業的客觀要求。隨著教育逐漸與市場接軌,能否適應市場的需求,服務於經濟建設,成為評價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在經濟大潮中,用人單位對教育系統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嚴格的要求。除了紮實的基礎、專業的知識、足夠的創造力、工作熱情和團隊精神,微軟研究院非常重視人才的職業道德。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劉建軍表示,對於人才來說,更註重實踐能力,但更註重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對工作環境和待遇挑剔,讓用人單位很無奈。因此,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將職業道德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希望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為他們進入職場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如何選拔道德品質好的人才,成為很多大公司招聘人才時最大的難題。從學生到專業人士,人力資源經理對畢業生缺乏哪些方面的看法是壹致的。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招聘經理毛平說,公司每年招聘數百名大學生,占年招聘量的40%~50%,但即使是進入公司的學生,也需要不斷強化壹些基本的職業規範。比如每個部門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財務部門和人事部門的壹些秘密是不能透露的,但是剛畢業的學生往往意識不到這壹點,把不應該公開的文件放在公開的地方,對公司和自己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與此同時,現在大學生面臨國外競爭的問題,而這些對手都是在中國的專業素質明顯更高的外國畢業生。如果學校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就很難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對於企業更看重學生的態度、責任感等職業道德的問題,有專家分析,由於大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看重的不是成績單上的分數,而是他們學習和融入的速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態度和素質有關。大學生如果沒有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訓,自然會拉大人才供給方和市場需求方的差距,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可以適應人才市場對大學生的要求和人才市場對教育提出的挑戰。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修養,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需要的新人,肩負重任。大學生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重任,加強自身修養更為重要。子曰:“古欲明明優於天下,先治國;如果妳想治理妳的國家,妳應該首先把妳的家人聚在壹起;想讓家人在壹起,先把身體修好。”(見《大學》《大學要章》)孔子把修身養性與持家、治國、平天下緊密聯系在壹起。蒙克也是如此,他說:“所以天會塌下來給斯人,所以我們要先苦他們的心,苦他們的筋骨,餓他們的身體,空他們的身體,亂他們的行動,所以要忍耐,得他們所不能得的。”(見《孟子》卷六《告天下》)當代大學生是四化的棟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自覺自覺地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在理想、道德、教育、紀律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趕上時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壹)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意識。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透徹,認識越正確,修身的自覺性就越高,修身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發現錯誤傾向,少走彎路,避免挫折。修養要遵循“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方向。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文件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政策。必須認真學習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即德育課)。還要認真學習倫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現代管理學等與思想道德修養相關的知識。只有理論上堅定,才能行動上堅定,才不至於隨波逐流,隨波逐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壹個人的思想道德狀況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的。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而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也是道德的源泉。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社會實踐和與人交往中表現和形成的。人要修養自己,改造自己,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來進行。沒有社會實踐,就沒有修養和改造。人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列寧曾指出,舊社會留下的最大弊病之壹就是“書本與生活實踐完全脫節”。雖然我們可以借鑒儒家的“自省”、“自訴”、“三省吾身”,但其最根本的缺陷是脫離社會實踐,所以收效甚微。就像明朝的黃冠說的,“幾十年後在明道還不夠純潔。”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國情和農村情況,聽到和目睹改革開放的新氣象和許多新問題,既激發了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誌,也看到了改革開放面前的不平之路和教育與形勢發展的差距。平時,大學生在校的許多活動,包括第二課堂活動,都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也是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比如走黨、團、學生會、系、班幹部崗位,工作實踐,參加集體組織的各種有益活動,如參觀、社會調查、教育實踐、專題報告、研討會、聽磁帶、看錄像、電影、進行書評、影評、娛樂體育比賽等。每個學生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也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品德。他可以從同學的評論中得到大家對自己思想品德的評價,學習別人的優秀品質,從而促進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曾說:“人沒有鏡子就來到世界上,不像費希特哲學家說我就是我,所以人最初是通過別人來反映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頁註)說明了人要像照鏡子壹樣,從認識別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尤其是壹個健康的集體,對培養壹個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影響更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在書本知識與現實之間搭建多層次的立交橋,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社會,豐富思想,堅定信念,陶冶品德。
(3)向先進人物學習
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做人,培養高尚的情操。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期。以先進人物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攀登更高的思想境界。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有道理。學習先進人物,既可以從歷史中學習,也可以從現實中湧現的大量英雄身上汲取高尚品質,更要註重學習身邊先進典型的精髓。取長補短,尤其是同行的進階職業軌跡更發人深省。因為時代和環境差別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差別。
(四)掌握批評武器,發揚“慎獨”精神
思想道德修養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主要是壹個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過程,要求人們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即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短處、優勢和不足。優點、缺點、長處和弱點對壹個人來說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嚴格解剖自己,才能不斷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也就是說,我們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像掃帚壹樣,要經常打掃灰塵才能除去;我們應該采取負責任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真誠地指出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同時,其他人也要虛心對待,認真反思自己的批評。在我們大學生中,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優缺點沾沾自喜,卻不願意被別人糾正,這是片面的,不利於思想道德修養。自我意識是修身的關鍵,要提倡“慎獨”的精神。“慎獨”出自中庸之道,原話是:“不要隱晦,不要隱晦。故君子慎獨。”意思是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總是很謹慎,在別人聽不見的時候也很警惕。最隱蔽的東西最能展現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展現人的靈魂。所以君子在獨處無人監督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不做不道德的事。“慎獨”精神從防止未成年人耽誤、培養自覺自我改造的精神等方面來看都是有價值的,是思想道德修養更高境界的體現。
(五)思想道德修養與學習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相結合。
壹個人的思想修養,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理論學習,可以積極指導自我修養,通過實踐檢驗自我修養的效果。而法律法規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人們培養自己的思想和自覺行為,約束人們的越軌行為。在校期間,大學生要努力學習,模範執行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因為這些規章制度是緊密結合高校實際貫徹法律法規的行為準則,是保證高校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是促進大學生朝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健康成長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養是壹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要想有高尚的思想和情操,就要善於總結提高,下大力氣。思想道德修養,妳要自覺,妳要踏實,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日積月累才會有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