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9讀數03-01
中國人說話健康——求人不如求己。
中巴麗人
精彩試聽:
1.要想調和各臟腑,首先要過脾。
2.越是有營養的東西,越需要脾的強大功能來吸收,健脾才能進補。脾若虛弱,則虛而不補。
3.“脾胃虛弱是百病之始”。
4.脾的運化能力較弱,脾虧了,五臟原穴就會被摩擦。
5.脾臟感覺有堵塞的時候,揉揉六腑的穴位。
6.“少吃多味,多吃吃虧”和“勞傷脾”。
1.要想調和各臟腑,首先要過脾。
如前所述,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由脾主導。此時要密切註意季節的轉換,調理好脾胃。如何調養脾胃?脾在五行中屬土,所以喜歡土裏長的東西,比如土豆、紅薯、山藥、花生。
有時候,妳可能會突然想吃紅薯、土豆之類的東西,或者想吃甜的東西。這就是脾臟在告訴妳的,給它更多的能量,它會幫助其他內臟。比如妳突然想吃點糖醋,那是因為它想補肝;如果妳想吃壹些又甜又苦的東西,比如巧克力和咖啡,它想滋養妳的心臟...
總之,要想調和諸臟,首先要過脾。
2.脾必須補,才能補;脾不好,不補就會導致虛。
許多人想通過吃壹些好的東西來滋補腎臟和肝臟...其實進補是以脾胃先受為前提的,這樣五味才能表現出來;脾胃不納,五味不出。也就是說倉庫已經滿了,裝不下東西了,怎麽送出去?
營養越高,脾臟需要占據的功能就越多。所以,首先妳要有壹個好的脾,強大的功能來彌補;脾不好,又想補其他臟腑,就會導致虛。
“金元四大家”之壹的李東垣看到了脾胃在五臟中的重要性,寫了壹本書叫《脾胃》。書中有壹句名言:“脾胃虛弱是百病之始。”——脾胃養好了,百病不生,人的正氣就足了。當時他發明了壹個著名的方子——補中益氣湯。可以吃補中益氣丸健脾和胃,還有壹些其他的中藥,比如沈淩白術丸、七匹丸、人參歸脾丸,都是健脾的。
知道了脾臟的重要性和作用,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健脾了。
我之前提到過很多健脾的食物,也有很多現成的食物,比如山藥糯米粥、小米粥、玉米粥、胡蘿蔔、白蘿蔔(都是健脾補肺的)和南瓜...這些都是健脾的好東西。
請記住,進補必須先過脾。不經過脾,什麽都補不上。
3.如果要健脾,就揉五臟原穴。
健脾的穴位是體內最多的,隨處可見,可以隨意觸摸。比如五臟的原穴屬於脾,屬於土,與脾相連。
如果妳覺得脾的運化能力有點弱弱的(脾虛主要有以下表現:吃不下飯,沒有動力,感覺很累,想蜷縮,白天總想睡覺...),然後揉五臟原穴!
肺的原穴是太原;
脾的原穴是太白;
腎的原穴是太溪;
肝的原穴為太沖穴;
心包經的原穴是大令;
心經的原穴是神門;
這些穴位都是健脾的,能給脾以力量。
4.如果覺得脾有點堵,就揉揉六腑的關節點。
如果覺得脾有點堵,脾胃不運,就用六腑結合穴。六腑是指大腸、小腸、胃、三焦、膽囊和膀胱。
其中,大腸的關節點在肘部附近,稱為曲池;
小腸的關節點在肘內側,稱為小海;
胃的關節點在膝蓋骨外側下方約四指寬,稱為足三裏;
三焦的關節點在肘後,稱為天井;
膽經的關節點在膝蓋旁邊,叫陽陵泉;
膀胱經的關節點在大腿根、膝窩下,稱為委中穴;
這些都是健胃健脾的穴位,可以幫助脾臟運化。
如果照鏡子覺得臉有點腫,有眼袋,上眼皮腫,肚子也腫...這就是“壹切濕脹皆屬脾”。有了這個癥狀,妳就知道是時候健脾了。
腫脹是脾內痰濕所致,需先開竅。不是虛的癥狀,讓人覺得虛弱,不想動;濕使人覺得壹切都在向外膨脹,感到悶頭脹,九竅不利,處處難受。此時應迅速揉揉胃的關節點足三裏,撥弄膽經的關節點陽陵泉。感覺麻木了,效果就出來了。
也可以敲肘後三焦的關節點——天經穴。“破瀆之障,水道出。”敲天井穴可以排出體內濕氣,運脾。可以說,所有的穴位都是從不同的通道穿過脾臟的。
我把這些穴位提供給妳,妳可以根據身體的感覺隨意選擇。比如妳因為生氣而覺得不可理喻,就先敲天井;也可能是因為吃的有點多,先揉揉足三裏...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不同的穴位。
另外,有香味的中藥叫藿香正氣(藿香,壹種芳香的東西,能醒脾,使之正氣——氣又能扶正)。是壹味祛濕散寒,健胃健脾的良藥。如果感覺脾臟有點堵塞,脾胃不運化,也可以配合穴位使用。
如果不能消化食物,從脾經本身學習健脾更方便更容易。先揉太白穴,脾的原穴,再揉公孫穴,公孫穴在太白穴上方壹寸。此外,膝窩下還有壹個健脾祛濕的大穴——陰陵泉,是脾經的關節點。多揉揉,就能把體內的濕氣趕走,好血也能過來(因為濕氣占據了好血的位置)。舊血不去,新血不生。
此外,兩肋間有兩個穴位叫章門,是脾的收藏穴。集合就是脾的能量聚集在這裏,所以當肋骨被擊中時,脾的能量被調動起來。而且,章門穴是肝經上的穴位。借助肝脾之力,能量會更大。
所以,有空可以去敲敲漳門。實際上,當妳敲脈的時候,妳甚至敲到了掌門。為什麽號召大家多蹬蹬肚子?因為整個腹部屬於脾管,妳可以通過推腹使脾健康。
當妳知道了這些原則,妳就知道妳是需要補充,還是先談壹談。可以用白蘿蔔胡蘿蔔煲湯,既補脾又清脾。如果不知道脾胃虛寒,也沒關系。山藥健脾,蘿蔔清脾。可以把山藥和蘿蔔壹起煮,健脾清脾。具體比例看妳當時的情況。如果脾胃堵得厲害,就多加些蘿蔔;如果太淡,就多加點山藥。
總之,記住壹個原則——不行就不補。不起作用的時候,補藥就變成了平淡的。補藥進不去,就止步於此。
當妳記住了這個原則,處理任何事情都變成了壹種直覺,妳覺得妳應該去做,就會很舒服。
慢慢學會利用自己身體的這種感覺。其實這種感覺是妳久違的朋友!如果妳習慣用邏輯思維做事,就會拋開身體感受,那麽人為什麽事後會後悔做了某件事?是因為我做了我認為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我的身體不喜歡。所以,我們所做的壹切,都要身心合壹。
脾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凡,也就是壹種平和的生活狀態。其實這也是萬物的規律。《道德經》中說“致虛,以靜”就是使脾保持平和的狀態。“萬物同心,我能回首”,“萬物皆繁”,眾生皆長,最後歸脾——“歸根結底是靜”,“靜是救命”——從頭開始,重整旗鼓,恢復精力。如果能學會這種保命,精力無窮,四季輪轉,生生不息。
有這個能量,就能知進退,謹慎到底,過上安穩的生活。這也是《黃帝內經》、《道德經》提出的養生之道——“知而不危”。任何事情都得有壹個基礎平臺,妳得在這個平臺上起步。“九層臺起於基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打好後天的基礎,必須靠脾。
5.“少吃多味,多吃吃虧”和“疲勞傷脾”
知道了脾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健脾,按摩經絡,吃壹些健脾的食物,同時遠離傷脾的東西。
傷脾的東西是什麽?吃多了累了會傷脾,就這麽簡單。“吃多了胃會疼”——吃多了胃會受不了。俗話說“少吃多嘗,多吃吃虧”。少吃點,真的能吸收營養。吃多了會卡在那裏。如果不能吸收,就會變成毒素。所以吃的少,就能吃的多。妳必須記住這壹點。
古代天真論中說“妳孜孜不倦”,意思是妳做壹些工作其實是很開心的,不會覺得累,還可以喚醒精神。所以,疲勞不能讓人疲勞。但是,如果妳太累了,妳工作的時候不開心,妳就很容易累。
脾有壹個特點——“思傷脾”,脾喜思,愛想細節,這是脾的壹個天性。所以,脾的運化能量不足,妳就會執著於小事,不停地苦思,所以妳就焦慮,煩惱。這個時候再工作就容易累,而且會傷脾,所以思維傷脾,疲勞傷脾。知道了這些,以後就盡量不要做傷脾的事情了。
所以吃好睡好才能恢復正常。脾是平凡的臟,平凡是真,平凡是幸福,平凡是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