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扁鵲六死與古代醫家十死

扁鵲六死與古代醫家十死

扁鵲六死與古代醫家十死

簡介:

最近比較關註《黃帝內經》和中醫的治療,發現傳統醫學真的很講究天人合壹和患者自身的能動性。俗話說,好醫生對病人是有壹定要求的。西方人在二十世紀才註意到“讀者”和受者的作用,而我中醫從壹開始就強調醫患互動。據說,郭宇對待那些官員,必須先住簡陋的房間,穿破爛的衣服,去掉傲慢,才可以被對待。這是對“醫生隨心所欲”的最好詮釋。

據歷史考證,扁鵲是古代黃帝時代的壹位醫生。他到處行醫,拯救生命。人們非常尊敬他。因為他

所到之處,他熱心為人治病,解除人們的痛苦,所以人們把這個醫生比作會給人們帶來好消息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為“扁鵲”,可見扁鵲是壹位傳奇人物。

然而,我們現在贊美的扁鵲,據史書記載叫秦越人,也叫藝鷺。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為“扁鵲”。這位醫生名叫,出生在魯,醫術精湛,學識淵博。他周遊全國,拯救生命,因此被尊稱為“扁鵲”是合乎邏輯的。

他是戰國時期壹位著名的醫生。正是他奠定了醫學上脈診方法的基礎,開了醫學的先河。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等。在趙的婦科,周的五官科,的兒科,無數的病人通過針灸、針刺、推拿、熬湯、熱燙而痊愈。他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成為後世醫生學習的榜樣。包括在教科書中的《扁鵲與蔡桓公的相遇》至今仍廣為流傳。

在古代,扁鵲說,“有六種不治之癥”,也就是說,他治不好六種病人。它們是:傲慢,不管什麽原因,都不會被治愈;輕身而重財,兩治也;衣食不遂,三治不愈;陰陽合,氣不定,四不愈;不能吃藥,五個療程都治不好;如果妳相信女巫而不相信醫生,六次治療都不會痊愈。這六種病人讓醫生束手無策。

大意是:如果桓侯能提前知道不為人知的疾病,讓壹個好醫生及早診治,那麽這個病就能治好,他的命就能保住。人生病的原因很多,疾病的發展和轉化極其復雜,但醫生認識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和手段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要慎重對待以下六種:壹是驕橫放縱、目中無人、傲慢無理的人;二

只看重金錢而不看重健康的人;三、對服裝、飲食等過於挑剔的人。又適應不了;第四,氣血紊亂,體內器官嚴重衰竭的人;第五,身體極度虛弱、不能吃藥或不能忍藥的人;第六,只信鬼神,不信醫學的人。有這樣的情況,很難治療。

壹個或六個是無法治愈的。

1自大,不管什麽原因,都是治不好的。

就像扁鵲看齊侯的顏色壹樣,齊侯的畸形屬於不顧理智的狂妄。也就是說,不講道理的人。

扁鵲見自己有病,誤會扁鵲,說扁鵲只想謀利,把沒病的人當成自己的功勞。這是非理性的表現。然後現實生活中會有壹些患者,就是他根本不講道理。妳告訴他什麽理由?妳告訴他不要做什麽,他說為什麽我不能做,然後他就做了。他只是不做妳讓他做的事。病人是講道理的,首先是要相信醫生。

2輕身而重財,兩治也。

所謂輕身重財,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很充實。比如,妳努力工作,愛錢如命,那就屬於知識分子合體,看重金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很多人存了很多錢,透支了健康。

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大。甚至有人把這叫做時尚和自我實現,在中醫看來是非常不可取的。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有很多迷茫的想法,比如40歲前拼命賺錢,40歲後用錢買生活。到那個時候,妳可能40歲以後都不富裕,也可能買不到這種生活。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是根本的東西,所以現在我們把身體放在第二位,把身外之物,身外之名、利、利,放在前面。這在扁鵲是很難治療的。

3衣食不遂,三治不愈。

許多人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疾病。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現在暴露在由過度的生活、暴飲暴食、閑暇和討厭的工作所造成的危險之中。妳應該什麽時候睡覺,妳應該好好睡覺,如果妳在11之前睡覺,那麽妳就會聚集少陽的陽,妳的膽,妳的勇氣,產生壹點陽,這對妳有好處,就像養育了壹個美好的童年。那麽,如果妳有壹個富裕的童年。只有當妳有壹個健康的年輕人和發育良好的壯年,妳才能有壹個好的晚年。如果妳是青少年,妳會毀了自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妳的身體會提前處於透支狀態。

溫飽簡單來說就是人的行為要適應壹年四點,壹天十二點的規律,根據變化及時調整。人體能及時適應四季的變化,身體能始終處於有機和諧的狀態。

首先身體和諧,然後妳和別人和諧。然後妳就生氣了,對人肯定沒意見。妳跟人相處就沒問題了,然後社會就相對和諧了。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人與社會就會和諧,這就是和諧社會。所以和諧社會是我們身體在壹個很大的基礎上,五臟六腑首先要和諧,這是很重要的壹點。

4陰陽合則氣存不定,即使不愈。

所謂陰陽結合,就是陰陽指的是人體內的氣血。氣血紊亂,則五臟六腑也會紊亂。其實中醫還有壹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五臟皆有神。

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壹些人,會出現錯別字或者亂字。當妳說話時,妳的舌頭變得僵硬。我本來要說的,但是現在我們馬上要開會了。他當時情緒比較低落,所以到臺上開會的時候,他先說,好了,現在散會。這在西醫裏叫用詞不當,但在我們中醫裏,就是心虛。

再比如意誌這個詞這兩個字,其實指的是脾之氣,誌指的是腎之氣。

這是什麽意思?在道醫的教材中,他認為這個意大利詞相當於脾的壹個功能,代表人的記憶。其實就是意味著妳的脾功能強不強,意味著妳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意味著妳的相關性。比如妳腦子裏記住的東西,可以和妳看到的東西立刻產生關聯,就是這個意思。意起作用,就是妳的脾、脾經充足,妳的意就起作用。而且這份遺囑裏的誌向相當於腎經足,意思是人活得很有決心。

5形痣不能吃藥,5次也治不好。

這是什麽意思?意思是妳太虛弱了,連藥都吃不下。病已經到了很深的程度,我連藥都喝不下了。我該怎麽治療?所以這個時候,很難治療。如果想治好,還有壹個辦法:艾灸。但是壹定要找壹個好的中醫給妳治療。

什麽樣的醫生才算是可以托付的好醫生?

在《扁鵲傳》中,他曾經說過壹句話,就是讓聖人預測,讓良醫早做事,讓機會成為可能,活下去,活下去。據說如果聖賢能預知人生的第壹次細微變化,那麽就是這樣。可以讓名醫早做事情,早搞治療。可以慢慢治愈。所以不能吃藥,也就是說在非常非常虛弱的時候,不能想到去看醫生。

6信巫不信醫,6治不好。

因為以前人們得病很單純,遇到狂躁癥就覺得自己好像被鬼附體了,然後就去看這些巫師。其實在書寫符號的過程中,畫符號的工具就是壹味中藥,叫朱砂。是朱砂,就用那些朱砂寫這些符號。畫完這些符號,燒了給妳點水。飲用水可能是葛根湯,所以葛根又入陽明胃經。

那麽我們前面說了,像精神病這樣的患者,很大程度上會體現胃經病和腎經病。當妳在胃經病的時候,朱砂可以安神,是《神農本草經》中上品藥材的首選。而且這個藥本身,是重金屬,所以更能調節元氣。然後,我給妳喝葛根湯,葛根入陽明胃經。於是我治好了病,妳以為是巫師治好了妳,其實是中醫。

二、十無藥可救。

後人在扁鵲的基礎上發展了“十仙”,即“操情欲,不愛惜自己,為壹”;尷尬而禁錮,無瀟灑之趣,二是也;怨人,生煩惱,三也;今天要擔心明天,往往壹年算壹百年,四次;房中喧嘩,耳目荊棘,五也;普遍殺戮,六也;睡眠不適,飲食過度,七也;避病避醫,使虛實寒熱,八也;多服湯藥於敵胃,元氣漸耗,九也;以死為苦事,再想到六親及其家屬永生難舍,十也。

1操色欲,不愛惜自己,壹也。

也就是說,我們都是壹次又壹次被欲望所驅使,淫蕩是指過度。如果我們的欲望太過分,我們不知道我們珍惜自己。這個病沒有法治。如果我們不珍惜自己,談什麽都是徒勞的。妳不能讓妳的欲望沒有邊界。

《黃帝內經》裏已經說了,閑少欲。閑在古代還有另外壹層意思。意思是柵欄。也就是說,妳要對自己的欲望有壹切約束。欲望不是不可以,但應該少壹些。所以,首先,在壹個層面上,是健康的。他對身體會很小。然後妳有了人,以後還會有別的。

尷尬和禁錮,沒有瀟灑的情趣,二來,

很多人生病是因為孤獨,沒有興趣。我不知道該怎麽辦。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所以比如有壹些做家庭主婦的女性,因為妳沒有更多的樂趣和可以玩的東西,所以回來後,每天都會看到老公。這對他來說是不對的,對他來說也是不對的。老公又不在乎妳了。老公又來了,又來了。這造成了家庭的極大不和諧。

同時這還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引起疾病。因為抑郁,所以會生病。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結核、子宮、子宮肌瘤的女性,和我們的情緒抑郁有很大關系。想多了傷脾,怕多了傷意誌傷腎。所以妳的氣質有很多問題,會引起各方面的情緒病。

3怨人,惹事,三也。

古人把頭發稱為“三千煩惱”。頭發和煩惱有什麽關系?

因為如果心煩意亂,肝臟就會淤血藏血,然後肝血的功能就不強了,頭發就會慢慢幹枯,然後變白。還有就是腎經虧虛,這是壹個相。頭發花白了怎麽辦?這種人特別不穩定。這種人很聰明。我只是壹會兒這樣想,壹會兒那樣想,也就是壹整天。壹會兒這樣,壹會兒那樣,於是他的頭發壹會兒會陰壹會兒陽光就變灰了。說人們對已經發生的麻煩感到擔憂,感到悲傷和受傷,這是可以理解的。還有壹種人,對未來未知的事情憂心忡忡,是典型的無事生非。

今天要擔心明天,那就壹年壹百年。

這種人很可笑,但又有點危言聳聽。我每天都在想明天會是什麽樣子。我總是在想明天會發生什麽,明天會不會被車撞。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五室喧嘩,耳目皆刺,五也。

也就是說,如果妳辛苦壹天回來。然後家裏人每天總是在那裏嘮叨,嘮叨,沒完沒了的說。使此人,耳目皆刺。連耳朵都不清爽,眼睛也不清爽。看什麽都不舒服。回家看到什麽都覺得不舒服。這樣也會讓妳惡心。

6大屠殺,6也。

就像扁鵲的六大絕癥壹樣。他說他聽巫師的話,祈禱,廣泛殺人。在中國文化中還有壹種說法,那就是如果妳為了生存而殺人,妳就像是聽了壹個巫師的話。他過去的巫師經常獻祭和屠殺壹些動物。所以中國醫學的本質就是殺生,為了生存,為了活得更遠。如果妳靠殺戮生存,那麽妳離生活的初衷越來越遠,對生活本身並不是很有利。這是第六條。

7睡眠不適,飲食過度,七也。

就是日常生活沒有調整好。《黃帝內經》第壹篇,他致力於起居飲食。叫做“吃好喝好,生活規律”。

這個“昌”是什麽?妳壹定要像,比如太陽升起的時候,人的陽氣也會隨之升起,這樣太陽落下的時候,世間萬物就會匯聚。人的氣也要克制。那麽妳這樣做,妳就順應自然了。順其自然就好。

飲食方面,它講究中午以後不吃東西。如果不能,最好保持七八分飽。然後吃時令食品。

8.忌醫,導致虛實寒熱,八也。

就是我們說不想說自己有病。比如別人看到妳臉色蒼白,說妳病了就不高興。這都是禁忌。

那麽什麽叫“虛實投資寒熱”呢?也就是說,妳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所以,這將使假的和真的冷,熱跳。妳本來就是熱病,他錯給妳吃了熱藥。如果妳本來就是感冒病,誤給妳吃了感冒藥,那就非常危險,會導致妳的病無法挽回。所以這篇文章其實說的是醫生,就是第壹,妳對待病人的判斷不準確,妳找錯了醫生,這樣醫生拿錯了藥之後,妳的身體就不可挽回了。因為這種藥跟針不壹樣,以紮進去拔出來為宜。如果不堅持重點,對身體的傷害不會太大。喝了這種藥,臟腑會無語,臟腑不會說話,也不會喊叫。他錯了,錯了。趕緊給我換。妳喝了之後,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即使在我們的身體裏,也會造成,甚至造成壹些不可挽回的影響。

9多服湯藥而拮抗腸胃,失元氣,九也。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句古語是什麽意思?意思是沒事就想喝這個藥,或者沒事就補。壹天到晚,病人就是壹有問題就去找醫生,說妳給我補。總覺得空虛,現在的生活很好。不是很空。營養,兩者,遠不缺,關鍵是什麽。重點是我們有很多壞習慣。所以,沒事就瞎吃藥,瞎進補。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會對胃產生很大的藥用作用,胃承受不了。肝膽承受不起。他買不起這些藥品和藥物。這樣會逐漸造成元氣的喪失,那麽這就是亂吃藥也會造成我們身體的很多病變。即使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勸妳,可以靠體育鍛煉,洗腳,喝生姜糖漿。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就不要亂吃藥了。

10把死亡當成壹件苦事,然後很難放棄六個親人和他們的家人永生的想法。

很多人害怕死亡。不斷的關愛,其實關愛也會引起我們人體的很多疾病。現在我們有了壹些老太太,我感覺生活上沒有負擔了,挺好的。不過話說回來。最起碼,妳要別人打招呼。所以妳出去,別人說妳不好,或者別人說孩子買了別墅。然後妳以為妳的孩子相處的很好。但是妳家沒有買別墅,妳又抑郁了,然後就生病了。像這樣的疾病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作自受的病。就是說妳放不下,妳過得不好,妳有些病。所以傳統文化反復教導我們,人要活得更透明。

《莊子——集大成者》中提到“春幹時,魚與地相處。江湖中不如相忘。”意思是泉水幹涸,兩條魚用嘴裏的水分互相餵食才能生存。但與其在死亡的邊緣以這種方式互相扶持,不如大家平平安安的回歸大海,互不相識。

所以也就是說,如果莊子這樣表現大愛,不如隔河相望。

為什麽我們不都去海裏遊泳,各奔東西呢?就是分開遊。就是那種每個人都保持自己健康而不覺得對不起對方的發展,看起來沒什麽。實際上是壹種大同、大融合的狀態。所以這就是《莊子》裏的故事,大家都要好好想想,不要那麽多慮了。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先照顧好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壹是不要怕死,想清楚,二是管理好自己,讓人生盡可能活得精彩。

三、“六大不治之癥”的啟示

1“治不好”不是“治不好”或“治不好”,而是“治不好”

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在《史記》中指出“有則難治”。由此可見,作為醫生,我們並不是說要徹底放棄,而是說很難治療,所以要正確理解“不治之癥”為“難治之癥”。不應該理解為“治不好”、“治不好”甚至“不給治”。

作為扁鵲,他對病人的態度肯定是積極的,這是壹個醫德問題。他憑著高超的醫術,根據各地不同的風俗和疾病,積極調整自己的治療方法:有時當了婦科醫生,有時又要當兒科醫生,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因此,可以肯定扁鵲有良好的醫德。不難看出文章的結構安排,司馬遷對扁鵲及其“六仙”也持肯定態度。

2“基於疾病的工作標準”既要治標,又要治本。

《論蘇文的湯醅》指出:“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準,邪氣不滿足,此也。”這裏所說的“以疾病為導向”應該是指以病人為導向;“工作是標準”,也就是醫生是標準。明確提出了病人在醫患關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患者在治療上缺乏主動性,或者拒絕治療,或者不遵醫囑,或者把責任都推給醫生,那就是本末倒置。當然,提高醫生自身的技術水平是另壹個要求。

3.樹立正確的“疾病觀”

從中國的道醫理論來說,他們是用整體觀看待疾病,用辯證的眼光。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自身不和諧,然後各種致病因素就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導致壹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障礙。所以人體任何部位的問題都是內外環境不和諧的結果。“義內存,惡不可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只是“正”與“惡”鬥爭的具體表現。致病因素是必要條件,患者個人因素是決定性條件。所以,得了病之後,道醫主張節欲,積極調整節奏,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這些觀點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扁鵲的“六治”描述了傲慢、重視財富而忽視身體健康、溫飽不足、迷信鬼神等。,屬於典型的不和諧、不適應,對疾病的防治極為不利。同時,這些情況也不太可能是醫生單方面醫術所能解決的,需要醫生、患者、患者家屬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離不開患者的積極配合。如果患者對醫生缺乏最起碼的信任,不願意與醫生溝通,甚至根本拒絕治療,必然會使醫生的診療技能漫無目的,或者診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樹立壹個正常的“疾病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4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

我國古代醫學強調疾病的康復要分三分七。扁鵲非常重視疾病預防。從蔡桓公的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早治療,是因為他有防患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只要在初期就提前采取措施消除,這種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他曾非常感慨地指出:“人患許多疾病;客觀存在的疾病有很多種,但醫生苦於治療的方法太少。據經典記載,魏文王曾向扁鵲請教:“妳的三個兄弟都很擅長醫術。誰的醫術最好?扁鵲說:“大哥是最好的,二哥是最差的,而我是三人中最差的。”。”同時他解釋道:“大哥在發病前就把病治好了。當時病人自己並不覺得有病,但是大哥吃藥根除了病根,使得他的醫術很難被認可,所以他並不出名,但是在我們家很受尊敬。我二哥在發病初期就進行了治療,癥狀不是很明顯,患者也沒有感覺到疼痛。我二哥能夠用藥治好病,讓村裏人以為他二哥只對小病有效。

我治病的時候,是病情很嚴重的時候。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這時,他們看到我穿刺經絡,用針抽血,或在患處塗毒抗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竈,使重癥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迅速治愈,於是我名揚天下。“這些都說明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見預防的重要性。

考慮到這壹點,我們就不難理解,從“不治療”到“治療”的觀念,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樹立怎樣的“疾病觀”。面對並不嚴重的疾病,不要怕醫,要積極治療,不能因為小事失去太多,後悔莫及。當我們真的要面對不治之癥的時候,也要坦然面對。人的生命終將結束,微笑面對死亡也是壹種生活態度。但是,人們最應該警惕的應該是積極預防。不要等“病”出現了再去尋求彌補結果。結果,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人生的疾病如此,人生的事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