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保持頭腦清醒”

“保持頭腦清醒”

每當我過生日的時候,我都會感到焦慮。總覺得自己又老了壹歲,大腦的速度也相應變慢。

我們之所以對大腦反應如此敏感,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壹些人,他們年輕,充滿條條框框,說話做事“老氣橫秋”,甚至走路都很穩。

對付他們,妳要突破思維的堡壘,這會犧牲很多腦細胞,但這恰恰提醒了自己,大腦的衰老速度比身體快得多,甚至比身體早幾十年壞掉也不是什麽大事。網上曾經流行壹句話“有的人20歲死,80歲葬”,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身邊也有幾個90後老人,精力充沛,思路清晰。每次和他們交流,都沒有交流障礙,以至於會忘記自己的年齡。他們有著相同的特點——從小重視健身和大腦健康,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壹直處於學習和成長的狀態。

其中最牛逼的是壹位97歲的建築工程師,前兩年還在“打工”,幫壹些基層單位設計施工圖。疫情來之前,他每年都和妻子出國旅遊。疫情來了之後,他也坐立不安。他背著家人偷偷去了西藏,壹路上結交了許多新朋友。他長期不在乎年齡,每天過得很充實,要麽在家看書寫自傳,要麽出去見朋友或者看風景...

也許對別人來說,這些老人是在挑戰自己的生命極限;但對他們自己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幾十年來都是這樣,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就停不下來。

他們也從鏡像世界的另壹面提醒了我,大腦和身體的衰老速度並不壹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快,生命還是有很多可能的。

記得幾年前聽羅振宇提到“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生命變得敏感”,我也有同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從未放棄自我教育。每天讀書學習就像例行公事壹樣,避免我的大腦因為饑餓而變得麻木遲鈍。

在長期的學習和思考過程中,我真的感覺到自己對周圍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不僅在工作生活中經常發現別人容易忽視的問題,而且維權意識(維護大腦主權的意識)進壹步增強,更加清楚自己的底線和邊界,避免被別有用心的人帶入溝裏。

畢竟邏輯和思辨不是壹般人的強項。人的理性看似強大,卻從來不可靠。只要環境合適,時間充足,被洗腦不會比格式化電腦磁盤難。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學習和成長最大的好處不是升遷和財富或者所謂的自我實現,而是“保命”,即滿足馬斯洛曲線的更低層次需求(生理和安全需求)。

壹旦停止學習和思考,失去成長和進步的機會,其實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後果。在健康上繼續走彎路真的是致命的。不然怎麽會有那麽多人迷信壹些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哪怕身體越來越差?

吳軍老師在他的專欄裏專門談到了壹些留學生家長熱衷於在家裏購買高價保健品,卻無法阻止父母在離家很遠的時候亂花錢。據他了解,吳軍先生說,現在從事保健品推廣的人營銷水平不是壹般的高,比很多世界500強的銷售人員要高很多。經歷過如此專業的營銷團隊,別說普通人,就算是受過多年教育的名校畢業生也未必能應付。

所以,從切身利益出發,“捍衛大腦主權”絕不是壹句用來打雞血的空洞口號,而是與我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與其依靠地球,不如依靠我們自己,更確切地說,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大腦,而不是別人的大腦。

華大集團CEO殷野博士也提醒我們,不要“過多考慮身外之事,過少考慮人生,讓冗余信息充斥大腦,從而失去獨立思考”。他還號召我們“守腦如玉”。我很喜歡這句話,順便借用它作為文章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