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針對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困境,明確產業轉型的重點。規劃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突出統籌城鄉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區、保護生態環境五個重點,實現集約循環、綠色低碳發展。
5.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突出白洋澱和石油特色,建設“華北濱水生態明珠、中國石油文化之城”的生態宜居文化名城。
規劃的主要內容1。規劃範圍
1.總體規劃範圍:任丘行政區域,包括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6個鄉和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036.1(據國土資源局統計)平方公裏。2.城市規劃區:西北至縣界,西南至大廣高速-清輝公路,南至大石公路-新會公路,東至溝漢公路,北至趙王新合,總面積400平方公裏。3.中心城規劃範圍:西至大廣高速-天山路,北至北外環-濱河路,東至京九鐵路-東環路,南至南環路,面積190平方公裏。
第二,城市性質
充分發揮任丘地處京津、渤海、白洋澱交匯處,緊鄰天津、黃驊的區位優勢,把任丘建設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環京津新興區域中心城市和以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休閑旅遊為重點的生態宜居活力城市。
第三,城市的規模
根據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規劃到2015年,全市總人口達到96萬人,市區人口610萬人,其中中心城區5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3%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8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裏。規劃到202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113萬人,城市人口78萬人,中心城區人口6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9%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7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66平方公裏。規劃到2030年,全市總人口達到654.38+0.48萬人,城鎮人口654.38+0.1.6萬人,中心城區人口8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8%左右。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88平方公裏。
四。城市發展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生產力布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河北省新的增長極,打造“動力山丘”;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壹體化進程,建設“和諧任丘”;挖掘地方優勢資源,實施資源名城戰略,建設“特色任丘”;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節能減排,建設“綠色任丘”。到2030年,將任丘建設成為京津冀“繁榮舒適、和諧宜居、低碳循環、城鄉壹體、各具特色”的明星城市。2.城市發展目標:建設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打造“滇邊生態城、清潔能源城”。
動詞 (verb的縮寫)工業發展規劃
立足“創新出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無中生有”,利用京津R&D和技術優勢,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石化下遊等具有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加強產業支撐,壯大城市經濟,促進城市快速崛起。規劃構建“壹帶壹軸四區多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壹帶”: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南北拓展,打造現代都市產業發展帶;“壹軸”: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沿津保公路形成東西向民營經濟發展軸;“四區多基地”:1。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區:重點發展生產性、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包括現代綜合服務基地、清潔能源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2.西北依托任丘白洋澱良好的生態水資源環境,以澱邊新區建設為契機,以“白洋澱新韻,清新任丘”為主題,引進任丘扁鵲獨特的中醫藥文化和養生功能,塑造澱邊生態休閑旅遊開發區,重點發展生態旅遊、養生、特色農業、高端商務研發、休閑度假等。包括空港博覽商旅服務基地、高端商務研發基地、生態度假基地等。3.依托城東、城南延陵工業區,立足現有產業,通過升級改造,整合資源,打造新市南區,引領民營特色經濟區發展:以民營經濟為重點,重點發展摩托車、電機及器材制造等特色產業。形成先進制造業基地、電力設備制造基地、摩托車零部件基地和通信設備生產基地。4.生態農業開發區:市內其他農業生產區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瓜果、農家樂、有機食品等現代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化生態農業基地。
不及物動詞城鄉總體規劃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優化村莊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1.規劃“1個中心城市、1個中心鎮、9個壹般鎮、25個中心村、219個基層村”的城鄉等級結構。城市和農村等級結構列表
等級
名字
名義名稱
量
Ⅰ
中心城市
中心城、澱邊新區、新市南區
1
Ⅱ
中心鎮
趙亮
1
Ⅲ
壹般鄉鎮
茍各莊、川、馬家務、長豐、呂公堡、爭論堡、青塔、余村、北辛莊。
九
Ⅳ
中心村
大東各莊、馬肇、天門口、鄧河口、東糧店、張村、南馬村、南長支、石村、畢村、鎖井前街、羅征、西八坊村、古洲等。
25
Ⅴ
草根村莊
城西、萬各莊、元林河村、西固縣、高裏莊、前太廟、東吳、東陳莊、東莊店、周村、田口村、
梁新莊、梁溝壹村、史莊等。
219
2、中心城區規劃構建“壹核、兩軸、三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壹核”:將白洋澱綠色生態環境引入中心城區,打造綠色核心;“雙軸”:以現狀106國道和戰鬥路為基礎,形成兩條城市空間拓展軸;“三組團”:以中心城為核心,依托城市空間拓展軸,形成中心城、澱邊新區、新市南區三大城市功能組團。3.加強京九客運專線、津石高速、仁德高速、旅遊高速、軌道交通等對外通道建設,構建全市範圍內“兩線兩環六橫九縱”的綜合交通網絡骨架。加強任丘中心城區與京津都市圈主要節點城市的聯系,構建任丘中心城區與北京、天津、黃驊港、天津港半小時至壹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區道路以網格為主,環城路和放射狀道路相結合。加強群體間的道路聯系,建立安全快捷的交通網絡。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調整優化公交線網結構和布局,積極發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統。2065年公共交通出行占總乘客出行的比例將達到13%,2020年將達到438+05%和34%。4.統籌供水、排水、供熱、燃氣、衛生等城鄉基礎設施布局,建立高標準綜合防災體系,保障城鄉功能完善和公共安全。5.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實現高標準全覆蓋發展。6.劃定“三區四線”,確定空間管制的原則和措施,構建城鄉壹體的空間管制體系。合理控制城市建設用地增長邊界,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引導城市有序發展。
七、城鄉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以白洋澱為綠肺、水網為脈、綠道為骨幹、農田為背景,形成“綠水相伴、水城交融”的綠色景觀格局,構建“壹堤三脈壹核兩軸四廊六園”的生態綠地結構。“壹堤”是指保護李倩大堤,沿李倩大堤建設綠色生態休閑帶;“三脈”是指沿小白河、仁溫幹渠、古洋河城三條主脈形成的濱水休閑綠帶;“壹核”:指結合李倩大堤,將白洋澱綠色生態景觀引入中心城區,打造生態綠核;“雙軸”是指沿津保公路和現狀106國道形成的綠化軸;“四廊”是指沿大廣高速、津市高速、仁德高速、京九鐵路形成的綠色景觀廊道帶;“六園”指的是六大郊野公園,即河陽公園、兗州濕地公園、古州公園、漁鼓森林公園、水月公園、溪口公園。
八、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1.發展方向:重點由西向北發展,優化調整南部地區,控制向東發展。2.用地布局結構:規劃形成“壹軸壹帶兩中心四區”的組團用地布局結構。按照“以水為軸,築山養脈”的規劃思路,以香山路為發展主軸,在北環路與石化基地之間形成生態景觀林帶,形成東南生活服務區、西南生活服務區、東北工業區、西北綜合區四大功能區,沿香山路布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商業服務設施,形成公園式復合型城市主中心。以現有商業服務設施為基礎,形成具有鮮明傳統特色的副中心。3.按照“水”為脈,“山”為屏,“綠”為形,“油”為景,“歷史”為韻的規劃思路,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將形成“玉帶、青藤、水連墻”的城郊壹體化復合綠地系統,構建“壹環、壹廊、八園、多點”,打造“五廊接七區、六組團映壹園”的石油特色綠地系統。(1)綠地布局結構——壹環壹廊八園多點十六帶壹環是指沿大廣高速、南環路、北外環、京九鐵路建設生態綠色廊道,形成生態綠環;壹條走廊是指沿北環路建設帶狀森林公園;八園是指八個市級公園,分別是秋湖公園、龍山公園、石油礦山公園、延陵公園、最老公園、人民公園、南湖公園、兒童公園,更多的是指結合居住用地沿城市綠化帶水網布置的各具特色的社區公園和小遊園;十六帶是指將現有的坑、塘、渠進行梳理,形成16濱水景觀綠化帶。(2)具有石油特色的綠地系統——五廊連七帶六組團體現壹園“五廊連七帶”,即利用五條輸油管道設施廊道和七條集油主防護帶,建設輸油綠色廊道和集油綠化帶;“六簇映壹園”是在西部新區保留6個采油叢式井綠化區,利用廢棄管網密集區建設的油礦園區。4.中心城景觀規劃——“壹脈兩環兩核四軸六景八點”。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以邊界文化為主題,建設壹道人工保護屏障——玉古山脈,作為城市的景觀屏障。以水網為基礎,結合16濱水綠化帶,打造兩個特色景觀水環,內環主要展示歷史文化,外環主要展示生態特色;與城市中心結合,形成兩個核心景觀區;以象山路、展輝路、裕華路、渤海路為四大景觀主軸;打造“龍山文遠、扁鵲醫源、潛山油城、八大歷史長廊、長灘柳、碧水荷香”六大特色景觀;結合城市主要出入口規劃了8個主要景觀節點。打造“水唱油唱、水清山清、古韻今輝”的城市特色景觀。